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2)
2023(14316)
2022(12272)
2021(11479)
2020(9906)
2019(22986)
2018(22350)
2017(42884)
2016(22532)
2015(25780)
2014(25190)
2013(24869)
2012(23310)
2011(20949)
2010(20875)
2009(19296)
2008(18772)
2007(16229)
2006(14318)
2005(12882)
作者
(64329)
(53771)
(53505)
(50917)
(34201)
(25748)
(24377)
(20896)
(20372)
(19032)
(18101)
(18017)
(17063)
(17028)
(16799)
(16589)
(15938)
(15675)
(15613)
(15527)
(13182)
(13128)
(12950)
(12412)
(12205)
(12031)
(11981)
(11500)
(10829)
(10575)
学科
(98638)
经济(98542)
管理(66482)
(65278)
(52916)
企业(52916)
方法(50072)
数学(45065)
数学方法(44615)
(29025)
贸易(29012)
(28337)
(28296)
中国(27522)
(24123)
业经(19078)
技术(18588)
(18144)
(16887)
财务(16848)
(16816)
金融(16815)
财务管理(16803)
(16464)
(16175)
地方(16155)
银行(16140)
企业财务(15947)
(15819)
农业(15757)
机构
大学(327298)
学院(322568)
(145886)
经济(143413)
管理(127657)
理学(110442)
研究(109686)
理学院(109394)
管理学(107706)
管理学院(107126)
中国(85604)
(68197)
(68101)
科学(62118)
财经(54516)
(53724)
中心(50862)
(49914)
(49400)
研究所(48385)
经济学(46200)
(45857)
业大(45602)
北京(42900)
经济学院(42134)
财经大学(40934)
(40378)
农业(39079)
(38205)
师范(37737)
基金
项目(216453)
科学(171716)
基金(161562)
研究(156412)
(141372)
国家(140329)
科学基金(120654)
社会(102137)
社会科(97397)
社会科学(97372)
基金项目(84281)
(80634)
自然(77790)
自然科(76095)
自然科学(76074)
自然科学基金(74759)
教育(72210)
(69454)
资助(67711)
编号(61496)
(50172)
成果(49210)
重点(48866)
(45689)
(45591)
国家社会(44174)
教育部(43642)
创新(42804)
科研(42460)
人文(41866)
期刊
(148803)
经济(148803)
研究(97764)
中国(58729)
(51773)
学报(48482)
管理(47829)
科学(44645)
(41795)
大学(38025)
学学(35691)
(33160)
金融(33160)
技术(30060)
农业(29035)
教育(28563)
财经(26989)
经济研究(26577)
(25446)
国际(23843)
(23190)
业经(22216)
问题(20894)
技术经济(17550)
统计(17432)
理论(16710)
(16230)
世界(16150)
(15409)
商业(15186)
共检索到486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美玲  黄文军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溢出,并总结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999~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进出口、FDI、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国内技术吸收能力对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和出口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FDI、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但对TFP和规模效应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TFP;国内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提升国际技术溢出效率,但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金秀  
本文运用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进口贸易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各城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的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起到促进作用,对进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国胜  张欢  王瞳瞳  史伟扬  
对外直接投资会影响对外进出口贸易遥本文梳理了以往文献袁分析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遥选择欧盟作为投资接受方和贸易对象袁使用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其不断扩大的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遥结果表明院第一袁中国对欧盟各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出口创造效应和进口创造效应袁但是创造效应较小曰第二袁中国对欧盟各国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形式不同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宗毅君  
在经济全球化兴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日益盛行,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年度、分行业地测算了连续14年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并实证研究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产品内分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同时,垂直专业化比重(VSS)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贸易顺差的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蒂  李晓钟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198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俞者对后者有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宗益  李建春  孙忠艳  
本文利用 1980-2000年中国的年度经济数据, 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ECM) 的因果分析方法, 分析FDI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着重检验FDI对不同种类商品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峰  高越  
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我国1981-2004年的统计数据,考察了我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外国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与一般贸易进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外国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进出口都具有促进作用,而一般贸易进出口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变动反应不敏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福臣  张苇锟  廖泽芳  
鉴于中国环境质量伴随对外贸易增长的下滑态势,本文先通过Super-SBM模型测定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环境效率,得出地域环境效率异质的明显结果;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变系数模型,检验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效率产生负效应,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而贸易结构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贸易进口的正效应和贸易出口的负效应;若控制进出口贸易和人均GDp等因素,人均能源消费对环境效率产生显著负效应,能源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是改善环境的关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对外开放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文章基于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及其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而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和进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和出口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地区看,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对东部地区的效率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并且贸易的影响大于投资。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提高各地区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云  陈明强  陈刚  
本文基于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的FDI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在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三大地区的进口均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出口并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东部地区的FDI很显著地构成了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但这种Granger因果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文章结合区域差异结论,从技术溢出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宝友  
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对物流业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全国而言,物流每变化(增长或减少)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地变化(增长或减少)2.19%(或5.13%)。地区和个案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2-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与长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总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而长期内只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长期逆向技术溢出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陈树文  
本文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单一或双重门限模型,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收入和环境的基于人均GDP门限特征进行检验。模型结果显示了主要贸易变量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人均GDP的门限特征。研究建议,1东部地区应拓展贸易空间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应引进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以促进当地产出效率;2应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贸易发展同步;3应在不违反环境规制的条件下推动进出口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昭玲  宋平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