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1)
2023(12209)
2022(10131)
2021(9329)
2020(7796)
2019(17265)
2018(16978)
2017(33035)
2016(17789)
2015(19317)
2014(18616)
2013(18440)
2012(16938)
2011(14848)
2010(15456)
2009(14564)
2008(14882)
2007(13710)
2006(12257)
2005(11337)
作者
(48812)
(40807)
(40585)
(38345)
(26362)
(19366)
(18169)
(15486)
(15179)
(15004)
(13817)
(13569)
(13315)
(13112)
(12822)
(12320)
(12082)
(11860)
(11860)
(11554)
(10043)
(10009)
(9839)
(9418)
(9227)
(9167)
(9037)
(9006)
(8205)
(8019)
学科
(87131)
(81210)
企业(81210)
(75179)
经济(75097)
管理(71757)
方法(29450)
业经(29121)
(27489)
(25824)
数学(21051)
(20978)
财务(20957)
财务管理(20936)
技术(20913)
数学方法(20797)
企业财务(19875)
中国(19256)
(18902)
农业(18553)
(17875)
理论(15220)
(15162)
(14045)
技术管理(13880)
(13566)
贸易(13555)
地方(13385)
(13205)
(13062)
机构
学院(252516)
大学(244108)
(109906)
经济(107822)
管理(104846)
理学(89283)
理学院(88468)
管理学(87449)
管理学院(86935)
研究(80314)
中国(64855)
(53817)
(50204)
科学(45036)
财经(41434)
(40572)
(39687)
(39443)
(37558)
中心(36570)
研究所(35013)
业大(33254)
经济学(31992)
(31861)
北京(31451)
农业(30790)
商学(30425)
财经大学(30270)
商学院(30138)
(29299)
基金
项目(158436)
科学(128263)
研究(120370)
基金(116178)
(99200)
国家(98225)
科学基金(87157)
社会(78587)
社会科(74653)
社会科学(74639)
(63931)
基金项目(60621)
自然(55203)
教育(54185)
自然科(54038)
自然科学(54025)
自然科学基金(53194)
(51536)
编号(47864)
资助(46485)
(39566)
成果(38450)
(37239)
创新(35849)
重点(35037)
(34997)
(34988)
课题(33533)
(32423)
(32195)
期刊
(129998)
经济(129998)
研究(77181)
中国(52001)
管理(47618)
(46040)
(38227)
科学(32624)
学报(30395)
(28003)
金融(28003)
农业(26131)
教育(25423)
技术(24502)
大学(24488)
业经(23743)
学学(23331)
财经(21289)
经济研究(20607)
(18439)
(16690)
问题(15971)
技术经济(15660)
现代(13921)
(13804)
财会(13313)
科技(13094)
商业(12848)
世界(12479)
经济管理(12110)
共检索到392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林  曾国安  
本文基于策略性阻止进入模型,分析进入壁垒如何影响在位企业用于进入阻止的创新行为。理论模型显示,高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封锁,在位企业没有动力通过策略性创新投入对潜在进入者进行威慑;低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容纳,在位企业进行威慑的创新投入成本过高;只有在临界值内中等高度的进入壁垒能促使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威慑潜在进入者。因此,在位企业的策略性创新投入与进入壁垒高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进入壁垒都导致企业降低创新投入。利用中国制造业2005-2007年482个四位码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入壁垒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基于样本、变量和模型的稳健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应珊珊  徐幸  
消费者在不同品牌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传统的理论分析基于消费者完全理性的假设,即在纳入转换成本后,以不同品牌产品带来的净效用的大小作为选择依据。但在实际生活中,受购买环境、购买习惯、搜索成本的影响,消费者面临多种选择时往往存在惰性心理,在产品选择上表现为更倾向于重复购买,而不是与新品牌产品进行比较后理性选择购买,这赋予了在位企业额外的市场势力。已有的相关文献多集中于研究企业的策略对消费者惰性的影响,惰性消费者对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影响研究尚且空白。本文基于消费者惰性这一非理性行为,在动态博弈的框架下,分析随着惰性消费者比例变化,在位企业如何采取策略性行为。研究表明,随着惰性消费者比例的增加,在位企业更有激励通过限制性定价进行进入阻止。此外,惰性消费者比例越大,市场出现进入封锁的概率越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建耀  
进入壁垒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厂商必须承担一些在位厂商并不承担的成本。广告的竞争性使得在位厂商可利用广告形成进入壁垒。这些进入壁垒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广告“抢先”所形成的进入壁垒。为应对这些进入壁垒,我国企业可采取广告的“确定性指向”策略、人无我有策略和强势品牌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珍义  何胡琴  苏丽  
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高管政治关联是影响企业价值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我国中小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9-2011年为检验区间,考察政治关联、进入壁垒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进入壁垒在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中具有中介效应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绍东  
进入退出壁垒作为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提出了判断产业是否存在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的甄别方法,并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强度的量化分析,从实证上指出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使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受到严重扭曲,技术创新强度也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财政体制和政绩评价标准,破除行政性产业壁垒,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义国  马志勇  
本文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垄断厂商为构建进入壁垒在选择产品质量方面所采取的策略性行为。通过采用一个扩展式博弈,分析了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的质量选择行为所形成的各种产品质量组合及其支付。研究发现,在位者可以通过一部分研发投资,抢先承诺提供多档次质量的产品,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空间,减少潜在进入者的期望收益,使其做出不进入的决定。所以,在位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策略性行为就构成了进入壁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慕艳芬  聂佳佳  马祖军  
