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8)
- 2023(19499)
- 2022(16184)
- 2021(15005)
- 2020(12320)
- 2019(28172)
- 2018(27785)
- 2017(52852)
- 2016(28281)
- 2015(31279)
- 2014(30684)
- 2013(30189)
- 2012(27420)
- 2011(24439)
- 2010(24504)
- 2009(23095)
- 2008(22732)
- 2007(20608)
- 2006(17778)
- 2005(15613)
- 学科
- 济(115978)
- 经济(115848)
- 业(106063)
- 管理(90993)
- 企(87244)
- 企业(87244)
- 方法(52002)
- 农(51757)
- 数学(42643)
- 数学方法(42104)
- 业经(36432)
- 财(34870)
- 农业(34488)
- 中国(30248)
- 务(23746)
- 财务(23693)
- 财务管理(23652)
- 制(23602)
- 技术(23188)
- 企业财务(22377)
- 地方(21797)
- 理论(21002)
- 贸(20963)
- 贸易(20948)
- 易(20397)
- 和(19589)
- 学(19421)
- 策(18961)
- 划(18299)
- 银(17313)
- 机构
- 学院(398677)
- 大学(388600)
- 济(163226)
- 管理(160105)
- 经济(159908)
- 理学(138142)
- 理学院(136816)
- 管理学(134581)
- 管理学院(133840)
- 研究(122373)
- 中国(96732)
- 京(79173)
- 农(74994)
- 财(74566)
- 科学(74200)
- 江(61637)
- 业大(60703)
- 中心(59892)
- 所(59610)
- 财经(59176)
- 农业(57721)
- 研究所(53747)
- 经(53720)
- 范(49253)
- 经济学(48795)
- 师范(48759)
- 州(48563)
- 北京(48444)
- 经济学院(44246)
- 经济管理(44075)
- 基金
- 项目(266856)
- 科学(211856)
- 研究(198824)
- 基金(193172)
- 家(166541)
- 国家(164973)
- 科学基金(144168)
- 社会(127732)
- 社会科(120790)
- 社会科学(120758)
- 省(108107)
- 基金项目(102343)
- 自然(91826)
- 教育(91718)
- 自然科(89768)
- 自然科学(89743)
- 自然科学基金(88156)
- 划(88084)
- 编号(82177)
- 资助(76838)
- 成果(64683)
- 创(60140)
- 重点(59413)
- 部(58472)
- 发(58377)
- 课题(55576)
- 创新(55471)
- 国家社会(52651)
- 业(51114)
- 科研(50972)
- 期刊
- 济(184624)
- 经济(184624)
- 研究(108554)
- 中国(77928)
- 农(74893)
- 财(61057)
- 管理(60939)
- 学报(56919)
- 科学(55062)
- 农业(50721)
- 大学(44791)
- 学学(42593)
- 教育(41214)
- 技术(38947)
- 业经(37101)
- 融(36850)
- 金融(36850)
- 财经(28809)
- 经济研究(27354)
- 业(27336)
- 经(24824)
- 问题(24558)
- 技术经济(21722)
- 版(20572)
- 科技(19080)
- 商业(18999)
- 统计(18699)
- 现代(18565)
- 策(18315)
- 财会(18079)
共检索到583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莫经梅 张社梅
全面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难点之一在于实践领域绿色创业的成功率偏低,打开农业绿色创业过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探寻绿色创业成功的条件就显得重要而紧迫。本文以7名返乡入乡农业绿色创业成功者为案例,重点探究创业者心理因素创业韧性和外部因素资源拼凑两者对农业绿色创业过程影响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1)市场预测、资源积累和价值认同是驱使返乡入乡人员选择农业绿色创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时,返乡入乡人员才会进行农业绿色创业;(2)创业韧性与资源拼凑是影响返乡入乡人员农业绿色创业的关键因素,但不同阶段二者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资源拼凑在初期行动阶段更占主导地位,创业韧性在困境调适阶段更起支撑作用;(3)农业绿色创业推进过程中必须注重创业者胜任力与创业阶段所要求的综合能力相匹配,成功推进农业绿色创业需要充分考虑创业者个体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本文解构了农业绿色创业过程中微观创业者内外部因素互动的影响机理,为提升农业绿色创业成功率提供新的实践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雪峰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发生了重大转换,他们进城不仅是要挣钱而且是为了在城市体面安居,城市定居已成为进城目的。在已经形成全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相当部分农民的进城务工收入不足以支撑农民家庭体面融入城市,农民因此具有强烈的通过返乡创业来获取基于风险的高额利益回报。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工仅仅通过务工获得平均工资不能完全完成农民家庭体面城市化的目标。这个不能完成体面城市化的确定性,使得农民有强烈的进入风险比较大、回报也可能比较高的创业中来。正是务工收入的确定性,导致农民工为体面进城目的而不惜选择不确定性很高的返乡创业。务工收入的确定性所造成农民工进入不确定性很高的返乡创业,并非独例。其它具有较高投机性的行业,农民工也比较容易进入,这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逻辑是完全一致的。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体面生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既有个体风险,也有社会风险。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失败典型案例,利用风险感知、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理论,聚焦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与风险爆发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的相异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体风险生成大致遵循“个体层面因素驱动-风险感知直接偏差-风险传递扩散-个体发展损害”脉络;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风险生成大致遵循“社会层面因素推动-风险感知间接偏差-风险的社会放大-社会发展损害”脉络。因而,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需强化精准思维和整体性治理导向,应以风险治理共同体为“翘板”,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协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雯 胡俊波 张毓峰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意义重大。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总体发展缓慢。本文从历史流变视角出发,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置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回流大背景下,将其发展演进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进是城乡双向"推—拉"力量博弈与相关利益主体间多重博弈相互重叠的过程,具有"中国式渐进演变"的特殊逻辑和机理,其深层次制度影响因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须同时着力于政府目标转型、长效激励机制构建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历史流变 内在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伟 姚冰洋
