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6)
- 2023(14442)
- 2022(11915)
- 2021(10888)
- 2020(8851)
- 2019(20107)
- 2018(19550)
- 2017(36673)
- 2016(18819)
- 2015(21035)
- 2014(20825)
- 2013(20850)
- 2012(19998)
- 2011(18495)
- 2010(18826)
- 2009(17839)
- 2008(16725)
- 2007(14936)
- 2006(13772)
- 2005(12987)
- 学科
- 济(106234)
- 经济(106155)
- 业(56417)
- 管理(54869)
- 企(45591)
- 企业(45591)
- 中国(35877)
- 方法(33330)
- 地方(29917)
- 数学(28898)
- 数学方法(28783)
- 融(27693)
- 金融(27693)
- 银(25902)
- 银行(25887)
- 行(25261)
- 农(24521)
- 业经(23581)
- 技术(20473)
- 制(19725)
- 财(19478)
- 贸(18684)
- 贸易(18662)
- 易(18090)
- 地方经济(17646)
- 农业(17020)
- 学(16016)
- 产业(15883)
- 发(14926)
- 环境(14503)
- 机构
- 学院(277986)
- 大学(276113)
- 济(138459)
- 经济(136136)
- 研究(104902)
- 管理(104270)
- 理学(87986)
- 理学院(87027)
- 中国(86408)
- 管理学(86142)
- 管理学院(85597)
- 财(60122)
- 京(58753)
- 科学(56264)
- 所(51980)
- 中心(47415)
- 财经(47103)
- 研究所(46606)
- 经济学(45273)
- 经(42818)
- 江(41912)
- 经济学院(40555)
- 农(39414)
- 北京(38515)
- 院(37103)
- 范(35438)
- 师范(35152)
- 财经大学(34950)
- 州(34080)
- 业大(33053)
- 基金
- 项目(175143)
- 科学(140875)
- 研究(134099)
- 基金(128337)
- 家(110125)
- 国家(109215)
- 科学基金(94359)
- 社会(90898)
- 社会科(86705)
- 社会科学(86693)
- 省(68137)
- 基金项目(66654)
- 教育(59400)
- 划(56115)
- 自然(55044)
- 自然科(53841)
- 自然科学(53830)
- 自然科学基金(52970)
- 资助(51652)
- 编号(51456)
- 发(45216)
- 创(42231)
- 成果(41987)
- 重点(39930)
- 部(39646)
- 国家社会(39171)
- 创新(38743)
- 发展(38011)
- 课题(37460)
- 展(37416)
- 期刊
- 济(163299)
- 经济(163299)
- 研究(96172)
- 中国(63858)
- 管理(44431)
- 财(43733)
- 融(42393)
- 金融(42393)
- 农(37972)
- 科学(36282)
- 学报(33829)
- 教育(28767)
- 经济研究(27959)
- 大学(27078)
- 农业(25618)
- 技术(25572)
- 学学(25392)
- 财经(24931)
- 业经(24604)
- 经(21933)
- 问题(21027)
- 贸(18387)
- 世界(17373)
- 国际(17303)
- 技术经济(17153)
- 业(14733)
- 科技(13888)
- 商业(13508)
- 经济问题(13348)
- 统计(13240)
共检索到453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张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创新型国家,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笔者认为,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最为突出、最为核心的问题。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既是中国壮大新动能和塑造新结构的核心途径,也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钥匙,又是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结构性变化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将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GDP增速维持在6%8%高位运行的重要支撑因素。但是,当前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全面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良栋
一些"生源不足"和"资源不足"、"吸引力不强"和"毕业生供不应求"等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学校中共存,它们背后反映出技工院校的办学规模、功能定位、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经历了兴起、低落、振兴的发展过程。技工院校的发展一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速度和对人力资源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一明 温涛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通过有效发挥二者的多样化功能,循序渐进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和发展效益,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增强“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有实践和本文研究证明,二者融合发展能通过科技创新的技术协同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创新中的乘数和溢出效应,获得更高质量的产出,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着融合发展程度不深、范围不广、方式不全、支撑不足等问题,故亟待构建和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多方协同投入机制、科学评价机制、人才培育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的机制创新,进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第五届"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国际论坛"2011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两年一度教育领域的重要会议,论坛再度将业界目光聚焦到"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话题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转变"关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元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重点把握的基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两策",保经济企稳回升。选择政策调整的合理时机,特别是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尤为重要。从国内外因素来看,当前绝对不是调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合适时机。乐观估计,2010年上半年可能是我国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较为合适的时机。二是关注和防范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如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金融机构的多重风险、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的风险等。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有利于防范和控制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政策微调重在防范风险和优化结构。三是加快改革,促经济长远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仁富
文章认为,企业家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灵魂,也是最重要的人才资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又是当前我国最稀缺的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通过创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和强化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增强企业家职业的吸引力;二是通过建立新的选拔、监督和淘汰机制,建设好企业家队伍。只有拥有一流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困境,走向兴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坚
"共创、共生、共享"已经成为当下共享经济时代的主流思维,推动着旅游业与众多产业进行融合,这种产业融合不仅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更是促进城乡区域同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比传统旅游市场形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当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农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产业融合发展过程进行路径创新,希望能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思路,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共享经济 旅游产业融合 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发展理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随着中国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相应地,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其中包括:发展任务由摆脱贫困转向富裕人民;发展引擎由外需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拉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释放活力的改革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增长所追求的原则由效率型转向包容型;经济发展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二元结构现代化路径由非农带动"三农"转向直面"三农"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由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化转向以竞争优势主导全球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经济发展理论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随着中国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相应地,要根据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其中包括:发展任务由摆脱贫困转向富裕人民;发展引擎由外需转向内需;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主拉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释放活力的改革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增长所追求的原则由效率型转向包容型;经济发展路径由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由不平衡战略转向平衡战略;二元结构现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若霞 房誉
由北京CBD(中央商务区)国际论坛与北京大学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合作举办的以"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2013北京CBD国际论坛"于2013年9月6日举行,国内外权威专家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前沿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先生也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主题演讲阶段和对话阶段组成。主题演讲阶段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伟
2012年1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上,围绕"企业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议题,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中国企业要积极地"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来化解困难,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专家认为,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玉玲 丁利杰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化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交互性关联,并找出了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效果,最后得出结论: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打造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物流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会推进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稳定发展。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有关方面的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正>近年来,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其中以支付产业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数字化应用的前沿领域。随着传统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挑战,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新的战略重点,并需要更加契合的金融支持。由此,支付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融合,也成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