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4)
- 2023(8864)
- 2022(7175)
- 2021(6459)
- 2020(5596)
- 2019(11896)
- 2018(11859)
- 2017(22552)
- 2016(11727)
- 2015(13033)
- 2014(12312)
- 2013(12254)
- 2012(10887)
- 2011(9342)
- 2010(9623)
- 2009(9148)
- 2008(9434)
- 2007(8787)
- 2006(7688)
- 2005(7161)
- 学科
- 业(76409)
- 企(73431)
- 企业(73431)
- 管理(57634)
- 济(54099)
- 经济(54042)
- 业经(26024)
- 方法(22153)
- 技术(21944)
- 财(20690)
- 农(19732)
- 务(17588)
- 财务(17578)
- 财务管理(17570)
- 企业财务(16619)
- 农业(14909)
- 数学(14301)
- 数学方法(14222)
- 技术管理(14157)
- 策(12796)
- 划(12348)
- 理论(12248)
- 中国(12167)
- 企业经济(12130)
- 制(12063)
- 经营(11370)
- 和(11248)
- 贸(9943)
- 贸易(9935)
- 体(9901)
- 机构
- 学院(171268)
- 大学(162513)
- 济(77022)
- 管理(76063)
- 经济(75798)
- 理学(64988)
- 理学院(64511)
- 管理学(63978)
- 管理学院(63644)
- 研究(48971)
- 中国(41272)
- 财(34853)
- 京(33404)
- 江(27759)
- 财经(27288)
- 农(26818)
- 科学(26727)
- 经(24725)
- 所(23351)
- 中心(22907)
- 业大(22838)
- 商学(22764)
- 商学院(22578)
- 经济学(22051)
- 州(21419)
- 经济管理(21071)
- 农业(20910)
- 北京(20678)
- 研究所(20537)
- 经济学院(19918)
- 基金
- 项目(108107)
- 科学(88426)
- 研究(83757)
- 基金(79159)
- 家(66924)
- 国家(66255)
- 科学基金(60239)
- 社会(55810)
- 社会科(53128)
- 社会科学(53117)
- 省(45029)
- 基金项目(42177)
- 自然(37269)
- 教育(36781)
- 自然科(36530)
- 自然科学(36524)
- 自然科学基金(36002)
- 划(34826)
- 编号(33038)
- 业(31402)
- 创(30916)
- 资助(30146)
- 创新(27655)
- 成果(24436)
- 发(24205)
- 制(23649)
- 重点(23629)
- 部(23610)
- 国家社会(23275)
- 课题(22162)
共检索到263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丹 宋换换 崔日明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间品贸易是技术溢出和扩散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纳入了企业创新行为,揭示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2)利润增加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大效应是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作用渠道。(3)与来自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相比,来自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更能促进企业创新。(4)对于外资企业、中高技术、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高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更为明显。(5)企业吸收能力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同时技术差距发挥着调节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纪月清 程圆圆 张兵兵
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然后,基于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企业视角,对进口中间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全样本而言,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均会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类来看,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对不同贸易模式及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口中间品的水平技术溢出有利于一般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进料加工贸易型企业;垂直技术溢出则有利于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其他贸易型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对私营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水平技术溢出还有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对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则为一正一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兵 宋超凡
在欧美加强贸易保护、与中国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关乎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使用神经网络分析法、DEA法测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和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指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正向促进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影响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促进产业链韧性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匹配关系是调节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研究结论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令涛 刘海洋 逯宇铎
本文在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模型中引入企业和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构建企业依据技术水平进口中间品的生产决策模型,证明了进口中间品与企业的技术匹配程度是影响进口中间品提升企业出口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而利用2000—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检验。通过引入不同技术类型中间品,并结合企业技术水平的研究表明:进口中间品能够提升企业出口能力,并且与进口中间品技术匹配程度越高的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也越高。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因所处发展阶段受到自身技术的限制,整体上,进口中、低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更高,而高技术中间品对企业出口能力的提升较低。因此,中国企业进口不应当盲目追求高技术,而应当注重技术匹配程度。本文的研究为深化中间品贸易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强化企业技术升级、培育企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技术匹配 出口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国恒 胡鹏 刘珊
本文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纳入中间品进口与自主创新行为,阐述了中间品进口、自主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互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企-海关-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仅能促使企业嵌入GVC下游环节提升其GVC地位,这种提升作用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边际递减;自主创新可推动企业嵌入GVC上游与下游环节实现GVC升级,但嵌入GVC上游环节的升级效果大于嵌入GVC下游环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升级效果大于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此外,自主创新对企业GVC升级的影响因中间品进口水平不同而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与较低水平的中间品进口相互替代,抑制企业GVC升级;自主创新与较高水平的中间品进口互补,促进企业GVC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丽丽 李荣林
