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4)
2023(10221)
2022(8578)
2021(7728)
2020(6425)
2019(14727)
2018(14477)
2017(28847)
2016(15195)
2015(16782)
2014(17077)
2013(16922)
2012(15512)
2011(14487)
2010(14894)
2009(13660)
2008(13255)
2007(11719)
2006(10421)
2005(9394)
作者
(44810)
(37421)
(37403)
(35649)
(23959)
(17795)
(16968)
(14455)
(14087)
(13355)
(12773)
(12385)
(12000)
(11874)
(11632)
(11622)
(11074)
(10708)
(10598)
(10595)
(9316)
(9155)
(9100)
(8601)
(8443)
(8413)
(8207)
(7807)
(7738)
(7229)
学科
(94037)
经济(93971)
管理(41946)
(38388)
方法(35190)
数学(31893)
数学方法(31326)
(30096)
企业(30096)
地方(23141)
中国(20368)
(20148)
业经(16971)
(15604)
地方经济(15062)
(14368)
贸易(14362)
(13875)
产业(13004)
(12754)
(11985)
农业(11624)
环境(11165)
理论(11057)
(10335)
金融(10335)
技术(9931)
(9928)
银行(9918)
(9856)
机构
学院(229218)
大学(225205)
(108302)
经济(106245)
管理(87933)
研究(79059)
理学(76257)
理学院(75407)
管理学(73912)
管理学院(73489)
中国(57916)
科学(47031)
(46724)
(43765)
(39454)
研究所(35796)
财经(35597)
中心(35030)
(34917)
经济学(34750)
(33231)
(32223)
业大(32122)
经济学院(30937)
北京(29242)
(28317)
(27725)
师范(27463)
农业(27349)
(26829)
基金
项目(151757)
科学(120831)
基金(111649)
研究(107452)
(97113)
国家(96446)
科学基金(83846)
社会(71839)
社会科(68575)
社会科学(68554)
(59820)
基金项目(58396)
自然(54001)
自然科(52839)
自然科学(52829)
自然科学基金(51874)
(49301)
教育(48255)
资助(47211)
编号(40915)
(34459)
重点(33997)
(32897)
成果(31378)
(31291)
国家社会(30328)
创新(29435)
课题(29001)
教育部(28400)
科研(28327)
期刊
(122985)
经济(122985)
研究(69171)
中国(39269)
管理(34202)
(32050)
(31922)
学报(31501)
科学(31471)
大学(24497)
学学(23792)
技术(22034)
农业(21876)
经济研究(21758)
业经(19128)
(18889)
金融(18889)
财经(18453)
问题(17458)
(16188)
教育(15850)
统计(15132)
技术经济(14154)
(13637)
决策(12322)
商业(12118)
(11820)
(11652)
世界(11327)
现代(10978)
共检索到336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田博   付建栋  
当前提高城市经济韧性需要重点关注进口产品带来的深层影响。通过匹配285个城市数据与海关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进口产品规模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空间溢出。研究结果表明:扩大进口产品规模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进口产品规模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非资源型、大规模城市维度下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规模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聚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经济系统恢复和再发展能力,进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进一步地,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进口产品规模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建议,建设韧性城市需重视进口产品对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开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永飞  王振宇  
文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各城市在2011—2020年所颁布的人才新政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以就业规模为门槛变量,进一步探讨人才新政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作用;政府、市场、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人才新政改善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才新政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就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就业规模越高,人才新政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奕玮   郭丛斌  
文章将产业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与城市经济韧性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在三大外部性理论、克鲁格曼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2022年的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化集聚除了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进一步将产业多样化集聚细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集聚和产业无关多样化集聚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城市距离港口的距离小于524公里时,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更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毛丰付  胡承晨  魏亚飞  
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探讨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通过构成要素将数字产业纳入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因素中,构建“一个要素两条渠道”的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联系。实证研究结论显示:(1)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促进效应,即数字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应对冲击的能力越强;(2)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会因城市区位和政府引导的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相对而言,东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城市数字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大;(3)数字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劳动力结构优化两条渠道进行响应。本文识别出数字产业发展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塑造,有助于厘清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郜攀峰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可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羁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计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且在通过内生性检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替换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可知,技术进步在高于单一门槛值0.351时,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分布看,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地区异质性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健全城市多功能协同发展机制,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激发技术进步积极效能;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现祥   段扬睿  
基于2008-2019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度各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韧性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抵御期和恢复期的城市经济韧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创业和匹配效应两方面机制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产业多样化表现出对数字经济的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主要来源于产业相关多样化;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形成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及是否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特质会影响数字经济的作用发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力更大,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对城市经济韧性形成差异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经济韧性提升作用越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金鹤  孙红雪  
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城市经济韧性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效应与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经济能激发新人才资源发展潜力,调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动力,赋能新创新产出发展活力。并且,数字经济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市的经济韧性,其总效应显著为正。城市特质也会影响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程度。应围绕推进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激发人才潜力、调动新经济部门发展动力及赋能创新活力,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艳  张安伟  
疫情冲击以及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现实背景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论如下:第一,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特征,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为促进作用。第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呈“U”型曲线特征;在都市圈城市中呈现“U”形曲线特征,在非都市圈城市中的影响不显著。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大城市与都市圈城市中为促进作用,在中小城市与非都市圈城市中不显著。第三,利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分解,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而健康人力资本只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作用于经济韧性。第四,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效应与劳动力流动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与区域竞争力韧性,最终作用于经济韧性;健康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效应影响产业结构韧性,最终影响经济韧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安伟   胡艳  
经济韧性是城市应对结构变化和实施转型的能力,其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空间结构是集聚经济发展过程中收益与成本在不同空间中差异化演变的结果,其作为资源要素多中心集聚的体现,对经济韧性具有何种影响?文章从城市形态视角出发,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城市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曲线特征,而且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第二,对经济韧性进行shift-share分解后发现,城市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韧性与竞争力韧性来影响整体经济韧性,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在不同区间内存在差异;第三,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承载力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来影响经济韧性,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网络外部性效应来影响经济韧性,而且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竞争力韧性进行传导;第四,对不同规模城市而言,受到内部集聚程度差异与外部网络结构差异的影响,支撑经济韧性提升的最优空间结构也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具有韧性的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琳昊   冯烽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耦合度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测度城市数实融合程度和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数实融合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宜居性,扩大城市的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增强城市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济韧性。扩展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沿海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创新活跃度在数实融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在进一步加强城市数实融合进程、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杜运苏   陈汉   陈小文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