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7)
- 2023(4506)
- 2022(3804)
- 2021(3412)
- 2020(2808)
- 2019(6562)
- 2018(6219)
- 2017(12907)
- 2016(6673)
- 2015(6961)
- 2014(6707)
- 2013(6795)
- 2012(6229)
- 2011(5765)
- 2010(5681)
- 2009(4952)
- 2008(4808)
- 2007(4324)
- 2006(3740)
- 2005(3515)
- 学科
- 济(30397)
- 经济(30376)
- 业(19559)
- 管理(18458)
- 方法(14803)
- 贸(14440)
- 贸易(14439)
- 易(14283)
- 企(13966)
- 企业(13966)
- 数学(13702)
- 数学方法(13631)
- 农(12026)
- 出(11685)
- 财(9023)
- 口(8650)
- 出口(8649)
- 出口贸易(8649)
- 中国(7337)
- 学(5837)
- 制(5826)
- 产业(5731)
- 农业(5669)
- 业经(5569)
- 结构(5495)
- 产品(5391)
- 地方(5107)
- 市场(4727)
- 务(4595)
- 财务(4593)
- 机构
- 学院(96016)
- 大学(95846)
- 济(47319)
- 经济(46667)
- 管理(37293)
- 理学(33176)
- 理学院(32831)
- 研究(32417)
- 管理学(32364)
- 管理学院(32205)
- 中国(24598)
- 财(20451)
- 京(19509)
- 科学(19217)
- 农(18581)
- 财经(17052)
- 经济学(16326)
- 所(16275)
- 经(15718)
- 业大(15469)
- 经济学院(15114)
- 农业(15012)
- 研究所(14971)
- 中心(14651)
- 江(13635)
- 财经大学(12886)
- 院(11868)
- 北京(11781)
- 经济管理(11139)
- 范(10922)
- 基金
- 项目(68715)
- 科学(55383)
- 基金(53194)
- 研究(47277)
- 家(47138)
- 国家(46830)
- 科学基金(40531)
- 社会(33149)
- 社会科(31868)
- 社会科学(31859)
- 基金项目(27826)
- 自然(26258)
- 自然科(25745)
- 自然科学(25740)
- 省(25558)
- 自然科学基金(25304)
- 资助(22157)
- 划(21576)
- 教育(21025)
- 编号(17073)
- 部(16356)
- 重点(15492)
- 国家社会(15014)
- 发(14802)
- 创(14177)
- 教育部(14007)
- 人文(13514)
- 科研(13496)
- 创新(13430)
- 中国(12762)
共检索到136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付建栋 刘军
本文基于中国2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进口产品结构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份额增大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消费品进口份额增大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资本品进口借助成本节约和技术创新机制提升产能利用率,中间品进口借助技术创新机制提升产能利用率,消费品进口则无法凭借成本节约和技术创新机制改善其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资本品和中间品(消费品)进口份额增大对产能利用率的促进(抑制)作用在产能利用率较高地区和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慧莹 刘航 张雨微
随着中国技术能力从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以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日益迫切。科技自立自强不等于“闭门造车”,基础研究应基于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更高的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有效驱动经济发展。因此,探讨贸易品蕴含的技术正外部性与本国基础研究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研究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贸易开放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基础研究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贸易开放对该正向影响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即贸易品技术隐含流与基础研究成果存在一定替代关系;(2)在基础研究投入增进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应用研究产出发挥关键中介效应,其中贸易开放对第一阶段起显著为负的中介—调节效应,对第二阶段没有影响。因此,未来需要深入推动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改革、借助进口贸易搭建创新示范区、构建内外一体化开放融通创新体系。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协同实现创新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霍启欣 方慧
在数字贸易蓬勃兴起和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文章从产业内与产业间关联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数字产品进口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产业内溢出效应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要素配置优化效应、价值链参与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显著促进了本产业内的企业创新,且这一创新溢出更多被非国有企业、中、高技术水平行业和高创新人才聚集度地区的企业所获取。从产业间溢出效应看,数字产品进口能够通过中间品投入效应促进产业链下游企业创新,但通过降低市场规模对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表明,企业间资源再配置引发的产业内结构效应是数字产品进口提升制造业整体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重新审视了数字产品进口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能够为中国完善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沈彦杰
证监会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探究这一制度的监管效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随机抽查可能会提高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进而提高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溢出效应,也可能对上市公司形成震慑,降低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替代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随机检查抽中后,会显著提高其收到问询函的频率和审计费用,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且这一正相关关系在关注度低和监管成本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监管制度显著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审计费用的提高会强化这一正向关系。本文佐证了随机抽查制度的正向意义,为政府进一步实施简政放权举措提供政策性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远 陈雷
我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决定不仅与企业投资决策有关,也与银行信贷的资源配置效应有关,信贷投放决定着企业的投资意愿能否实现。本文研究了银行信贷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指出:虽然信贷投放能够通过筛选功能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但在面临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信贷通过诱发潮涌效应降低企业产能利用率。然后,本文分别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上市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产能利用率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信贷、潮涌效应和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关系,发现银行信贷投放通过诱发潮涌效应削弱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提出,我国应该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从而通过金融手段改善企业产能过剩等问题。
关键词:
信贷投放 产能利用率 潮涌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琴英 王杰
