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6)
2023(11902)
2022(10291)
2021(9678)
2020(8063)
2019(18918)
2018(18091)
2017(33918)
2016(18948)
2015(21093)
2014(21158)
2013(20893)
2012(19896)
2011(18135)
2010(18165)
2009(17049)
2008(17069)
2007(15247)
2006(13288)
2005(11835)
作者
(58442)
(49150)
(49031)
(46745)
(31166)
(23810)
(22356)
(19414)
(18419)
(17504)
(16692)
(16258)
(15803)
(15580)
(15519)
(15515)
(15230)
(14525)
(14211)
(14169)
(12540)
(12056)
(11997)
(11422)
(11147)
(10974)
(10926)
(10846)
(9994)
(9943)
学科
(76396)
经济(76320)
管理(52645)
(51696)
(40056)
企业(40056)
方法(34590)
数学(31084)
数学方法(30750)
(24136)
(21427)
中国(20737)
(17974)
(17720)
贸易(17715)
(17263)
地方(16469)
业经(15948)
农业(15945)
(14465)
(12450)
财务(12425)
财务管理(12394)
(12232)
银行(12166)
(11814)
企业财务(11725)
环境(11725)
(11621)
金融(11618)
机构
学院(273807)
大学(273738)
(113628)
经济(111329)
管理(102790)
研究(99706)
理学(88911)
理学院(87811)
管理学(86207)
管理学院(85704)
中国(74999)
科学(64718)
(59198)
(57649)
(52951)
(51779)
研究所(48563)
业大(47434)
农业(47311)
中心(45584)
(41901)
财经(40519)
(36819)
北京(36066)
(35604)
(35486)
师范(35003)
经济学(34345)
(32375)
(31745)
基金
项目(185998)
科学(144800)
基金(135143)
研究(128155)
(121551)
国家(120525)
科学基金(100801)
社会(80512)
社会科(76307)
社会科学(76282)
(72567)
基金项目(71722)
自然(68095)
自然科(66504)
自然科学(66479)
自然科学基金(65323)
(62682)
教育(58128)
资助(55163)
编号(50811)
重点(42833)
成果(40849)
(40802)
(40608)
(38332)
计划(36911)
科研(36807)
创新(35984)
课题(35395)
教育部(33782)
期刊
(122417)
经济(122417)
研究(78332)
(52934)
中国(52855)
学报(52280)
科学(45378)
(39779)
大学(37447)
学学(35690)
农业(35327)
管理(34681)
(26520)
金融(26520)
教育(24534)
技术(21143)
经济研究(20702)
业经(20468)
财经(19572)
(19254)
(16803)
问题(16328)
(15294)
(14961)
技术经济(13515)
业大(13494)
国际(13485)
资源(13204)
科技(13201)
商业(12831)
共检索到40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吉小芳  马倩  杨少敏  王至美  
【目的】对策勒县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近而为评价该区域气候干湿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策勒县近56年气象数据,依据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该区1960-201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值(ET_0),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分析ET_0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特征,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研究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①策勒县年均潜在蒸散量为784.23 mm,且以-4.83 mm/年趋势减小;②四季潜在蒸散量的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ET_0的年际变化率为-1.60 mm/年,减少最为明显;③潜在蒸散量在1986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减小突变,小波分析发现年ET_0存在9、21、29年的变化周期,第一主周期为29年,其次为21年;④研究区潜在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平均风速的影响。【结论】近56年来策勒县ET_0的变化整体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除风速外降水的增加也是其ET_0减小的原因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平  张杨珠  龙怀玉  雷秋良  曹祥会  
根据云南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1年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各年的潜在蒸散量(et0),应用m-K趋势检验法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年际间变化无一致规律,各站点变异系数范围在2.8%~9.0%;从全省来看,潜在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变化率为0.19 mm·a~(-1)。2 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全省平均潜在蒸散量呈下降—上升变化;3个年代蒸散量变化率分别为1.71、2.55、2.70 mm·a~(-1)。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偏北地区为高值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普幸  卓玛兰草  
基于甘肃省27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 a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变化除河西走廊外均呈上升趋势,并以甘南高寒湿润区上升最显著,变化率为10.36 mm/10 a(α=0.001);在四季变化中,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各气候区变化趋势有别。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且甘南高原最小,河西暖温带最大。河西、陇南、陇中、甘南及祁连山区年均潜在蒸散量分别与平均风速、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冲  王飞  穆兴民  李锐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ET0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ET0为964.2mm,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格局。各分区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ET0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近52aET0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梦瑶  佘敦先  张利平  汤柔馨  赵鹏雁  