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新发展阶段中,助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必须要帮助这些创业主体解决创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则需要从专业性指导和主体性意识中提升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本素质;从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撑中推动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运行实施;从优化现行环境和发挥地缘优势中强化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自我融入感,通过多方发力,为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内生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伟 靳秀娟 涂玉琦
为探索农村绿色创业实践背后的理论规律,选取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报道的42个创业故事,应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归纳和提炼出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沿循"驱动因素-行动策略-结果表现"这一主线展开,其中,驱动因素包括市场、制度、自然和个体等四类,这些因素引发了农村创业者对绿色创业机会的识别;行动策略包括三种创新策略(开发产品功能、创新生产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和两种常规策略(沿循传统流程、基础资源保护),农村创业者通过不同的行动策略来利用绿色创业机会;结果表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村创业者通过绿色创业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基于创业过程中价值创造逻辑的差异,农村绿色创业呈现保守型、直接型和渐进型三种实践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农村绿色创业研究,并启发农村绿色创业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王芬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向绿色生态、产业协同的全产业链方向升级。建设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应以生态约束为前提,聚焦大众健康、养生的消费需求,通过完善政策及资金等支持体系,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建设数字农业平台,不断开发新业态,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营造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生态约束的良好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书秦 张哲晰 胡钰 韩冬梅 杜志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从大水大肥到减排固碳的绿色升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发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时代强音,农业绿色发展被赋予更高期待。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压力与实际需要,分析了多功能视角下农业绿色转型的演化逻辑与路径,总结农业绿色转型的施政策略与成效,研究提出新时代适应中国国情农情的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考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农业绿色发展将面临三个转变,在战略上,从“攻坚战”转为“持久战”;在战术上,从问题倒逼、要素减量到主动求变、系统绿化;在战法上,从行政推动到市场驱动。具体来看,必须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夯实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品—服务—功能”的农业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重构种养结合产业链条,加快建设农牧共生互促、资源利用高效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形成农业全链条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珊瑚 杨锦秀 曾建霞
数字技术正穿透所有经济和社会场域,乡村场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和乡村创业的耦合需要更深入、更完整、更全面和更系统的理论指导。现阶段,返乡入乡人员创业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渗透水平有差异;数字鸿沟演变为数字红利歧视,返乡入乡创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有差异;数字技术应用存在工具陷阱,创业风险认知有差异等方面的问题。以赋能理论为基础,将返乡入乡人员视为有能力发展的行动主体,通过厘清数字技术与乡村创业质量的联系,试图构建数字赋能提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质量的优化理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家庭的资源禀赋和生计情景是研究返乡农民工创业实践的关键要素,据此提出"生计风险约束"的概念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案例比较的方法,以返乡农民工家庭的创业实践为例,研究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与结果。研究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后会再生产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的生计风险。再生产出的生计风险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形成资金、经营和技术三个方面相互勾连的强生计风险约束。恰当的区位选择、多元化经营和人力资本投资是软化生计风险约束和降低生计风险的主要策略,此时,返乡农民工家庭行为遵循风险规避的理性逻辑。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对促进家庭生计持续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创业失败则依据风险最小的生存理性逻辑进行二次生计方式选择。
关键词:
生计风险约束 返乡农民工 创业 生计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国政
发展“绿色矿业”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矿业”发展具有主旨统一性和实践多样性、国家主导性和企业渐进性,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构建和政策支持。“绿色矿业”的运行体系是由相关主体(绿色政府、绿色企业、绿色社会、绿色市场)及其功能共同形成的网络结构,各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绿色矿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矿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成果共享”的目标。我国发展“绿色矿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不同的发展模式既有目标的同一性,又有方式的差异性。当前,我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秀娥 孙中博
现阶段的创业研究主要分析创业活动是否符合既有的管理理论,忽略了创业的独特性。与管理者相比,实际上众多创业者面临着高程度的不确定性,随着社会变革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不确定性愈发增强。因此,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者思维",而效果逻辑正是创业者所急需的另一种思维,其所主导的创业行为研究近年来逐渐兴起。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调研北京、辽宁、沈阳、天津、河北和黑龙江六地多名管理者,检验效果逻辑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
效果逻辑 环境不确定性 创业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丹萌 许天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无意识自发期、萌芽期、初步试水期、强烈环保意识和清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自觉调整转变期。经济因素对农业的渗透,促使绿色发展从道德和文化规范驱动的自省,转为经济利益驱动的自觉。坚持和加强绿色发展,将保护和构建中国发展的长期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发展格局 历史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