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8)
- 2023(2852)
- 2022(2465)
- 2021(2506)
- 2020(1969)
- 2019(4580)
- 2018(4169)
- 2017(6357)
- 2016(3659)
- 2015(4191)
- 2014(4052)
- 2013(4107)
- 2012(3934)
- 2011(3766)
- 2010(3643)
- 2009(3301)
- 2008(3380)
- 2007(2496)
- 2006(2177)
- 2005(2149)
- 学科
- 济(12804)
- 经济(12798)
- 管理(6281)
- 学(6188)
- 业(5794)
- 中国(4979)
- 方法(4529)
- 数学(4065)
- 企(4046)
- 企业(4046)
- 数学方法(4006)
- 农(3807)
- 税(3271)
- 财(3149)
- 税收(3055)
- 收(3018)
- 地方(2967)
- 环境(2755)
- 贸(2709)
- 贸易(2706)
- 易(2623)
- 农业(2517)
- 和(2371)
- 业经(2306)
- 制(2233)
- 融(2088)
- 金融(2088)
- 发(1997)
- 银(1968)
- 出(1960)
- 机构
- 大学(50399)
- 学院(48896)
- 研究(26149)
- 中国(20231)
- 科学(18739)
- 济(18336)
- 经济(17944)
- 所(14766)
- 管理(14571)
- 研究所(13826)
- 农(12859)
- 京(12282)
- 理学(12264)
- 理学院(11933)
- 中心(11674)
- 管理学(11519)
- 管理学院(11422)
- 农业(10246)
- 院(10004)
- 业大(9334)
- 科学院(8619)
- 财(8616)
- 范(8590)
- 室(8577)
- 师范(8479)
- 北京(8022)
- 实验(7921)
- 研究院(7904)
- 部(7674)
- 实验室(7649)
共检索到83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爱丽 霍治国 吴海婷 郭志芳
[目的]“二十四节气”长期以来对晋南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究其气候变化特征对农业适应性耕作和种植结构调整存在潜在影响。[方法]选取尧都区、翼城县、侯马市3个气象代表站1961-202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行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分析、F检验等方法,对二十四节气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二十四节气的气温、降水均呈准正态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气温最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至至秋分节气之间。(2)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型节气升温趋势极显著,秋季型节气升温趋势显著,夏季型节气升温趋势不明显;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极显著,有21个节气升温趋势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最高气温升温趋势不明显。雨水是一年中升温最大的节气,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729℃/10a(P<0.001)。(3)多年来研究区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谷雨和夏至两个节气降水减少趋势显著(P<0.05)。(4)反映降水的7个节气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突变时间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反映物候的4个节气中,惊蛰和清明升温趋势极显著,5年平均气温滑动曲线变化为两峰两脊型,2000年以前为相对偏冷期,2000以后为相对偏暖期;小满和芒种节气升温趋势较弱,上世纪80-90年代有一明显谷值区,2000年以后气温明显升高。[结论]春初、秋末节气气温显著升高,作物生长季延长,研究成果对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适时调整农事活动和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垚瑶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与实践,是中国天人合一神话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这一基础性前提,决定了我们尝试将茶空间与二十四节气融合的神话学视野。由此,茶空间不再是单调的空间形式,而是在一年四季的自然节律中,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充满新意,运用节气知识来增加人们的养生茶饮,使人、茶、空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精行俭德、品茶静悟的和谐状态。
关键词:
茶空间 二十四节气 精行俭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利平 姚延锋 裴古娥 安晶 袁雅萍 杭波
根据1961-2006年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气候突变 概率分布 天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占雷 盛嘉祺 许鑫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与厘清非遗保护及其传播、民俗及其传播的内涵、特点等要素,宏观把握非遗民俗传播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民俗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现状;通过绘制节气民俗知识图谱形象表达要点、对比官方宣传与自媒体传播差异等,剖析存在的问题——非遗民俗传播存在随意、区域分布不均、低级重复等现象,且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并提出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姣姣 徐虹 李建科 王靖 高红燕 杨新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R/S法分析了西安市24节气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立冬(-0.303℃/d)、惊蛰(+0.233℃/d)、小雪(-0.220℃/d)和春分(+0.219℃/d)气温变幅较剧烈。24节气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多在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10年代出现显著增温(秋季型和冬季型节气初日气温随年代变化不显著),立春、大暑、立秋、处暑和冬至等平均气温在21世纪10年代未增反降。惊蛰初日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98年和2008年达到显著增温,于2001年和2010年达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盈盈 肖杨 戴声佩 罗红霞 李玉萍 李茂芬
