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9)
2023(11759)
2022(10243)
2021(9935)
2020(8144)
2019(19322)
2018(18983)
2017(36744)
2016(19747)
2015(22480)
2014(22425)
2013(22405)
2012(20455)
2011(18626)
2010(18209)
2009(16702)
2008(16169)
2007(13959)
2006(12099)
2005(10735)
作者
(56399)
(46718)
(46413)
(44170)
(29887)
(22222)
(21052)
(18415)
(17855)
(16560)
(16043)
(15832)
(14812)
(14631)
(14439)
(14312)
(13931)
(13545)
(13338)
(13210)
(11504)
(11409)
(11089)
(10553)
(10369)
(10326)
(10274)
(10078)
(9352)
(9158)
学科
(83112)
经济(83023)
管理(55486)
(52548)
(43036)
企业(43036)
方法(39681)
数学(35056)
数学方法(34758)
中国(23871)
(20861)
(19345)
(17460)
贸易(17448)
(17019)
业经(16825)
(16554)
(14999)
地方(14416)
农业(13465)
(13180)
银行(13148)
(13048)
金融(13047)
(12906)
环境(12638)
(12629)
理论(12168)
技术(11961)
(11836)
机构
大学(285899)
学院(280701)
(121287)
经济(118971)
管理(114656)
理学(99459)
理学院(98406)
研究(98248)
管理学(96987)
管理学院(96488)
中国(75622)
(61689)
科学(57982)
(53097)
(48564)
研究所(44409)
中心(43532)
财经(43319)
(41820)
北京(39801)
业大(39778)
(39728)
(37741)
经济学(37373)
(35962)
师范(35687)
(35446)
经济学院(33716)
农业(32815)
财经大学(32581)
基金
项目(193598)
科学(152994)
基金(143304)
研究(142864)
(124585)
国家(123629)
科学基金(106237)
社会(91182)
社会科(86496)
社会科学(86473)
基金项目(76048)
(71254)
自然(68608)
自然科(67042)
自然科学(67026)
自然科学基金(65838)
教育(64354)
(61304)
资助(59714)
编号(57050)
成果(46307)
(44351)
重点(42723)
(40818)
(40023)
课题(38595)
教育部(38408)
国家社会(38049)
创新(37390)
人文(36955)
期刊
(128673)
经济(128673)
研究(87694)
中国(50587)
学报(42238)
管理(41934)
科学(40773)
(38235)
(37502)
大学(32211)
学学(30175)
教育(27897)
农业(26509)
(26442)
金融(26442)
技术(22729)
财经(21568)
经济研究(21458)
业经(18956)
(18411)
问题(17034)
(15255)
理论(15069)
图书(14729)
(14243)
技术经济(13983)
世界(13760)
国际(13749)
实践(13531)
(13531)
共检索到410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在于:越是开放的经济体,越应该对进出本经济体的境外资金加强监测和管控。这对处于经济转型和加快开放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具有参考意义。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境外资金大量、持续地流入中国境内,并在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量。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对境外资金的流入进行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导致无法对境内的境外资金做出准确的把握。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加快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境内的境外资金监控更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本文在估算境外资金的流入态势和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入境的主要途径和动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范薇  祖国伟  赵伟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的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等指标的增长情况,分析了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各种方式和途径以及影响,从消除内外资差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机制、推进意愿结售汇制度、加强监管协作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红军  杨朝军  
本文首先从地域和城市两个层次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区位分布,并归纳了重点城市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及特点。接着本文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分析了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16个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动因,结果表明服务于母国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及追求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市场机会是外资银行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追求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势必会愈发影响到外资银行的区位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长娟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服务业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本文选取2001年进入上海市的外资服务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列联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外资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更强烈的独资倾向,并对服务行业类型、经营期限、资本密集度以及文化距离因素对外资服务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国红  何德旭  
本文运用Panzar-Rosse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H值及每年的Ht值,并以Ht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市场集中度(CR4)、外资银行机构数、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和市场不稳定程度(IIt)为解释变量,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但作用有限;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市场竞争程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机构数与竞争程度不相关;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竞争程度负相关,验证了SCP假说;市场稳定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很弱的负相关。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引进外资银行的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浩德(Howard J.Margules)  应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历程。接着,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跟随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研究还发现: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此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旭晖  王夏扬  
本文以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和特易购为例,通过多案例比较探索了外资零售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成长策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模式、成长策略以及两者配合类型的差异对于经营绩效有不同的影响,海外投资经验不仅影响进入模式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也影响了进入模式与成长策略的配合类型同经营绩效的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贺宁华  
目前,世界主要的水务公司如法国威立雅(原名威望迪)、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中法水务)、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和德国柏林水务公司在内的共16家外资水务公司,纷纷进驻中国水务市场,涉足沈阳、天津、重庆、南昌、郑州、成都、上海等数个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白康麟  屠梅曾  
近年来,很多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韩国银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回顾韩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情况,从支持在华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放松对外国银行进入的管制,以及中国日渐成熟的消费金融市场来分析其原因,最后指出在华韩国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冰洁  冯宗宪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熏吸收外商投资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各因素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认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模式是独资,其次是合资和合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翔  钟磊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国别银行为切入点来探讨跨国银行的进入策略。首先研究改革开放后意大利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路径。然后结合对在华意大利银行的实地调研,归纳和分析意大利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关键性进入策略。最后解释了意大利银行相对于其他欧洲跨国银行在华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邴涛  朱映惠  
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A股国际化进程加速,境外资金(外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权益市场不可忽视的新驱动力量。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影响外资投资风格、节奏以及资金流动的因素,不仅能够厘清外资对权益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还有助于对标国际市场,完善多层次制度体系建设,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