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5)
- 2023(12856)
- 2022(10247)
- 2021(9104)
- 2020(7463)
- 2019(16507)
- 2018(16425)
- 2017(30326)
- 2016(15905)
- 2015(17237)
- 2014(17290)
- 2013(16980)
- 2012(15486)
- 2011(13790)
- 2010(14138)
- 2009(13813)
- 2008(13698)
- 2007(12780)
- 2006(11346)
- 2005(10060)
- 学科
- 业(84749)
- 企(73980)
- 企业(73980)
- 济(70893)
- 经济(70795)
- 管理(65225)
- 农(37279)
- 业经(31160)
- 农业(26328)
- 方法(25872)
- 财(25525)
- 技术(19432)
- 中国(18707)
- 务(18373)
- 财务(18344)
- 财务管理(18332)
- 制(18314)
- 数学(18036)
- 数学方法(17924)
- 企业财务(17363)
- 策(15277)
- 地方(15038)
- 体(14971)
- 理论(13996)
- 技术管理(13461)
- 划(13364)
- 和(12835)
- 体制(11792)
- 农业经济(11570)
- 经营(11302)
- 机构
- 学院(235003)
- 大学(224812)
- 济(98518)
- 管理(97602)
- 经济(96560)
- 理学(83545)
- 理学院(82841)
- 管理学(81843)
- 管理学院(81408)
- 研究(71014)
- 中国(58482)
- 财(46586)
- 京(45739)
- 农(43666)
- 科学(40504)
- 江(38012)
- 财经(36066)
- 所(34086)
- 业大(33737)
- 中心(33678)
- 农业(33009)
- 经(32584)
- 研究所(30258)
- 州(29745)
- 经济学(28372)
- 北京(27991)
- 商学(27258)
- 范(27141)
- 商学院(26991)
- 师范(26863)
- 基金
- 项目(151824)
- 科学(122382)
- 研究(116923)
- 基金(110286)
- 家(93596)
- 国家(92613)
- 科学基金(82500)
- 社会(77653)
- 社会科(73386)
- 社会科学(73374)
- 省(63446)
- 基金项目(58464)
- 教育(51394)
- 自然(50274)
- 划(49716)
- 自然科(49211)
- 自然科学(49200)
- 自然科学基金(48423)
- 编号(47599)
- 资助(42145)
- 创(38224)
- 成果(37511)
- 业(35901)
- 创新(34602)
- 发(34363)
- 重点(32894)
- 课题(32645)
- 部(32541)
- 制(32108)
- 国家社会(31879)
- 期刊
- 济(122891)
- 经济(122891)
- 研究(68017)
- 中国(52385)
- 农(48020)
- 管理(41997)
- 财(39674)
- 农业(31928)
- 科学(31622)
- 学报(30279)
- 业经(27186)
- 大学(24921)
- 学学(23899)
- 融(23733)
- 金融(23733)
- 技术(22829)
- 教育(22788)
- 财经(18071)
- 经济研究(17709)
- 业(16751)
- 经(15737)
- 问题(15401)
- 技术经济(14082)
- 科技(12944)
- 商业(12828)
- 农村(12251)
- 村(12251)
- 现代(12251)
- 版(12153)
- 农业经济(12041)
共检索到361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蕾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蕾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昆 崔菁菁
返乡电商创业是青年对经济利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综合体现,顺应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打破了传统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域、资源限制,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助推了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但在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技能不足且培训滞后、核心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创业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山东曹县与吉林蛟河两个典型地区的实践路径,提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方案,应基于技能培训的深度引领、乡村资源开发与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强化政策供给,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农村电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倩 许传新
为了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是实现我国"双创"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必将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渐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也会推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此基础之上,本项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模型,旨在厘清二者之间存在的正向促进与反向推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利于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作用,逐渐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促进 推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毋靖雨
文章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意愿主动强烈、创业动机较多元,创业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创业资源利用率不足、寻求支持意识有待提升,创业教育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应对各种创业环境等现状。对此,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强化创业政策的导向性构建制度支持体系,加强创业金融服务构建经济支持体系,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构建教育支持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瑞云 刘志华 李焱 郭广伟
“三农”短视频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迅速崛起的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创作内容的短视频类型,“三农”短视频用第一视角构建了乡土场景传承乡土文化,不仅可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还可以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对支农兴村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三农”短视频发展存在创新动力不足、过度依赖流量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提出细化审核机制,深耕垂直市场,整合当地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农”短视频 支农兴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短视频平台是助力数字乡村发展的智慧平台,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针对乡村短视频经济面临的创作主体、内容及产业等困境,应以坚守乡土文化为内核,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创作模式,推进乡村文化有序传播/生态重构,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助力乡村优势资源转化为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
短视频经济 嵌入困境、模式选择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新 张蓓 金婷 和佳滢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助农类短视频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而这些宝贵的资源往往被忽视。助农类短视频传播可以通过拍摄和分享农村景观、农田风光、乡村民俗等内容,向公众展现真实而美丽的乡村风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地区产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但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局限性和营销手段的欠缺,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往往无法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胜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短视频推广乡土文化、宣传农村风貌并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新农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新农人短视频内容、风格及带货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新农人”短视频带货具有以下特点:身体力行,记录乡村生活;个性鲜明,打造IP形象;专属界面,提升内容识别度;特色美食,勾起思乡情结。“新农人”带货方式分为自产自销型、单纯销售型和综合型。未来,应从加强团队合作、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粉丝粘性及多方协同合作等方面提高短视频带货能力,以推动“新农人”短视频带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人 短视频 农村电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胜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加持下,一大批农村居民通过“三农”短视频推广乡土文化、宣传农村风貌并销售特色农产品,“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日益突显。文章以“三农”短视频价值传播-传播困境-优化路径为研究脉络,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三农”短视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拓展了短视频价值传播理论,对如何利用短视频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书瀚 傅琳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较高的机会成本和一定的风险因素,因而政府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高校也应可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知识和技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蓉 林荣日
[目的]通过分析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影响乡村振兴,探究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在乡村振兴的五个层面产生何种效应。[方法]本研究使用熵值法测度了乡村振兴指数,以之来衡量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并将返乡创业试点这一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我国2011-2019年11省44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展开了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乡村振兴效应明显;相比于贫困县,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非贫困县的影响系数更大;返乡创业试点政策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效应最大,其次是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等控制变量也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作用。从影响机制上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通过集聚效应、投资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对乡村振兴产生作用,其中投资效应的作用最大。[结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乡村振兴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且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时滞性。
关键词:
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双重差分检验 县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克强
乡村振兴背景下鼓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利于扩宽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渠道、实现自身价值,更有益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面对当前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困境和矛盾,通过获取政府宏观政策支持、加强高校及社会教育引导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宣传教育,突破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困境与矛盾,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乡村振兴 政策支持 宣传引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伟 姚冰洋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新发展阶段中,助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必须要帮助这些创业主体解决创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则需要从专业性指导和主体性意识中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本素质;从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撑中推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运行实施;从优化现行环境和发挥地缘优势中强化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自我融入感,通过多方发力,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秀丽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为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了可持续生态,也为构建城乡等值化格局提供了现实性指导。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主体,以农村创新创业作为研究目标,拟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乡村振兴的统筹作用、凝聚创新精神的激励作用、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主体作用、强化资本的整合作用以及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岗位不匹配问题,帮助农民工提升返乡创新创业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农民工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