本文依据产业链分工,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环节,并利用生产函数法与面板数据校正标准误方法,测度不同环节产能利用率,然后从政府政策支持视角出发,考察直接政府补助、间接政府补助和金融支持下的政策行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以及上、中、下游环节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程度。理论分析与经验数据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总体以及上、中、下游均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政府偏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政策支持,并对产能利用率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但不同政策支持手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亚斌 贺唯唯 张滨沙
随着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产能利用率不足现象逐渐渗透到我国工业各行业。投资规模激增和技术水平低下使得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不足难以用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自身研发水平较低、竞争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重要原因。同时,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存在行业差异,使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又存在行业异质性。这为我们制定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经济合理健康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技术水平 产能利用率 市场结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靳睿 田子方
余额宝自2013年6月面世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引爆了一场互联网金融革命,并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余额宝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品牌。余额宝类产品对接的货币型基金的规模净值从2013年6月28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伟平 何乔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污染减排,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共识。为此,本文基于中介效应视角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层面解析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得到以下结论: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应会随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偏向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结构性变化。也即,在不同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偏向指数、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下,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净影响分别呈现出倒"V"型、"V"型及倒"V"型的单一门槛特征。而且,相邻或邻近地区间的环境规制与污染排放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性形态。破解"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困局,除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还应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环境规制的区域协调机制等多个层面促成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应发挥。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减排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鲍洋
利用2001~2010年相关数据,对"金砖国家"引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的吸收能力是决定其引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关键变量;在考虑吸收能力这一因素的条件下,中国和印度引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俄罗斯次之,巴西和南非较小;"金砖国家"引进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主要与技术差距、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分布有关。
关键词:
金砖国家 FDI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小梅 张宗益
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互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之间存在互为影响的动态关系,但台商投资对两岸贸易的拉动效应更为显著。再从台湾自大陆进口与台商投资的关系来看,台商投资对台湾进口的影响作用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台商生产的产品返销台湾所致。再从台湾出口至大陆与台商投资的关系来看,两者呈现出彼此促进的特征,但台商投资对台湾出口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台商投资大陆后对台湾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需求增大,因而台商投资引致出口增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亮亮 王跃堂
基于中国计税工资限额扣除标准提高的外生性事件,本文从工资薪金提供的"非债务税盾"角度,探索性地研究工资税盾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计税工资限额扣除标准提高后,与未接近"税收耗损状态"公司相比,接近"税收耗损状态"公司更为显著地降低了债务水平,该发现符合"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理论预期,也验证了"税收耗损状态"假说。进一步研究表明:未接近和接近"税收耗损状态"两类公司的差异主要反映在长期债务上,而在短期债务上并不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两类公司的差异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另外,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相比,征管力度较强地区两类公司间的差异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毛锦琦 王德鲁 Xunpeng Shi
为实现工业产能过剩的精准判别与调控,提出了一种基于替代数据法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的合意工业产能利用率区间估计方法。首先判断原始时序的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征;然后采用替代数据法与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计算出所有重排序列的Hurst指数,据此确定指数序列收敛情况和合意产能利用率区间;最后以煤炭行业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数据自身演化规律中自适应确定阈值,有效克服了传统统计与经验方法的主观性和缺乏理论依据的局限性;我国煤炭行业的合意产能利用率区间为73.73%~86.23%。该研究为工业产能过剩风险监测与判别提供了量化分析工具,为深化煤炭产能过剩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张立光 亓鹏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传统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产生了技术溢出和市场挤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促进正规金融服务下沉,从而有效缓解传统农村金融约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从传统信贷支农的角度出发,使用2012—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农贷款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涉农贷款增长,从而缓解“三农”融资约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此种效果更为明显;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这一维度对传统农村金融产生影响,其次是覆盖广度;分主体看,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之间无显著关系,与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贷款微相关,而对城市涉农贷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当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数字排斥问题,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下沉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农村金融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三农”融资 传统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