研究了不同市场进入成本情况下,在位者阻止/允许市场进入者的碳减排策略选择。结果发现:当市场进入成本较高时,在位者不用付出额外的成本完全垄断市场;当市场进入成本中等时,在位者的策略受在位者潜在市场份额的影响,如果市场份额较低,在位者提高碳减排标准至临界值阻止进入者,如果市场份额较高,在位者降低碳减排至临界值以下允许进入者进入;当市场进入成本较低时,在位者的最优选择是允许进入者进入并采用竞争时最优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显珍  
企业中的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较之于团队进入的可能性比较小;以核心创业型员工为代表"粘结"较多人力资本的外部市场进入成为可能。基于这种推断,文章主要从企业视角,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在创业型员工市场进入低壁垒设置层面上提出若干策略引导,进而对创业型员工及团队内部市场进入作出贴近现实讨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琦  
美国和日本作为农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的国家,一直对农业进行了多层次的保护。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世贸组织对各成员国的约束性不断加强,美国和日本也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对农业保护的手段进行调整,其基本要旨是:在不明显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通过对“合规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尽量对本国农业提供最有效的保护。由于日本与美国的具体国情有别,使得美日在运用“合规性贸易壁垒”实行农业策略性保护时,既有相似性,也体现了较大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林秀  郭缙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低附加值产业链中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的重要方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企业目前所在产业退出壁垒和企业转型目标产业进入壁垒的双重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强度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壁垒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得出需面临高退出壁垒的煤炭企业更倾于向高进入壁垒的产业链上游转产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现"去产能"目标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耿献辉  金晟男  
校企合作是企业寻求外部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政府部门以项目和经费补贴积极支持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选取2007—2017年中国A股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系统考察校企合作对企业不同动机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显著增加,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实现了“增量提质”的实质性创新;当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补助额度时,弱化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证伪了企业为寻扶持而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策略性创新的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共建研发平台多或员工学历水平高的企业,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适度的校企专项补贴政策,企业应注重内部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充分吸收研发平台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整理出中国524个四位数代码产业的2005—2006年产业层面数据。我们假设政府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产业设置了较强的行政进入壁垒,并以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大的行政进入壁垒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成立;国有经济比重小的自由市场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倒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不成立。本文认为,忽略行政垄断和自由市场的制度因素,把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不一的样本混合起来进行回归估计,可能是以往国内外实证研究出现结果不显著、不稳健,甚至互相矛盾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静静  姚思宇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研究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面对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在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博弈中,博弈双方技术创新收益和技术创新成本的主要参数的变化将导致演化博弈策略最终收敛于不同的稳定均衡点,进而影响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国对于高技术产品设置的技术壁垒会刺激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企业出口市场规模越大,技术壁垒下的这种技术创新效果越明显;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控制和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规模控制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人力和技术创新物力的增加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滞后效应,其促进作用在滞后7期出现,且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大于财力资源的投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伟  张阳红  
企业技术创新壁垒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壁垒形成机理,进而以混沌情景预测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壁垒影响仿真模型,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孟昌  
行政性进入壁垒保护下的企业实际上是行政性垄断企业。除了公有制本身会导致这些企业出现软预算约束外,行政性进入壁垒的设置与政府管制会强化预算软约束,即这类企业在亏损时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救助,企业的冗员更不容易释放。而拆除或降低行政性进入壁垒、引入竞争者或允许行业竞争,有助于硬化行政垄断企业的预算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