基于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以及进出口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引入企业创新机制效应检验中间品进口多样化的工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企业创新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出口状态、所有制结构及企业所属地区差异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对出口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进一步显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及企业创新对工资分布高分位企业的工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检验,认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生产率及企业创新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利润共享机制存在。在控制成本效应及生产率效应两种机制之后,企业创新成为中间品进口多样化作用于企业工资的新机制。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多样化 企业创新 工资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晓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不同方式构造多样性指标、加入时变控制变量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均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学习效应"和"互补效应"两种渠道的相互交织同时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进口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越低,作用效果越明显。而企业自身研发强度的提高对以上促进机制起到了强化作用。
关键词:
中间产品 多样性 产品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李倩婷
研究目标:探究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的综合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 (PSM)降低样本选择性偏误,采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对混合加工贸易的提升效果尤其明显。同时随着使用强度的增加,进口中间品对企业风险的降低作用增强;中间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对企业生存概率的改善作用越大;但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门槛。研究创新:与先前文献侧重强调出口的巨大作用不同,本文研究并论证了进口的积
关键词:
中间品 进口 生存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诸竹君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诸竹君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库,通过倍差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进口中间品的"加成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获得了正向"加成率效应",而从事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的企业进口中间品都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分所有制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提升,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恶化;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进口中间品后加成率显著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提升加成率水平。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通过概念模型探究了贸易方式对进口中间品企业加成率影响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本文证实进口中间品通过价格渠道影响了企业加成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余骁
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也应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本文在扩展的Kee and Tang(2016)模型框架下,分析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的静态影响和动态效应。静态条件下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企业出口DVAR负相关,其通过自主创新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动态改进企业出口DVAR。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专利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进口中间品质量静态下与企业出口DVAR显著负相关,动态下全样本效应为负,一般贸易不显著,而加工贸易显著负相关;(2)研发行为对一般贸易进口中间品质量的动态影响具有调节效应,较高研发程度的企业该效应显著为正;(3)对影响渠道的检验发现,创新对企业出口DVAR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是加成率和相对价格;(4)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显性比较优势、更低与技术前沿差距和更优省份市场化指数对创新活动具有明显正向调节效应。上述结论表明,推动进口政策由出口导向向创新导向升级是建设更高全球价值链地位下贸易强国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莉 孙琪琪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进口中间品的强度、种类、质量以及行业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相结合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随后使用2001—2007年工企库与海关库数据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研究发现:单纯增加中间产品的进口强度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抑制作用;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与企业生产率相结合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进口中间品的质量的提高与种类的扩大而增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而减弱。本文也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检验。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耿晔强 郑超群
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进口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进口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随后利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匹配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间品关税下降促进了企业创新,尤其是在进口多样性水平提高后,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增强。进一步,我们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贸易方式和进口来源国划分样本考虑异质性,发现中间品关税下降对外资企业和一般贸易进口企业影响更大,进口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对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庆 魏浩
文章从人才"引育并举"中的"育"出发,采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企业在职培训为例,实证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效果和可能机制。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常规培训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技术培训有显著促进作用;平均而言,进口中间品使得企业技术培训概率提升了7.4%~12.3%。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进口中间品是通过促进其使用外资授权技术、开发新产品两大机制来增加技术培训的,而产品质量提升对技术培训没有显著影响。在地区和行业方面,进口中间品对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在职培训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理解进口技能升级效应提供了新认识,对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也有重要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技能升级 在职培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伟 廖显春
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追赶国际技术前沿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进口贸易利益的来源之一;但在国内要素价格负向扭曲条件下,生产要素与中间品相对价格变小,从而导致包括进口中间品在内的中间品投入种类减小。基于上述判断,本文以中国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对其进口中间品多样化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市场扭曲与贸易利益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呈现递增趋势,企业中间品进口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要素价格扭曲降低了企业进口中间品多样化水平,这一降低作用对于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更明显;而且劳动力要素价格负向扭曲的影响大于资本价格负...
关键词:
扭曲 中间品 多样化 贸易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