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7)
2023(12793)
2022(10515)
2021(9618)
2020(8193)
2019(18682)
2018(18285)
2017(35271)
2016(18824)
2015(21388)
2014(20959)
2013(21237)
2012(19534)
2011(17641)
2010(17757)
2009(17139)
2008(17279)
2007(15494)
2006(13724)
2005(12898)
作者
(51832)
(43319)
(43306)
(41204)
(27962)
(20612)
(19492)
(16668)
(16489)
(15616)
(15139)
(14606)
(14250)
(13748)
(13687)
(13242)
(12899)
(12506)
(12426)
(12191)
(10855)
(10481)
(10443)
(9927)
(9775)
(9715)
(9584)
(9482)
(8486)
(8472)
学科
(93792)
经济(93653)
(87130)
(79581)
企业(79581)
管理(75725)
方法(43516)
数学(35290)
数学方法(35149)
(33579)
业经(29538)
(28288)
中国(24631)
(22857)
(22785)
财务(22767)
财务管理(22733)
企业财务(21585)
(20481)
贸易(20470)
(20060)
农业(19834)
技术(17930)
(17019)
(16407)
(16302)
(15162)
体制(14840)
(14220)
银行(14215)
机构
学院(282024)
大学(280090)
(135523)
经济(133484)
管理(116059)
理学(99631)
理学院(98771)
管理学(97915)
管理学院(97368)
研究(90299)
中国(75677)
(66643)
(57612)
财经(52402)
(47826)
科学(46308)
经济学(43435)
(43177)
(42089)
中心(40889)
(40777)
经济学院(39338)
财经大学(38858)
研究所(38081)
北京(36530)
业大(34564)
商学(34174)
商学院(33881)
(32309)
(32135)
基金
项目(177012)
科学(144138)
基金(135158)
研究(134550)
(114353)
国家(113379)
科学基金(100544)
社会(92664)
社会科(88192)
社会科学(88173)
基金项目(70365)
(65530)
自然(61067)
教育(60735)
自然科(59711)
自然科学(59697)
自然科学基金(58800)
资助(55528)
(54136)
编号(51683)
(42417)
成果(41807)
(40338)
国家社会(40194)
(39952)
重点(38807)
(38044)
教育部(37913)
(37281)
人文(37024)
期刊
(151349)
经济(151349)
研究(89554)
(56017)
中国(55094)
管理(48560)
(38625)
科学(35504)
学报(32752)
(30702)
金融(30702)
财经(28000)
大学(27542)
农业(26240)
学学(26111)
经济研究(24991)
技术(24988)
业经(24259)
(24104)
教育(21278)
问题(20330)
(19565)
技术经济(17098)
世界(16936)
(16689)
国际(16621)
财会(14352)
现代(13942)
商业(13399)
统计(13386)
共检索到433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胡倩  谭桑  王晓伟  
大量新企业的建立对市场绩效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已有文献较少关注新建企业存活问题。基于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刻画了新建企业进入、退出的特征事实,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企业生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大量新企业进入增强了市场竞争,但这些企业也面临高退出率;初始规模较大、短期负债较多及生产率较高的新建企业生存率也较高;相较资源性产业,高新技术行业更易凭借其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企业失败风险;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能显著地改善民营企业的存活状况。因此,在鼓励新企业进入的同时,更需要重视企业生存时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涛  李沙沙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文  
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基于最新的MP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的动态演化,详细分析了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总体来看,样本期内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存续企业的贡献,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的提升贡献为负,新进入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贡献则有正有负。进一步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类型来考察总体加成率的变动时发现,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灿雷  康茂楠  邱立成  
从市场竞争来看,大规模外资进入可能加剧国内行业的竞争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利润率。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2002年外资管制政策的调整作为政策冲击,将双重差分思想嵌入工具变量方法中,在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更为准确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内资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规模外资进入并未恶化内资企业利润率,反而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劳动和资本产出率对内资企业利润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企业、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利润率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内销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中等技术行业的企业中,并对提高西部地区企业利润率的作用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葛顺奇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支出数据,通过对企业自主研发与否和自主研发强度的考察,全面评估了跨国公司对中国自主研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国公司进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以研发倾向和强度衡量的自主研发水平。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自主研发水平低于内资企业,拉低了平均自主研发水平,表现出直接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自主研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现出间接的抑制效应。直接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资控股企业,特别是纯外资企业;间接抑制效应对省内企业的影响更大。此外,直接和间接抑制效应随跨国公司进入程度、企业规模、行业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集中度的增加而上升,随企业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娟娟  许家云  杨俊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显著降低了中国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不同分组样本对应的检验结果存在异质性。