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9)
- 2023(9437)
- 2022(7509)
- 2021(6883)
- 2020(5812)
- 2019(13108)
- 2018(12742)
- 2017(24165)
- 2016(12745)
- 2015(14489)
- 2014(14049)
- 2013(14270)
- 2012(13012)
- 2011(11577)
- 2010(11511)
- 2009(11002)
- 2008(11284)
- 2007(10030)
- 2006(8830)
- 2005(8438)
- 学科
- 业(72369)
- 企(68248)
- 企业(68248)
- 济(67488)
- 经济(67412)
- 管理(55745)
- 方法(29839)
- 业经(25995)
- 财(22743)
- 数学(22488)
- 数学方法(22424)
- 农(21559)
- 中国(17973)
- 务(17947)
- 财务(17943)
- 财务管理(17935)
- 企业财务(16970)
- 农业(15701)
- 技术(15526)
- 贸(14185)
- 贸易(14176)
- 策(13936)
- 易(13915)
- 制(13715)
- 划(13428)
- 和(12358)
- 企业经济(11854)
- 体(11274)
- 经营(11028)
- 技术管理(10419)
- 机构
- 学院(193185)
- 大学(188221)
- 济(97653)
- 经济(96490)
- 管理(80936)
- 理学(69310)
- 理学院(68750)
- 管理学(68291)
- 管理学院(67918)
- 研究(63324)
- 中国(54011)
- 财(43451)
- 京(39233)
- 财经(34911)
- 科学(32568)
- 经(32048)
- 经济学(30996)
- 所(30718)
- 农(29273)
- 江(28226)
- 经济学院(28102)
- 中心(27770)
- 研究所(27366)
- 财经大学(25836)
- 北京(25126)
- 商学(24649)
- 商学院(24435)
- 业大(23828)
- 经济管理(23159)
- 农业(22986)
- 基金
- 项目(121350)
- 科学(99436)
- 基金(93008)
- 研究(92226)
- 家(79243)
- 国家(78558)
- 科学基金(69944)
- 社会(64296)
- 社会科(61262)
- 社会科学(61250)
- 基金项目(48295)
- 省(44972)
- 自然(42444)
- 自然科(41578)
- 自然科学(41568)
- 自然科学基金(40974)
- 教育(40187)
- 资助(37893)
- 划(36639)
- 编号(34675)
- 业(31765)
- 创(28872)
- 部(28846)
- 国家社会(28319)
- 发(26841)
- 重点(26769)
- 成果(26368)
- 创新(26107)
- 中国(25641)
- 制(25512)
- 期刊
- 济(109938)
- 经济(109938)
- 研究(60076)
- 财(36855)
- 中国(36556)
- 管理(36264)
- 农(27961)
- 科学(24564)
- 学报(20890)
- 农业(19885)
- 技术(18831)
- 融(18668)
- 金融(18668)
- 财经(18593)
- 经济研究(18558)
- 业经(18520)
- 大学(17512)
- 学学(16906)
- 经(16309)
- 问题(14346)
- 业(14063)
- 贸(13916)
- 世界(13842)
- 技术经济(13617)
- 国际(11989)
- 教育(11747)
- 现代(10528)
- 财会(9991)
- 经济管理(9493)
- 商业(9479)
共检索到295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诸竹君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诸竹君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率水平。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通过概念模型探究了贸易方式对进口中间品企业加成率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本文证实进口中间品通过价格渠道影响了企业加成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先海 诸竹君 宋学印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对中国中间品进口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考察。发现的奇怪现象是:中间品进口企业加成率低于非进口企业。这违背现有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基本结果,也是学术界关注的一大难题。通过引入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深入研究了不同全球价值链地位下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较低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是造成中国中间品进口企业加成率过低的重要原因;(2)企业内生选择较低全球价值链地位进口中间品的重要外因是融资约束。从而解释了上述谜题,并为破解该谜题提供了突破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林正静
采用De Loecker和Warzynski(2012)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进行测算,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产品差异化数据,深入产品层面考察进口中间品差异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尤其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的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考虑市场集中度的作用发现,市场集中度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的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但是回归结果系数的数值较小,可能源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转化效率较低等原因;此外,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成本加成较高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谷均怡 赵春明
本文使用含工具变量的离散时间Cloglog生存分析模型,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出口企业交易信息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中国企业持续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持续出口呈稳健的正向影响,且对内资、大中规模、技术密集型和高行业集中度企业的正向作用较为突出;基于成本加成机制,进一步验证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持续出口的促进作用,发现在出口产品多元化企业表现更甚;此外,利用构建的生存分析模型识别出口产品范围调整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优进优出"的转型升级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李倩婷
研究目标:探究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的综合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降低样本选择性偏误,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对混合加工贸易的提升效果尤其明显。同时随着使用强度的增加,进口中间品对企业风险的降低作用增强;中间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对企业生存概率的改善作用越大;但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门槛。研究创新:与先前文献侧重强调出口的巨大作用不同,本文研究并论证了进口的积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生存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首陈霄 陆依雯