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及其归因分析是认识水文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途经。本文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渭河流域1960—2016年的潜在蒸散量,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基于全微分法的贡献评估,定量研究气象因子(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的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7年来,年潜在蒸散量呈轻微增长趋势(0.239 mm/a),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在流域上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自东北向西南递减;②年潜在蒸散量对气象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高低顺序为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平均气温>风速,其中对气温和风速的敏感性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③气象因子变化对年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和风速的下降对年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负效应被平均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减小对其的正效应所抵消,最终使得渭河流域年潜在蒸散量在1960—2016年呈微弱增加趋势。研究还发现,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会影响它们对于潜在蒸散量变化的独立贡献,实际情况下,可以在考虑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潜在蒸散量的归因给予充分讨论。本文结果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加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一定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郎登潇  师嘉褀  郑江坤  廖峰  马星  王文武  陈怡帆  
潜在蒸散发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52a的平均潜在蒸散发为3 209.8 mm,其中云南省潜在蒸散发最高(3 664.7 mm),其次为四川省(3 015.0 mm)、重庆市(2 972.4 mm)、贵州省(2 958.0 mm)。四季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与年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西南地区整体呈增加趋势(0.9 mm/10 a),其中31个站点呈减少趋势(p<0.1),17个站点呈增加趋势(p<0.1),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大部分站点春季(55.6%)和夏季(63.3%)呈减少趋势,秋季(62.2%)和冬季(58.9%)则呈增加趋势。(3)经MannKendall突变检验,该区整体潜在蒸散发的突变时间为1995年(p<0.05);单个站点突变检验显示,76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于1980s,未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上看,近52a来西南地区潜在蒸散发略呈增加趋势,并存在突变点,但部分站点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特征有较大关系,体现出西南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的独特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变现象;干旱区和湿润区大部分站点ET_0呈减小趋势,且干旱区减小速率较快;而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ET_0呈增加和减小趋势的站点数大致相当。研究表明,1961-2015年中国ET_0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风速减小、日照时数降低和水汽压微弱增加共同导致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ET_0的增加趋势主要受水汽压、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的共同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霞  王培娟  霍治国  白月明  
基于中国552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得到各站点逐日ET_0,以全国和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单元,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ET_0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各站点年平均ET_0为6211733mm,在年、年代际尺度表现为干旱区ET_0最高、半干旱区和湿润区次之、半湿润区最低;季节尺度上,ET_0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且夏季ET_0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国年平均ET_0以0.52mm/a的速率递减,该下降趋势在1972年存在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丽娅   张家兴   程向芬   高峻   桑玉强   张劲松  
[目的 ]研究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变化趋势,为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及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站2021年5—10月份的蒸渗仪数据、逐日气象数据、荆条叶面积指数(LAI)及新梢生长量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分析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荆条不同生育期的潜在蒸散量、作物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生长指标的关系。[结果 ](1)在荆条生育期内,ET0值整体呈下降趋势,5、6月份较高,7月份后开始下降,ET0总值为630.86 mm,日均值为3.43 mm·d~(-1)。(2)荆条生育期内荆条灌丛的潜在蒸散量呈抛物线式变化,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总值为336.26±18.19 mm,日均值为5.51±0.30 mm·d~(-1);结果期和展叶期次之,落叶期最小,总值为41.57±3.61 mm,日均值为1.98±0.17 mm·d~(-1);整个生育期的总值为716.47±40.21 mm,日均值为3.89±0.22 mm·d~(-1)。(3)荆条灌丛LAI和新梢生长量在5、6月增长较快,之后变缓。