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9)
- 2023(6843)
- 2022(5443)
- 2021(4829)
- 2020(4193)
- 2019(9141)
- 2018(9026)
- 2017(17993)
- 2016(9448)
- 2015(10352)
- 2014(10193)
- 2013(10277)
- 2012(9027)
- 2011(7605)
- 2010(7836)
- 2009(7609)
- 2008(8179)
- 2007(7490)
- 2006(6487)
- 2005(6205)
- 学科
- 业(73087)
- 企(69177)
- 企业(69177)
- 管理(51725)
- 济(46413)
- 经济(46351)
- 业经(24148)
- 农(22761)
- 财(21202)
- 方法(20288)
- 务(18753)
- 财务(18751)
- 财务管理(18741)
- 企业财务(17576)
- 农业(14772)
- 技术(14573)
- 数学(13037)
- 数学方法(12996)
- 策(11997)
- 企业经济(11817)
- 划(11524)
- 贸(11216)
- 贸易(11212)
- 易(10993)
- 经营(10848)
- 制(10400)
- 技术管理(10096)
- 和(9929)
- 理论(9475)
- 体(8974)
- 机构
- 学院(144073)
- 大学(133702)
- 济(66620)
- 经济(65707)
- 管理(65152)
- 理学(55987)
- 理学院(55636)
- 管理学(55275)
- 管理学院(55027)
- 研究(37822)
- 中国(33096)
- 财(31535)
- 京(26866)
- 农(26730)
- 财经(25009)
- 江(22678)
- 经(22669)
- 农业(21267)
- 业大(20508)
- 商学(20368)
- 商学院(20208)
- 科学(20063)
- 经济管理(19255)
- 经济学(18872)
- 所(18440)
- 财经大学(18185)
- 中心(18017)
- 州(17520)
- 经济学院(17198)
- 北京(16409)
- 基金
- 项目(88913)
- 科学(72576)
- 研究(67096)
- 基金(66567)
- 家(56100)
- 国家(55509)
- 科学基金(50806)
- 社会(45114)
- 社会科(42993)
- 社会科学(42980)
- 省(36638)
- 基金项目(35398)
- 自然(32620)
- 自然科(31972)
- 自然科学(31965)
- 自然科学基金(31516)
- 业(29461)
- 教育(28966)
- 划(27831)
- 资助(26580)
- 编号(26487)
- 创(22857)
- 创新(20216)
- 部(19821)
- 制(19603)
- 发(19277)
- 重点(18831)
- 成果(18746)
- 国家社会(18688)
- 人文(18163)
共检索到214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将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及工具变量法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成本加成呈U型关系,即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企业成本加成下降,当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到一定门槛值之后,企业成本加成上升;从分样本来看,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其依赖于企业进口贸易方式、企业技术水平、企业进口产品类型以及企业所在地区;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成本加成。因此,为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企业应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品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发展战略。
关键词:
进口 产品种类 企业成本加成 企业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海潮 李亚波 张丽娜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基础上,引入内生产品质量和内生进口产品种类集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差异幅度较大时,进口中间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和定价也越高;企业为提高最终产品质量会使用更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并向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者支付更多工资,以激励员工在生产中付出更多努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进口决策对出口价格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并为中国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进口产品种类 企业出口价格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企业层面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加工贸易进口产品种类增加、高技术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西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据此,政府应继续推进进口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扩大进口产品种类;同时,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企业对进口产品种类技术外溢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
进口 产品种类 企业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文 徐婕妤 倪澄澄
本文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设立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是自贸区设立提高企业加成率的重要渠道;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沿海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企业、小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本文为认识自贸区设立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自贸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加成率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诸竹君 刘超
本文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中国工业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ODI)进行了检验。经验结果显示:(1)对非洲ODI当期具有显著负向的加成率效应;(2)经验证据表明对非ODI显著提高了企业滞后期加成率水平;(3)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类对非洲ODI具有显著正向滞后"加成率效应";(4)非国有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行为提升了加成率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提出引导企业集群化、专业化投资,积极参与东道国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等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泽 诸竹君 刘超
本文以加成率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中国工业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ODI)进行了检验。经验结果显示:(1)对非洲ODI当期具有显著负向的加成率效应;(2)经验证据表明对非ODI显著提高了企业滞后期加成率水平;(3)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类对非洲ODI具有显著正向滞后"加成率效应";(4)非国有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行为提升了加成率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提出引导企业集群化、专业化投资,积极参与东道国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等对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以中国加入WTO作为一次自然实验,本文采用倍差法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其影响程度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倒U形"的动态变化特征。我们在研究中还特别强调了地区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发现在制度越完善的地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越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品质量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高企业加成率的可能渠道。最后,行业加成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加成率的增长主要来自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扩展边际(extensive margin)的贡献较小;另外,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加成率增长的贡献超过50%,而且它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加成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丰富了贸易自由化与加成率的研究文献,同时对于客观评估中国加入WTO的微观成效和推进贸易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 企业加成率 加工贸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刘东博 王裕
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战略差异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企业战略差异的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显著上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战略差异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与规模较小的企业相比,规模大的企业战略差异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与成长性低的企业相比,成长性高的企业战略差异与债务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加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都在战略差异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传导作用。本文在补充完善债务融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淼
本文以2012~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养老金持股上市公司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观察了因会计信息质量差异是否会造成养老金持股与公司价值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养老金入市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而且相比于会计质量较好的公司,养老金持股入市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公司的公司价值。由此可见,养老金入市不仅仅创造了企业价值,而且对会计信息质量差的公司价值创造具有约束作用。
关键词:
养老金 持股 企业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晨曦 尚铎
本文以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2010年资本市场实施的放松卖空约束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系统地检验放松卖空约束对企业主体长期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约束提高了企业信用评级。进一步,本文检验了放松卖空约束发挥作用的机制,即放松卖空约束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了企业信用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主体长期信用评级,并且声誉较好的评级公司对放松卖空约束的治理效应反应更为敏感。以上研究表明,放松卖空约束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了标的公司的信用风险,即放松卖空约束具有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放松卖空约束 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齐鲁光 丁西林
ESG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工具,而商业信用建立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之上。因此,良好的ESG表现能否帮助企业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良好的ESG表现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经营风险和降低供应商集中度进而增加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基于外部环境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果为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产生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证据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世界银行STRD、WIOD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度环境视角分析了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开放显著地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地区制度环境改善对服务贸易开放的加成率获得效应产生先降后升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服务贸易开放和制度环境改善有利于降低行业加成率的分散化程度。这意味着深化服务贸易开放和改善地区制度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婧 郭明曦
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并购重组中定价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文章选择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关联交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大股东在产权交易中操纵标的资产定价的行为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股东操纵资产评估结果的行为,增加了企业通过债权融资的成本。而且,如果大股东操纵资产评估的行为目的是掏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债务资本成本显著提高,但是大股东出于支持上市公司目的进行的资产评估操纵并未提高债务资本成本。
关键词:
资产评估操纵 资产收购 大股东 评估机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莹 王雷
本文以2008年中国所得税改革为背景,实证分析本次所得税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税收成本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考察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和公司股权性质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所得税成本显著正相关,在所得税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显著上升;相较于向下的盈余管理,向上的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在所得税改革之后上升的更多。同时,所在地区税收征管力度较大、股权性质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更高;但并未发现所得税改革之后,上述因素对盈余管理税收成本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洋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