文章使用2002~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影响。文章的研究发现,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在显著的产品升级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对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产品升级效应仅发生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体现为劳动替代效应。此外,企业在垄断行业以及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越好,工业自动化对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正向影响越大;与半成品相比,工业自动化更能促进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质量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业自动化会通过创新效应、效率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高企业进口中间品质量。文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广延边际变化引起,而集约边际变化并不显著,且工业自动化与进口中间品质量存在联动效应,共同推动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从进口中间品质量角度丰富了工业自动化在企业升级转型中作用的研究,为中国更好地利用工业自动化的机遇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地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浩 张宇鹏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大型微观数据,可从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中间品进口对北京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理论上,中间品进口一方面通过企业"进口中学"和市场规模效应会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并通过使企业"逃离"竞争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将企业固化于价值链低端,形成对进口的依赖,从而使企业完全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北京市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民营企业、同时进口资本品与中间品的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是,对于非出口企业、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北京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中间品进口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帮助企业破解制约进口的不利因素,积极鼓励具有研发能力的特定企业提升中间品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进口贸易 中间品进口 创新 研发投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廖显春
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追赶国际技术前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口贸易利益的来源之一;但在国内要素价格负向扭曲条件下,生产要素与中间品相对价格变小,从而导致包括进口中间品在内的中间品投入种类减小。基于上述判断,本文以中国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对其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呈现递增趋势,企业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水平,这一降低作用对于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更明显;而且劳动力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影响大于资本价格负...
关键词:
扭曲 中间品 多样化 贸易利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丹 宋换换 崔日明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间品贸易是技术溢出和扩散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纳入了企业创新行为,揭示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2)利润增加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大效应是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作用渠道。(3)与来自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相比,来自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更能促进企业创新。(4)对于外资企业、中高技术、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高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更为明显。(5)企业吸收能力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同时技术差距发挥着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本文在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模型中引入企业和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构建企业依据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的生产决策模型,证明了进口中间品与企业的技术匹配程度是影响进口中间品提升企业出口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而利用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检验。通过引入不同技术类型中间品,并结合企业技术水平的研究表明:进口中间品能够提升企业出口能力,并且与进口中间品技术匹配程度越高的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也越高。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因所处发展阶段受到自身技术的限制,整体上,进口中、低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更高,而高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较低。因此,中国企业进口不应当盲目追求高技术,而应当注重技术匹配程度。本文的研究为深化中间品贸易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强化企业技术升级、培育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技术匹配 出口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葛阳琴
生产性服务进口是制造业企业获取中间投入的重要渠道。利用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匹配数据系统考察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细分行业的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运输和通讯以及科技服务业进口对企业加成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地研究表明,高服务使用率企业、东中部企业和民营企业从生产性服务进口中获益更大;最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生产效率和研发水平提升是生产性服务进口提高企业加成率的可能渠道。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进口 企业加成率 中介效应模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杜运苏 陈雪雷
在中国出口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出口韧性成为重要的课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外生冲击,本文将企业出口韧性划分为抵抗力和恢复力两方面,研究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会显著增强下游企业出口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检验仍然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可以通过出口升级效应和成本降低效应提高企业出口韧性。考虑企业异质性发现,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在抵抗期对中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在经济抵抗期和恢复调整期,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为主企业的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上游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会削弱上游行业进口中间品对下游企业出口韧性的提升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巍 余淼杰
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怎样影响企业内销与出口的决定?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企业面临的中间品关税的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即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企业可以使用更多品种的进口中间品,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出口品的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进口投入品,其进口成本的下降就促进了生产出口品部门的扩张。我们不仅建立了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同时还运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和海关全样本自2000~2006年的海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证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