其中LAI在8月达到最大值(2.93±0.07),之后开始下降,10月降为最小值(1.63±0.08)。新梢在5月增长量最大,为6.85±0.25 cm,10月基本停止生长。(4)荆条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结果期最大(1.45±0.22),开花期次之(1.25±0.13),展叶期(0.98±0.05)和落叶期(0.95±0.14)最小,整个生育期平均为1.28±0.16。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R2为0.736,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莽  郑红星  刘昌明  曹英杰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分析潜在蒸散发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海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对气温、风速、水汽压和太阳辐射的敏感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年尺度上潜在蒸散发对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是温度和太阳辐射;在季节尺度上,春夏两季潜在蒸散发对温度最为敏感,对风速最不敏感;秋冬两季潜在蒸散发对水汽压最为敏感,对太阳辐射最不敏感;②从空间分布上看,潜在蒸散发对温度和水汽压的敏感系数以海河流域南部和冀东沿海的低海拔地区为最高,流域北部的燕山和太行山高海拔地区为最小;③潜在蒸散发对太阳辐射变化的敏感性表现出从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静  苏红波  陈少辉  孙晓敏  陈庆美  
本研究利用NOAH陆面过程模型模拟了1986年-1996年,2000年-2008年两个时间段内的中国大陆地区地表水热过程参数的变化。按中国大陆的六大分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分析了1986年以来这六大区域的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地表反照率数据、降雨数据及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蒸散有下降趋势外,其余5个地区的年蒸散量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地区依次为中南,西南,华东,东北和西北。地表温度与地表蒸散间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会平  曹明明  宋进喜  韩宇平  陈姗姗  
根据1957—2012年全国608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作物潜在蒸散量,对全国及水资源一级分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基于Arc GIS及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潜在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近56 a来,全国年潜在蒸散量在616~2 128 mm之间,河西走廊、南部岭南地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作物潜在蒸散量较大,而在黑龙江一带、四川盆地及西南地区东部,潜在蒸发量较小。各分区年均潜在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西北诸河区倾向率最大,为-12.22 mm/10 a;影响潜在蒸散量的因子中,第1主成分为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玲玲  夏军  王中根  李宗礼  
论文基于北京站1951—200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潜在蒸散发,并对其年际年内的变化特征进行辨析。结果表明:北京1951—2009年年均潜在蒸散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气象要素的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论文提出实测变幅均值法,基于此方法考虑气象要素年内变化特征,估算温度、饱和差、风速和太阳辐射的贡献率分别为13%、58%、17%和11%;对气象因子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平均气温在0.05显著水平下增加趋势显著,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在0.05显著水平下减少趋势显著,风速变化趋势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综合考虑年际变化和敏感性的去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婉馨  张黎  任小丽  何洪林  吕妍  牛忠恩  常清青  
潜在蒸散(PET)是计算实际蒸散、评价区域干湿状况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关键因子。本文基于1998—2017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分别采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计算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PET_PM和PET_PT),分析近20年潜在蒸散年总量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并量化了基于邻近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PET_(_CMA)偏差。两种方法均表明,近20年来7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蒸散呈下降趋势。风速是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鹤山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潜在蒸散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净辐射主导了其他9个森林的潜在蒸散变化。PET_(_CMA)年总量较PET_PM偏高,主要是由于国家气象站下垫面的气温、风速和净辐射均高于森林定位研究站,而相对湿度偏低。北部和东部森林邻近气象站的风速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高,导致PET_(_CMA)变化趋势偏高,而其他森林邻近气象站PET_(_CMA)变化趋势偏低主要源自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偏高和净辐射变化趋势偏低。研究可为认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燊  陈少辉  
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分析对理解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利用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及气象站点的蒸发皿观测数据,先对数据精度进行评价,再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释了2000-2014年山东省地表蒸散(ET)及潜在蒸散(PE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主要结论为:(1)山东省不同区域蒸散分布差异明显,地表植被对ET的月际变化趋势有重要影响;(2)山东省ET及PET年际波动不大,全省ET均值为152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