【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1)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 mm/10 a, 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3)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10 a, 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4)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5)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结论】中国热区过去55年整体呈增湿增温趋势,是中国响应全球气温变暖的非显著地区,年均最低温是热区增温的主要贡献者。研究从时间、空间方面把握热区气候资源的现状与趋势,为热区农业资源区划、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热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气温 降水 序列展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涛 陶辉 杨强
以南通地区7个观测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1960年-2007年南通地区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年-2007年,年际变化以最低气温的较大增幅和较早突变为特征。季节变化以秋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且冬季降水量增加,以及秋冬季增暖突变较早为主要特征。周期变化上,气温和降水参数多存在较大时间尺度上较为稳定的变化特征,如年平均气温21~30a和春季降水量14~25a时间尺度的变化。小尺度上(10a以下)的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媛 刘敏 周博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旱涝灾害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患,历来是威胁湖北的一大灾害,因此对降水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利用1961年以来全省65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气候特征和行政区划将湖北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区域的降水变化事实。结果表明:湖北省平均年降水量鄂西北最少,鄂东南最多,秋季降水量的减少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中,鄂西北发生站次最多,江汉平原其次,鄂西南和鄂东南最少。该结论为湖北各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的参...
关键词:
区域降水 极端降水事件 变化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满宇 王炳钦 廖剑宇 江源 邢开雄
基于东江流域1960年-2009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年来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多年平均值及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极端降水指数增幅较大的区域位于流域下游,以增城为中心的地区升幅尤为明显,流域上、中游地区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近50年来,整个东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除连续湿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仅呈现出弱的上升趋势。东江流域的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密切相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的突变特征并不一致,5日最大降水量、强降水日数、连续干日数及连续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杰 许杨 陈正洪 王凯
根据河南、湖北和湖南等3省5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揭示华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速为18.6mm/10a,但大部分站点增加趋势不显著;(2)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日数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7d/10a,其中大部地区为增多趋势(占65.5%的站点);(3)全区平均年中雨、大雨和暴雨以上日数上升速率分别为0.39、0.22和0.093d/10a,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面积也随着日雨量条件的升高而不断缩小;(4)从季节上来看,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春、秋季为减少趋势,冬、夏季为增...
关键词:
华中区域 降水量 降水日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龙腾 陈远生 燕然然 沈恬 蒋蕾 王瑛
根据北京市1951年-2010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法、GM(1,1)模型等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和层面上分析北京市降水和气温变化的规律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的72.5%集中在夏季,7月份的降水最多,12月份最少;极端降水指标中的1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日数、极端强降水比率、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呈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零降水日数以2d/10a的速率递增;北京市历年的降水量以44.3mm/10a的速率递减,1994年为降水的突变年份,未来的降水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北京市下一次旱灾大致指向2028年-2029年左右;北京...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晓禾 林军 柯玉琴 廖廓 何华勤
基于1961-2010年福建省64个县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回归分析、EOF分解和R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年平均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福建省年平均降水量呈增长趋势,趋势系数为0.178,回归系数为2.866 mm·a-1.福建省的年降水从空间上主要可分为3个区,1区主要位于闽北和闽中地区,2区主要位于闽南和中南部沿海,3区主要位于闽东地区,其中1区的年降水量最大.
关键词:
福建省 平均 年降水 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文德 郑江坤 董奎
基于西南地区90站196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日最大降水量从东部的103~118mm减少到西部的25.4~46.7mm,极端降水比率从东部的39%~43%减少到西部的23%~25%。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5日最大降水量则分别从东南的508~610mm、55~64mm/d和158~190mm递减到西北的118~220mm、17~28mm/d和53~85mm。该区1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39%,其次为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5日最大降水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