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1)
- 2023(8483)
- 2022(6812)
- 2021(5949)
- 2020(4971)
- 2019(11247)
- 2018(10826)
- 2017(20837)
- 2016(11312)
- 2015(12356)
- 2014(12210)
- 2013(12226)
- 2012(10965)
- 2011(9376)
- 2010(9688)
- 2009(9116)
- 2008(9436)
- 2007(8584)
- 2006(7477)
- 2005(7135)
- 学科
- 业(73889)
- 企(69300)
- 企业(69300)
- 济(56021)
- 经济(55958)
- 管理(54102)
- 方法(25222)
- 业经(25022)
- 农(24720)
- 财(23043)
- 务(18339)
- 财务(18332)
- 财务管理(18319)
- 数学(17867)
- 数学方法(17804)
- 企业财务(17345)
- 贸(16605)
- 贸易(16596)
- 易(16348)
- 农业(15501)
- 技术(15185)
- 策(12307)
- 出(12201)
- 划(11989)
- 企业经济(11810)
- 制(11042)
- 经营(10900)
- 中国(10865)
- 和(10538)
- 技术管理(10352)
- 机构
- 学院(167120)
- 大学(157841)
- 济(78347)
- 经济(77249)
- 管理(73903)
- 理学(63658)
- 理学院(63234)
- 管理学(62768)
- 管理学院(62482)
- 研究(46408)
- 中国(40023)
- 财(36511)
- 京(31668)
- 农(30042)
- 财经(28985)
- 江(26499)
- 经(26327)
- 科学(24655)
- 农业(23948)
- 业大(23789)
- 经济学(22970)
- 商学(22584)
- 所(22441)
- 商学院(22408)
- 中心(21993)
- 经济管理(21754)
- 财经大学(21146)
- 经济学院(21021)
- 州(20137)
- 研究所(19686)
- 基金
- 项目(105318)
- 科学(85401)
- 研究(79283)
- 基金(78503)
- 家(66332)
- 国家(65680)
- 科学基金(59315)
- 社会(53311)
- 社会科(50932)
- 社会科学(50916)
- 省(42758)
- 基金项目(41432)
- 自然(37510)
- 自然科(36723)
- 自然科学(36716)
- 自然科学基金(36164)
- 教育(34875)
- 划(32850)
- 资助(31795)
- 编号(31465)
- 业(31118)
- 创(25837)
- 部(23727)
- 创新(23113)
- 发(22973)
- 重点(22652)
- 成果(22581)
- 制(22431)
- 国家社会(22312)
- 人文(21310)
共检索到252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海潮 李亚波 张丽娜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基础上,引入内生产品质量和内生进口产品种类集构建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和工业企业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差异幅度较大时,进口中间产品种类越多的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和定价也越高;企业为提高最终产品质量会使用更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并向生产最终产品的劳动者支付更多工资,以激励员工在生产中付出更多努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企业进口决策对出口价格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并为中国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进口产品种类 企业出口价格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聪 魏浩
本文使用2005-2015年38个主要贸易国家(地区)以SITC 3分类下5位码细分的591种工业制成品,约9万个观测值,从不同收入类型国家、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和不同时间段等角度,对进口产品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提升。来自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此类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非高收入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对其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口产品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变大;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进口质量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进口成本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实际利率水平、研发投入和FDI是影响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聪 魏浩
本文使用2005-2015年38个主要贸易国家(地区)以SITC 3分类下5位码细分的591种工业制成品,约9万个观测值,从不同收入类型国家、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和不同时间段等角度,对进口产品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提升。来自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此类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非高收入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对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曦 唐苗苗
本文根据有关数据,从供给层面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质量差异和企业类型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影响。结论显示:以企业出口规模定义的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出口产品价格差异越大;产品的质量阶梯越长,质量差异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对出口产品价格差异的正向影响越大;贸易型企业会使得出口产品价格差异上升,加工型企业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差异下降。因此,在生产企业集中的区域,政府应避免同规模的企业"扎堆",鼓励企业提升出口规模,减少加工贸易,大力发展一般贸易,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定价权力。企业要积极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获得议价能力。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质量差异 出口产品 价格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刘信兴
本文使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匹配数据,在考虑进口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识别企业数字产品进口和利用事后反推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进口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本土企业、低竞争行业以及数字资本品的进口中更为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汝岱 李艳
本文构建区域地理偏远度指标,表征某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并结合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和出口目的国信息,研究区位地理与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出口产品城市内价格差异远远小于城市间价格差异,区位地理因素比目的国特征更能够解释出口产品价格差异;区域地理偏远度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越偏远的地方,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越低,初步反映出我国出口产业的梯度分工模式。此外,相对于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对区域地理的偏远度更为敏感,进一步反映出区位地理对于企业选址和出口行为的重要影响。本文首次从区位地理的角度解释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与现有经验研究成果互为补充,具有较为重...
关键词:
地理偏远度 零贸易 产品价格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汝岱 朱诗娥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和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以2006年中国海关总署企业层面进出口数据(CLFTTD)为基础,研究地理因素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对企业出口到每个市场的每种产品的单位价格有显著正的影响,企业倾向于对距离更远的市场出口单位价格更高的产品;这种影响程度在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之间、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关键词:
地理 出口贸易 企业异质性 产品特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进行匹配,从企业层面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产品种类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加工贸易进口产品种类增加、高技术行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中间品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西部地区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据此,政府应继续推进进口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扩大进口产品种类;同时,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企业对进口产品种类技术外溢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
进口 产品种类 企业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将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及工具变量法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成本加成呈U型关系,即进口产品种类增加,企业成本加成下降,当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到一定门槛值之后,企业成本加成上升;从分样本来看,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其依赖于企业进口贸易方式、企业技术水平、企业进口产品类型以及企业所在地区;机制检验表明,进口产品种类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成本加成。因此,为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企业应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地区、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品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发展战略。
关键词:
进口 产品种类 企业成本加成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主要从中间品进口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和提升机制。理论上,进口中间品多元化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固定成本等渠道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并受限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实证方面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所有制分布看,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水平最高,私营企业最低,外资企业居中;平均看,进口中间品多元化提升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这一提升作用仅限于外资企业、源自OECD国家的中间品和2004-2006年样本;对于本土企业、源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间品和2000-2003年样本并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在于...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多元化 产品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宋鹏 李瑞子
基于2000—2010年中国海关企业-产品层面的交易数据,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并识别中间品进口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加强这一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与中间品进口的共同作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异质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方式、低技术及出口到OECD国(地区)的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丰富了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经验研究,为中国出口产品优化升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方静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
关键词:
中间产品 进口来源地 出口质量 人力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勇兵 李伟 蒋灵多
中国出口爆炸式的增长及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已经由一个区域性问题演变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利用欧盟进口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较高进口渗透度的原因。通过描述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事实,我们发现1995—2004年间中国相对其他国家进口渗透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集约边际的增长。相对数量边际的增长幅度,价格边际的下降幅度却并不显著。我们采用估算相对质量增长率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相对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为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内分工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升...
关键词:
进口渗透 产品内垂直差异 产品质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巍 张尧
本文基于贸易开放条件下,一国内部各地区到港口距离的视角,研究产品价格对出口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在大国二元对外开放背景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出口企业倾向于选址在东部沿海地区;贸易开放和内部地理差异使我国形成沿海地区融入世界分工、内陆地区相对封闭的二元对外开放格局;但集聚产生的拥挤效应会促进部分内陆省份承接沿海地区的企业转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