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1)
2023(10384)
2022(8411)
2021(7734)
2020(6585)
2019(15058)
2018(14574)
2017(28322)
2016(15034)
2015(17054)
2014(16461)
2013(16848)
2012(15574)
2011(13937)
2010(13916)
2009(13273)
2008(13458)
2007(11811)
2006(10318)
2005(9688)
作者
(41211)
(34439)
(34373)
(32641)
(22367)
(16327)
(15496)
(13247)
(13152)
(12203)
(11951)
(11594)
(11392)
(10893)
(10751)
(10557)
(10267)
(9929)
(9805)
(9513)
(8562)
(8435)
(8346)
(7831)
(7827)
(7671)
(7626)
(7427)
(6876)
(6646)
学科
(82430)
经济(82345)
(78388)
(72405)
企业(72405)
管理(61036)
方法(40625)
数学(33005)
数学方法(32912)
业经(27162)
(26413)
(24533)
中国(20313)
(20041)
财务(20037)
财务管理(20020)
企业财务(19033)
农业(17904)
技术(16489)
(16474)
贸易(16465)
(16119)
(15319)
(14607)
(14237)
(13288)
(12354)
企业经济(12014)
经营(11525)
理论(11284)
机构
学院(227551)
大学(223684)
(114479)
经济(113089)
管理(95862)
理学(82767)
理学院(82104)
管理学(81500)
管理学院(81070)
研究(72987)
中国(61926)
(51818)
(45905)
财经(41956)
(38503)
科学(37313)
经济学(37012)
(35169)
(34307)
经济学院(33703)
中心(32627)
(32292)
研究所(31367)
财经大学(31236)
北京(29190)
商学(28829)
商学院(28587)
业大(28215)
经济管理(27418)
农业(26877)
基金
项目(144547)
科学(118210)
基金(111297)
研究(109125)
(94669)
国家(93867)
科学基金(83410)
社会(76154)
社会科(72605)
社会科学(72590)
基金项目(57581)
(52966)
自然(50684)
自然科(49628)
自然科学(49617)
自然科学基金(48909)
教育(48480)
资助(46229)
(43737)
编号(41033)
(34823)
(34668)
国家社会(33533)
(33501)
成果(31726)
重点(31684)
(31216)
教育部(30995)
创新(30491)
人文(30352)
期刊
(123421)
经济(123421)
研究(70078)
(42922)
管理(40346)
中国(39473)
(31934)
科学(28694)
学报(25202)
(23517)
金融(23517)
农业(22556)
财经(22381)
大学(21189)
经济研究(21184)
技术(21062)
学学(20352)
业经(20107)
(19403)
问题(16515)
(15965)
(15670)
技术经济(15540)
世界(15373)
国际(13550)
教育(13369)
统计(11897)
现代(11656)
商业(11407)
财会(11325)
共检索到339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陈志远  
从进口角度来重新审视贸易开放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该领域最新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利用2000—2006年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统计库的合并数据,从中间品和资本品两个角度来研究进口对企业生产率所造成的作用效应。多种检验结果发现:中间品进口规模和资本品进口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皆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效应。由此证明进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从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来看,中间品进口对无出口、有研发以及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而资本品进口对有出口、有研发以及民营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了进口的情形下,出口对企业生产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佟家栋  毛其淋  
基于2000—2007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本文深入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企业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企业选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出口与否、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制约因素,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越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刘超   任芳容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能源企业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年报文本识别方法刻画数字化转型的强度,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不同能源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果具有较强的非对称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成熟型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俊  
文章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作为一次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估计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清洁发电技术带来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政策是否有利于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研究发现:(1)《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政策激励了清洁发电技术的使用及生产率的提升,相对于污染发电企业,2005年之后清洁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TFP平均上升了8%和10%;(2)在时间趋势上,政策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3)我们使用"匹配差分法"比较了2005年之后有补贴的企业与没有补贴企业TFP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有补贴的企业TFP上升得更快,并且这些企业R&D投入也更多。因此认为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文章的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晓云  
笔者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结合回归分析与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企业类型而有所不同,对小型企业的提升效果好于大、中型企业,对中、高技术企业的提升效果好于中、低技术企业。扩大高技术资本品进口是改善企业生产率进而强化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贯彻我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王瑞雪  
[目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其中农业是造成碳排放的第二大元凶,占世界农业碳排放量的16%-17%,高于全球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平均水平,这对于我国农业降碳减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中国省级数字化转型数据,系统构建农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从环境规制视角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异质影响效应。[结果]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还不高,但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省际之间差异比较明显。重要的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抑制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碳生产率的能力,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水平。[结论]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存在“临界效应”,环境规制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将极大促进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这为深度探析农业碳生产率的动力机制、寻求政策优化路径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晶  岳中刚  陈金丹  
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相匹配,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服务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可显著促进服务企业生产率提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2)机制检验结果厘清了服务业OFDI可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市场规模扩张效应以及竞争效应提高服务企业生产率;(3)三重差分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4)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服务企业和高管有海外经历的服务企业从OFDI中获得更高的生产率溢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OFDI的生产率效应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服务企业高水平“走出去”以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可提供经验支持与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