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3)
- 2023(4617)
- 2022(3937)
- 2021(3701)
- 2020(3143)
- 2019(7276)
- 2018(6950)
- 2017(13806)
- 2016(7281)
- 2015(7836)
- 2014(7629)
- 2013(7528)
- 2012(7076)
- 2011(6514)
- 2010(6928)
- 2009(6511)
- 2008(6459)
- 2007(5967)
- 2006(5668)
- 2005(5222)
- 学科
- 济(27314)
- 经济(27276)
- 管理(21239)
- 业(19570)
- 企(15648)
- 企业(15648)
- 农(9456)
- 中国(8933)
- 财(8558)
- 方法(8174)
- 策(8094)
- 数学(6919)
- 制(6873)
- 数学方法(6720)
- 贸(6519)
- 贸易(6514)
- 易(6357)
- 地方(6134)
- 税(6068)
- 业经(5891)
- 农业(5803)
- 税收(5773)
- 及其(5753)
- 收(5735)
- 政策(5573)
- 银(5455)
- 银行(5452)
- 行(5279)
- 学(5024)
- 融(4925)
- 机构
- 学院(98660)
- 大学(97471)
- 济(43508)
- 经济(42508)
- 管理(37624)
- 研究(36450)
- 理学(31265)
- 理学院(30933)
- 管理学(30386)
- 管理学院(30170)
- 中国(29415)
- 财(23398)
- 京(20952)
- 科学(19597)
- 所(18182)
- 江(17036)
- 财经(16817)
- 中心(16727)
- 研究所(15942)
- 经(15195)
- 农(14520)
- 北京(13843)
- 院(13444)
- 范(13443)
- 师范(13367)
- 州(13023)
- 经济学(12721)
- 财经大学(12133)
- 业大(11670)
- 省(11449)
- 基金
- 项目(58680)
- 科学(46711)
- 研究(46603)
- 基金(42265)
- 家(35793)
- 国家(35445)
- 科学基金(30471)
- 社会(29298)
- 社会科(27753)
- 社会科学(27748)
- 省(22341)
- 教育(21359)
- 基金项目(20768)
- 编号(19839)
- 划(18886)
- 自然(18440)
- 资助(18192)
- 自然科(18014)
- 自然科学(18009)
- 自然科学基金(17682)
- 成果(17649)
- 课题(14355)
- 部(13262)
- 发(13222)
- 重点(13121)
- 性(12706)
- 策(12309)
- 年(11902)
- 项目编号(11899)
- 国家社会(11789)
共检索到167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昌平
近些年来,随着"养老金缺口"的争论日益白热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议题,一时间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延迟退休年龄这样一个看似必然的政策,为什么会引起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本文试图剖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现有文献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动因和利弊,探讨了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政策设计和路径步骤等,并提出了统筹兼顾、小步渐进、适时展开的政策调整理念。但学者们关注点和侧重点的不同导致目前中国尚未就是否以及如何调整退休年龄政策达成共识。下一步,需要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利益相关人的行为策略、如何构建统筹兼顾的退休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 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士斌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财政压力推动下,在预期寿命延长和经济结构轻型化条件下,日本展开了劳动退休年龄与年金支付结构双调整,退休年龄提高、养老制度改革与劳动政策修订三同步的退休政策改革。有鉴于此,我国要基于延迟退休的多种属性和多重目标,遵循利益兼顾的顶层设计思路,综合预期寿命、就业压力和养老财政状况来确定延迟退休的启动时机和间隔跨度,注重退休金支付结构和就业政策的配套跟进,以控制提前退休为当前着眼点,以构建弹性退休体系为长期落脚点,渐进有序地推动退休年龄政策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1989年以来,有65个国家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本文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波兰、罗马尼亚、韩国、西班牙10个国家为代表,分析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特点、雇员等各方反应及解决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陆竹
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是老龄化成本再分担的过程,延迟退休意味着激励预期寿命延长的劳动者工作更久。发达国家以充足、持续、公平和效率为目标,以制度改革、参数调整和环境改善为工具,以提高正常退休年龄、消除强制退休、控制提前退休、激励延迟退休、倡导弹性退休和开发高龄劳动市场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宏观政策、中观运行和微观决策相衔接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文章认为,中国要以激励性灵活退休年龄体系为方向,以增量改革为宗旨,以高龄劳动市场为重点,秉承纵向匀速、横向异速的渐进延迟路径,构建工具多样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荣莉 林健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外退休年龄的研究动态,主要包括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问题和投票法决定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涛 李培志
案情简介■农民老赵今年65岁。2003年初,一直在家无事的老赵由于经济拮据,托人在该村附近的一家苗圃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事苗圃的栽培和修剪等工作,月工资为6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2月25日上午7时许,老赵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肇事汽车撞伤致死,汽车逃逸。老赵的子女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对老赵之死不认定为工伤,老赵的子女不服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我国退休制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创建、调整和改革创新三个历史时期,在制度框架和具体规定方面逐步完善。当前退休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法定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养老金收支陷入困境,退休权利义务不对等,退休制度缺乏弹性,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异,退休制度法制化程度低,非正规退休现象屡禁不止,国民缺乏老龄化和养老金教育,大龄人员就业服务准备不足。
关键词:
中国退休制度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书博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的历次调整,并对调整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之后,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对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出口退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养老金收支模型分析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的效应,即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改革的最终效果是上述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果和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改革速度以及未来参保人口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改革过程还是从对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看,延迟退休年龄都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延迟退休年龄必将减轻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负担的传统说法并不全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佳林
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就业压力和社保基金收支结构三个方面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因素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身,政府在施政存在的时滞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不同判断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推出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不利于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性的问题,在当前提出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还是为时过早。
关键词:
延迟退休 时滞 人口老龄化 社保基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焦嫚 黄健元 王欢
基于经济生命周期理论,使用国民转移账户收支模型,比较研究现行退休年龄、男女62岁和65岁退休方案下男性、女工人和女干部三类人群的国民转移账户收支情况。结果表明:在现行退休方案下,男性和女工人的国民转移账户收不抵支,女干部的国民转移账户收大于支;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的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62岁和65岁退休方案均使男性和女工人的国民转移账户由赤字转变为盈余;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推迟居民起始工作年龄,进而削弱延迟退休年龄对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的改善效果。综合考虑国民转移账户收支状况及青年一代起始工作年龄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