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7)
- 2023(17674)
- 2022(14986)
- 2021(14066)
- 2020(11836)
- 2019(26705)
- 2018(26253)
- 2017(50246)
- 2016(27052)
- 2015(30200)
- 2014(29306)
- 2013(29023)
- 2012(26642)
- 2011(23932)
- 2010(24004)
- 2009(22193)
- 2008(20988)
- 2007(18546)
- 2006(16480)
- 2005(14546)
- 学科
- 济(99650)
- 经济(99549)
- 管理(79137)
- 业(77635)
- 企(65361)
- 企业(65361)
- 方法(46077)
- 数学(39781)
- 数学方法(39388)
- 银(34448)
- 银行(34300)
- 中国(32809)
- 行(32742)
- 融(31215)
- 金融(31214)
- 财(27855)
- 农(27155)
- 制(26460)
- 业经(23741)
- 技术(23363)
- 贸(22773)
- 贸易(22755)
- 学(22258)
- 易(22236)
- 地方(21788)
- 农业(18919)
- 理论(18256)
- 务(17800)
- 财务(17728)
- 财务管理(17700)
- 机构
- 大学(372910)
- 学院(370933)
- 济(147408)
- 管理(147313)
- 经济(144192)
- 理学(127211)
- 理学院(125835)
- 研究(124866)
- 管理学(123714)
- 管理学院(123060)
- 中国(103096)
- 京(79456)
- 科学(78593)
- 财(67500)
- 农(67138)
- 所(62894)
- 中心(59416)
- 业大(59079)
- 研究所(57738)
- 江(54882)
- 财经(54381)
- 农业(53181)
- 北京(49955)
- 经(49614)
- 范(46657)
- 师范(46066)
- 州(45348)
- 经济学(45030)
- 院(44867)
- 经济学院(40942)
- 基金
- 项目(258887)
- 科学(202057)
- 基金(187167)
- 研究(185052)
- 家(165198)
- 国家(163823)
- 科学基金(139961)
- 社会(116411)
- 社会科(110589)
- 社会科学(110559)
- 省(102022)
- 基金项目(99824)
- 自然(92314)
- 自然科(90094)
- 自然科学(90069)
- 自然科学基金(88499)
- 划(85601)
- 教育(84213)
- 资助(76520)
- 编号(74347)
- 成果(58558)
- 重点(58145)
- 创(57525)
- 部(56117)
- 发(55334)
- 创新(53156)
- 课题(50934)
- 科研(49636)
- 国家社会(48198)
- 大学(47795)
- 期刊
- 济(153932)
- 经济(153932)
- 研究(108863)
- 中国(75669)
- 学报(64629)
- 农(59627)
- 科学(56878)
- 融(54201)
- 金融(54201)
- 管理(53417)
- 财(50498)
- 大学(47708)
- 学学(45003)
- 教育(39617)
- 农业(39353)
- 技术(32250)
- 财经(26483)
- 业经(25190)
- 经济研究(25081)
- 经(22600)
- 业(21348)
- 科技(20747)
- 图书(20106)
- 问题(19871)
- 理论(18899)
- 技术经济(18720)
- 实践(17369)
- 践(17369)
- 版(17351)
- 业大(16643)
共检索到554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韩磊 王伟
金融资源配置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现了金融回归本源的宗旨。鉴于此,基于中国2009—2015年省级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当采用专利数量测度技术创新时,进出口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够支持技术创新;当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测度技术创新时,上述支持效应在统计意义上未得到验证。鉴于此,研究认为应继续加大进出口银行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共同配合商业银行实施"金融对创新驱动支持"这个重要战略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明清 谢清华 崔冉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探究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有助于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渠道看,绿色金融可以通过研发资本和研发人才两条传导机制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异质性效应看,劳动力与资本资源错配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更强。进一步讨论发现,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金融理论体系,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建华
一、A分行简介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中国进出口银行A分行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布在全国的十余家经营性机构之一,成立于2003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蜀明 官建成
本文对 Jeffrey Wurgler(2000)资本配置效率模型进行了修改,加入了技术创新能力变量,以此衡量技术创新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其次,本文使用了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我国1996-2004年间高、中、低技术创新能力行业组中技术创新能力及行业赢利对资本配置的影响。最后,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提出了行业提高创新能力并进而获取更多投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本配置 技术创新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作相
一、为什么要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家三家政策性银行之一。1994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1994年7月1日正式开业。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1.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根据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994年国家对财政、税收、外贸、金融和外汇体制进行了改革。为改变我国国有银行身兼两任——商业信贷、政策性信贷的情况,使国有银行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9年6月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武汉代表处正式升格为湖北省分行。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分行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不动摇,坚持服务湖北经济发展不懈怠,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支持湖北外贸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分行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俊良
一、出口信贷的规模、效益及其风险 通过政策性金融——低息贷款和提供保险,支持出口,是国际通行的作法。我国长期以来,这种政策性业务与外汇经营性业务一起,由国家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办理。中国银行于1983年开办出口卖方信贷,是为了支持大型成套设备、船舶和飞机等资本性商品,以期限长、利率低的优惠信贷政策对出口机电产品的外贸企业在国外结算资金方面给予融通,出口卖方信贷使用的是人民币贷款,凡出口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洁琼 马亚明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居民部门、影子银行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在内的四部门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资源供给和信贷利率的影响,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能为高生产率企业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融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越大,但是企业影子银行化再配置的金融资源同样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无论生产率高低,均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中得到显著的融资约束缓解,而融资约束较重的企业中,仅生产率较高的民营企业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发展中得到融资约束缓解,生产率较高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融资约束无法得到改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大海
本文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放量过度,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别太大,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文章认为,疏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改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防范、控制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分步实施我国地区均衡开发战略,这是解决当前全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芬 徐雨森 樊霞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转化成实际创新产出。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资源配置视角检验其内在机制发现,数字金融提升了高效率企业的创新投入,且这一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间创新投入分布的离散程度,使企业间创新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以上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增强对高效率企业的金融支持,部分缓解传统金融对高效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所有权歧视和规模歧视问题,通过引导其创新投入增加进而实现企业创新产出的整体提升。本文拓展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提升资源利用率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资源配置 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华
文章对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双重调节机制,以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选择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协调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和韩国的政府干预型主导市场经济模式等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上述国家四种模式中的双重调节作用进行比较,基本结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效发挥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双重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发挥和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月芳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对我国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本文基于2001-2020年我国31个省相关数据,探讨环境规制、资源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高效率资源配置的交互项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据此,本文提出: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辉 李从政
开发性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一种金融形式。本文介绍了开发性金融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发性金融对于我国进出口银行改革的启示,以期对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钱水土 郭媖颖
引言国际经验证明,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高技术产品是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最快、发展后劲最足的产品类型。高技术产品在未来将代替传统工业制成品成为出口主力。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从2000年的370.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443.5亿美元,其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玉山 陆远权 王拓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5—2015年省际层面数据,在重新构建金融支持指数并综合测算出口复杂度的基础上,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与出口复杂度及其影响因素纳入计量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1)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出口复杂度;(2)技术创新对出口复杂度的整体提升效应因金融支持而加强;且金融支持力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技术创新的这种影响更为突出;(3)对于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经济绩效较好的企业来说,金融支持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4)金融支持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与外溢等途径对出口复杂度产生提升效应。本文为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中国产业质量优势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