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7)
- 2023(7298)
- 2022(6098)
- 2021(5375)
- 2020(4277)
- 2019(9932)
- 2018(9594)
- 2017(17827)
- 2016(9357)
- 2015(10190)
- 2014(10171)
- 2013(10257)
- 2012(9975)
- 2011(9363)
- 2010(9785)
- 2009(8879)
- 2008(8800)
- 2007(8008)
- 2006(7446)
- 2005(7235)
- 学科
- 济(49026)
- 经济(48988)
- 业(23313)
- 管理(21290)
- 地方(18917)
- 中国(18386)
- 农(15898)
- 企(15120)
- 企业(15120)
- 业经(11906)
- 农业(11640)
- 方法(10888)
- 地方经济(10806)
- 发(9743)
- 学(9410)
- 融(9236)
- 金融(9236)
- 银(8671)
- 银行(8659)
- 数学(8646)
- 行(8572)
- 数学方法(8524)
- 贸(8139)
- 贸易(8125)
- 易(7729)
- 制(7662)
- 环境(7570)
- 发展(7280)
- 展(7258)
- 财(7005)
- 机构
- 学院(136008)
- 大学(134243)
- 济(58692)
- 经济(57475)
- 研究(57022)
- 管理(46830)
- 中国(43516)
- 理学(38604)
- 理学院(37973)
- 管理学(37235)
- 管理学院(36966)
- 科学(34204)
- 京(31314)
- 所(29905)
- 研究所(26823)
- 财(26520)
- 农(24949)
- 中心(24827)
- 江(22512)
- 范(21632)
- 师范(21431)
- 北京(20908)
- 院(20671)
- 财经(19589)
- 农业(19012)
- 业大(18724)
- 州(18600)
- 省(17978)
- 经济学(17701)
- 科学院(17647)
- 基金
- 项目(84494)
- 科学(66861)
- 研究(63746)
- 基金(59392)
- 家(52227)
- 国家(51739)
- 科学基金(43427)
- 社会(40596)
- 社会科(38473)
- 社会科学(38462)
- 省(33708)
- 基金项目(30825)
- 划(28505)
- 教育(28227)
- 自然(26181)
- 编号(25886)
- 自然科(25568)
- 自然科学(25563)
- 发(25532)
- 自然科学基金(25070)
- 资助(23652)
- 成果(22031)
- 发展(20808)
- 展(20430)
- 重点(19916)
- 课题(19610)
- 部(17737)
- 创(17412)
- 国家社会(16804)
- 创新(16274)
共检索到234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颂吉
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意义重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特别是中央部署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五年来,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西部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要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立在增强西部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基础之上,需要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离不开中央和其他地区的外力支持,需要从完善东西部协作、深化对口支援、优化区际补偿、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增强协同发展的外部动力。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龙 高德步 谢毓兰
西部地区作为中长期中国深度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主战场,在"十四五"时期,应在"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总体框架下,以生态保护、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在尊重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的基础上,按照"各取所长、各司其职"的原则对地区内部进行精细划分、精准施策;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水系为引领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共进,形成一体化的生态"大保护"格局;以西部经济走廊衔接国家战略,打造纵贯南北、双向开放的"藏羌彝—阿尔泰—通古斯"文化旅游大走廊,形成陆海互联、东西互济的"大开放"格局;以"四个突破"为手段,提升西部地区要素配置效率,以"高效率"促进"高质量"。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玉清 扈恩邦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2010年至2030年将是西部的加速发展阶段。大开放格局的形成将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西部对外经济各项指标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其对外经济总量仍偏低。本文认为较低的对外经贸依存度,一方面说明西部未来的开放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也将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西部大开放格局的构建,将出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的特征,也将以更广阔的视野,在更为完善的政策制度下,探索对内对外协同开放之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魏后凯
本文分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三年以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问题 ,并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作者认为 ,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工作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 ,在吸引民间投资、软环境建设、地区工业化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 ,则推进比较缓慢 ,至今尚存在不少问题。因此 ,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时期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适当进行调整 ,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加强软环境建设 ,加快工业化进程 ,广泛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战略 政策效果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指导和规划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和调整。然而,国土空间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国土开发呈现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问题,及时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冯之浚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西部走向繁荣富强的大战略、大思路,是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论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今天实施的面向21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近现代史上数次对于西北、西南的开发具有重大区别,因此,对于十个方面的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认为,西部大开发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搞好生态平衡、西部开放、小城镇与城市化、产业升级、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科学技术与技术创新等项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充分认识政策含金量与制度含金量的关系,充分认识科教兴西,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西部开发重要性 新思路 新办法 新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西部大开发具有开拓性 ,也带有试验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进一步对生态环境建设与后续政策问题、西部资源的输出和就地利用问题、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协调发展问题、改变东西部之间不合理分工格局问题、国家投资向西部倾斜问题、尽快消除西部贫困人口问题、国家对西部实施特殊政策问题、提高西部人民生活、教育水平问题等进行审视 ,对政策作出某些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桑百川 杨长春
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两大经济热点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这二者联系起来看,入世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部大开发应充分考虑入世的背景条件。同时,开发西部也是入世后中国经济整体腾飞的客观要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乾志
西部开发应该做好规划 ,然后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步骤。西部开发必须稳步推进 ,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主要是完善财政均等化制度、扩大政府投资等手段提高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以改善投资环境 ;第二步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需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西部开发 财政均等化 公共服务 激励相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津津 朱东辰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的旨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自成长机制的形成。而风险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融资体制创新,将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西部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西部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高新技术产业 风险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立军,白小虎,郑燕伟
本文分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指出其根源在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资源配置效率,为缩小这一差距,本文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之下要素自由流动基础上的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战略,并分析了这一战略的条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