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减排设备投资和提高企业污染处理能力产生污染减排效应从而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则通过有偏技术进步对企业排放行为产生影响。最后,优化国内制度环境和提高服务业开放强度是发挥制造业服务化环境效应的重要战略。本文对实现制造业强国建设与污染防治双赢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天宇  张蕾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中153个制造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新进入的高效率企业引起在位企业退出的"替代效应",和在位企业的退出导致新企业进入增加的"真空效应"在我国都是存在的。(2)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退出有显著正效应。(3)资本密度、集中度和研发密度这些一般性壁垒因素对企业的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集中度和研发密度对企业进入却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资本密度对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也不显著。这说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的对称关系假说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芳芳  李鲁  
现有文献关于企业进入退出的度量主要基于产业层面数据,这样只能度量产业的净进入企业数量,而无法区分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高度细化的微观数据,根据企业的法人代码、地址等指标来界定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和规模经济显著阻碍企业进入,广告则与进入显著正相关,同时沉没成本、规模经济和广告会构成退出壁垒,并且满足对称性壁垒假说。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刘鹏程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借以检验出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在控制企业的个体属性后,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女性雇佣偏好;伴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也将显著增长。考虑到样本的抽样偏倚和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出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对制造业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的正向影响。出口对企业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还存在着分布上的差异性,其主要提高了企业对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雇佣偏好,并对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中的女性就业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溢出效应。本文对于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我国女性就业机会,实现性别就业平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符大海  唐宜红  
本文利用1999-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产业特征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独资企业比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倾向、更高的出口密集度和更偏好于选择持续性出口战略;中外合资企业比全资内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意愿;西方控股企业比港澳台控股企业更偏好出口,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偏好。就产业特征而言,产业出口导向性和产业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产业竞争性仅对企业出口战略的选择有影响。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认识,同时也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互动机制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史宇鹏  和昂达  陈永伟  
企业存续时间是产业组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但从产权保护角度对我国企业存续时间进行的严格实证分析目前还非常缺乏。本文使用2008年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我们的研究发现:(1)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的存续时间确实有很大影响,产权保护程度越高,该地区企业的平均存续时间越长;(2)产权保护对企业存续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别。特别地,加强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延长私营企业的存续时间,但却减少了国有企业的存续时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铁波  钟熙  陈伟宏  
针对不同企业国际化速度高度离散的现象,本文以期望差距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期望差距作用于企业国际化速度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认为,期望差距所引致的决策者快速国际化扩张意愿与企业快速国际化扩张资源的动态变化最终导致了不同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差异。基于以上逻辑,通过对2012—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期望差距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倒U型关系,而期望顺差与企业国际化速度呈U型关系;在高管国际经验丰富的企业或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期望落差与期望顺差对企业国际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保昌  周升起  张然  
进口关税如何影响企业成本加成问题关系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兼顾。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中国制造业进口关税和企业成本加成分别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进口关税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进口关税提升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2)相较于国有企业,进口关税提升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成本加成的提高。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及进口关税替代变量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研究表明在降低进口关税提升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同时,如何降低进口关税削减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提升的抑制作用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