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1)
2023(16074)
2022(13581)
2021(12451)
2020(10458)
2019(24145)
2018(23550)
2017(44211)
2016(24312)
2015(27165)
2014(26805)
2013(26713)
2012(25387)
2011(23434)
2010(23567)
2009(21835)
2008(21969)
2007(19671)
2006(17473)
2005(15969)
作者
(74803)
(62875)
(62700)
(59357)
(39998)
(30222)
(28420)
(24520)
(23881)
(22410)
(21668)
(21069)
(20276)
(20046)
(19836)
(19340)
(19062)
(18602)
(18188)
(18034)
(15886)
(15732)
(15225)
(14252)
(14246)
(14021)
(13868)
(13866)
(12801)
(12718)
学科
(108075)
经济(107964)
管理(62453)
(61796)
(46675)
企业(46675)
方法(43422)
数学(38199)
数学方法(37868)
中国(33641)
(30674)
地方(25756)
(23921)
(23786)
业经(23619)
(23617)
贸易(23603)
(22939)
农业(20822)
(19261)
(18176)
银行(18105)
(17675)
金融(17672)
(17502)
环境(16795)
(15439)
(15366)
技术(15095)
地方经济(14185)
机构
大学(358871)
学院(356448)
(151226)
经济(148389)
研究(134972)
管理(128151)
理学(109906)
理学院(108431)
管理学(106513)
管理学院(105840)
中国(101147)
科学(85221)
(78188)
(72846)
(71645)
(66711)
研究所(65627)
中心(59833)
农业(57882)
业大(57726)
(54192)
财经(53074)
北京(49858)
(49060)
师范(48443)
(48285)
(47681)
经济学(47523)
经济学院(42994)
(42676)
基金
项目(236856)
科学(184917)
基金(172024)
研究(166127)
(154076)
国家(152790)
科学基金(127540)
社会(106829)
社会科(101213)
社会科学(101183)
(91614)
基金项目(90730)
自然(82882)
自然科(81007)
自然科学(80973)
自然科学基金(79576)
(79003)
教育(75523)
资助(70182)
编号(64569)
(56053)
重点(54879)
成果(52978)
(52535)
(49101)
课题(46245)
创新(46141)
科研(45925)
计划(45345)
国家社会(45173)
期刊
(169233)
经济(169233)
研究(107022)
中国(74014)
(66996)
学报(66516)
科学(58936)
(49706)
大学(48432)
管理(46100)
农业(45701)
学学(45693)
教育(37252)
(34248)
金融(34248)
经济研究(28560)
技术(28064)
业经(27505)
财经(26608)
(25322)
(23017)
问题(22728)
(20371)
(18790)
世界(18481)
国际(18387)
技术经济(17815)
科技(16914)
业大(16761)
资源(16712)
共检索到542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娟  汪明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目前的普及率还远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空间上,中国东、中、西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差异显著,省际发展存在极大的地域集中性,同时,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通过分别对2001年和2008年31个省市(区)的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选取的11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区域互联网普及率的3个主因子:区域现代化综合水平因子、区位因子和信息基础设施因子,并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发现各个主因子的影响系数发生了较大变化。最后,动态地分析了各个主因子是如何影响互联网发展与变化的,并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思齐  于都  孙伟增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地区间差异显著。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验证了各因素对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区域性因素,如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社会人口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地区间互联网使用情况差异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端,其中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互联网使用差异关键因素;人口规模对于中部与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周曙东  钟钰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万博  
文章对各省市互联网普及程度所处阶段进行了判断,并基于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互联网普及进行了δ-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普及省际差异表现明显的δ-收敛和β-收敛;经济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和政府规制是互联网普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各大因素对三大区域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上调控上述因素,使其向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梅方权  
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将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继续减少,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21世纪前期中国粮食状况如何,举世瞩目。分析表明:到21世纪的30年代,中国的16亿人口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能由小康水平进入到富裕的食物消费水平。21世纪初期是中国粮食、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历史时期。人口继续增长,在21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期,耕地将减少到更低的低谷,非耕地资源开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人民生活将开始进入富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的粮食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尚能飞  唐世凯  汤利  
【目的】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化和趋势,为耕地利用转型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熵值法、时间突变点检验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耕地利用转型情况、突变点和时空演变。【结果】从时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指数总体偏低但持续增长,耕地利用转型发展较慢、水平较低;2010年前,除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外,中国各省区市耕地利用综合转型初步实现,但转型指数偏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空间上看,中国耕地利用转型基本形成以东部地区为主的高值区及西部地区为核心的低值区并存的空间格局,耕地利用转型空间迁移呈现东北—西南转移格局,地区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3个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总体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潜力较大,三者相互促进,且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向西”转移的趋势,存在一定的非均衡趋势。【结论】中国21世纪以来耕地利用转型在时空上呈现“西移”趋势,耕地利用转型3大子系统耦合较好,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存在一定的非均衡性。因此,应实施以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传统农业区的多样性、差别性和调控性的发展战略,加强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功能和模式转型3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协调作用,激活农业发展相关要素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耕地高质量利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菊香  赖世茜  廖小伟  
21世纪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基于2003-2011年的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构建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涵盖整个互联网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新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度、互联网产业人力资源规模和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即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得较好,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欠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龚遥  顾晓安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已对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等问题引起了各界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了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五大因素,根据2004年~2013年有关数据,选择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网民特征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在具体指标中,网购总额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利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不够显著,包括网购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新  钟业喜  黄洁  吴巍  
京汕低谷带在全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战略转移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大责任,研究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将京汕低谷带作为整体,考量了21世纪以来其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演变,发现其经济总量、均量在全国地位变化可分为快速下降和波动性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发展速度亦处于劣势,客观上证实了经济低谷的存在;其次,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低谷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差异做进一步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低谷带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时序上呈不断增大态势,尤其是绝对差异;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各发展类型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以"组间分异,组内集聚"为主要特征;低谷带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提升缓慢,陷入到"有点无轴"的发展困境。最后,基于京汕低谷带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探讨了促使其经济振兴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勤红,吴天琪,盛亦兵  
本文从当前农村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入手,进而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刘金塘  
在全国人口逐步实现低增长的总趋势中,地区人口发展受社会、经济、人口控制能力的影响,仍有明显差异。揭示这种差异的程度、趋势,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东、中、西差距,把握我国控制人口的潜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包括:全国务类地区在跨世纪过程中,在规模与速度上的差异;从生育更替水平到零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最大可能增长度的地区差异;人口转变与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差异等。文章除对各部分作出定量分析外,还揭示形成差异的人口学因素,并提出在可预见的人口差异中,进行宏观调节时,应注意到的重点、序次与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桂芳  
本文将中国互联网域名地区分布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运用相关分析、Lorenz曲线和区位熵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分布的区域差异。通过分析认为:(1)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分布。(2)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差距较大(。3)东部地区和中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在拉大,但全国各地区差异基本保持不变。(4)东部地区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西部地区步履艰难(。5)互联网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诸园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晋伟  缪丽  汪宇  
基于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理论,文章运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对SSCI(2001-2016)收录的权威期刊中关于创业研究的2 307条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21世纪以来创业研究的国际热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探寻核心作者组成的学术共同体、高被引文献形成的学科基础理论来探寻创业理论的发展。分析结果表明,创业研究已经形成了包含自我雇佣、社会创业、学术创业、创业导向、创业教育、创新在内的若干热点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和核心期刊,突显出向机会观整合的态势。通过对国际上16年来创业研究成果的深入、可视和全面分析,为我国未来创业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