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5)
- 2023(4367)
- 2022(3961)
- 2021(3881)
- 2020(3081)
- 2019(7672)
- 2018(7279)
- 2017(12377)
- 2016(7101)
- 2015(8186)
- 2014(8050)
- 2013(7915)
- 2012(8012)
- 2011(7380)
- 2010(7602)
- 2009(7139)
- 2008(7324)
- 2007(6105)
- 2006(5618)
- 2005(5206)
- 学科
- 济(31358)
- 经济(31337)
- 管理(19426)
- 业(16793)
- 企(13758)
- 企业(13758)
- 方法(12272)
- 贸(12178)
- 贸易(12176)
- 易(11936)
- 环境(10574)
- 数学(10210)
- 数学方法(10082)
- 地方(9772)
- 学(9379)
- 出(8918)
- 中国(8451)
- 农(8421)
- 口(7801)
- 出口(7789)
- 出口贸易(7789)
- 划(6975)
- 财(6334)
- 业经(6194)
- 和(5673)
- 农业(5300)
- 资源(5175)
- 地方经济(5087)
- 制(4736)
- 规划(4718)
- 机构
- 大学(107336)
- 学院(105610)
- 济(43963)
- 研究(43570)
- 经济(43231)
- 管理(37626)
- 理学(32333)
- 理学院(31797)
- 中国(31559)
- 管理学(31167)
- 管理学院(30978)
- 科学(28153)
- 京(24386)
- 所(23292)
- 江(23157)
- 研究所(21601)
- 农(21165)
- 中心(19100)
- 财(18912)
- 业大(16890)
- 农业(16789)
- 范(16537)
- 师范(16359)
- 院(15730)
- 财经(14937)
- 北京(13973)
- 师范大学(13656)
- 经(13536)
- 经济学(13476)
- 科学院(13455)
- 基金
- 项目(73323)
- 科学(58037)
- 基金(54094)
- 研究(51047)
- 家(48813)
- 国家(48473)
- 科学基金(40520)
- 社会(33045)
- 社会科(31302)
- 社会科学(31291)
- 省(29092)
- 基金项目(28768)
- 自然(27159)
- 自然科(26417)
- 自然科学(26406)
- 自然科学基金(25911)
- 划(24662)
- 教育(22592)
- 资助(22038)
- 编号(19182)
- 重点(17792)
- 发(16565)
- 部(16471)
- 成果(15810)
- 江(14750)
- 创(14705)
- 科研(14568)
- 课题(14263)
- 计划(14152)
- 创新(13957)
共检索到16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智君 殷秀云
九龙江口是冰后期海侵所形成的溺谷型河口,明清以来河口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河口沙洲广泛发育,148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许茂洲、乌礁洲和紫泥洲,最晚至1763年,乌礁洲与紫泥洲已经合并为一洲,从而奠定了九龙江口沙洲与河流"两洲三港"的分布格局。自1692年至今,沙洲前界自西向东大约推移了5km,每年平均推移约19m,且沙洲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沙洲的发育,抬高了河床,降低了行洪量,加大了洪水期海水淹没范围,使河口两岸和沙洲土壤盐化,地皆斥卤。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被迫与海争田,如堰海以田、引潮洗田和"以海为田"的走私贸易等。民众在与海争田的同时,还"与人争田",因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
九龙江口 沙洲 与海争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楠 沈长春 钟俊生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采用Ⅰ型浮游生物网和小型拖网分别对九龙江口湾区的9个站位和碎波带的5个站位进行仔稚鱼采样,并对2号站位水深8 m的水域进行中层拖网。河口区表层水域获得30种仔稚鱼(965 ind),2号站位的中层水域有12种仔稚鱼(631 ind),碎波带42种(1 006 ind),河口表层水域和碎波带的仔稚鱼共有种为11种,其中5种也出现于中层水域。调查表明碎波带仔稚鱼的Shannom-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度指数均最高,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根据个体发育阶段和体长分布的差异,推测在九龙江口仔稚鱼优势种的漂流模式:后弯曲期仔鱼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楠 沈长春 钟俊生
为了探明九龙江口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分布,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在九龙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的5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周年拖网120网次,采集到仔稚鱼4 961尾,隶属于37科64属,约91种(平均密度为41.3尾/网)。其中6月的平均密度最大(158.1尾/网),2月最小(1.0尾/网)。眶棘双边鱼(Ambassis gymnocephalus)为最优势种,占总数的35.40%,其后依次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13.95%)、普氏缰虾虎鱼(Amoya pflaumi)(8.57%)、斑鱼祭(Konosirus punc...
关键词:
仔稚鱼 种类组成 九龙江口 碎波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景保 于丹丹 张瑞 杨波 代稳 何蒙 徐志
基于1955~2016年不同时期的长江荆南三口水系相关数据,从水系水力连通性强度、水系连通度和水系连通性水平三视角分析研究区水系连通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16年与1955年相比,(1)区域的水文连通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水系连通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水系连通度γ分别减少了45.45%、10.8%、8.46%,节点连接率β下降得最为明显;(3)基于水系自然社会功能的水系连通性(E)和基于水流阻力与水文过程(F)这两种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联合评价了荆南三口水系连通性,两种结果均显示,研究区水系连通性均呈下降趋势,由1955年的0.2367和0.3434依次下降到2016年的0.1588、0.2517。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帅 何青 谢卫明 郭磊城 沈芳
基于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长江河口控制站徐六泾悬沙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徐六泾站多年平均表层(2003~2017年)、中层和底层(2010~2017年)含沙量分别为0.07、0.07和0.13 g/L;表层(2004~2017年)、中层和底层(2009~2017年)的中值粒径分别为7.3、9.4和11.0μm。研究期间,年平均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洪季较枯季降幅更明显。其中2015~2017年均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2003~2005年均值分别降低了57%和20%;表层含沙量在2008年出现明显降低的拐点,2008年之后的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之前分别降低56%和44%。悬沙粒度具有一定的波动变化,但没有显著趋势性变化特征,或与样本数量限制和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英英 熊洁 贾文茜 王明 谭静
以1961~2018年湖北72个国家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代表站分类、时序演变、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地区的雾和霾空间分布不均,霾多发生在大城市和工业城市,雾多发生在鄂西南山区;1980年前,雾和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之后呈反相,总体上呈现负相关,2005年后霾日较雾日明显增加。(2)城市站与生态站雾日的年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由增至减的拐点分别出现在1980和1987年,表明城市化进程对雾的生成有影响;霾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气污染的年际变化无明显的城乡差异。(3)对于所有站点来说,"区域尺度气候变化、城市化和空气污染(气溶胶污染)"等3个因素对雾的定量影响相当;对于城市站,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占主导(55%);对于生态站,气溶胶污染的贡献率最高(43%)。
关键词:
雾和霾 演变 气候变化 城市化 空气污染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永华
九龙江流域的山区经济与沿海经济刘永华九龙江是福建第二大河。其上游的北溪发源于连城、上杭境内,西溪发源于龙岩,流经今龙岩、漳平、华安、长泰、南靖、平和漳州和龙海等八个县市,全河干、支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36万多平方公里。九龙江的中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涛
南通地区近7 000 a来环境演变研究对整体区域规划、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了南通地区近7 000 a以来的成陆过程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河流挟沙等作用对成陆过程的影响;(2)黄海波流对成陆过程的影响;(3)人类活动在促进成陆过程中的作用;(4)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南通地区成陆过程。以定性分析为主,对于具体的成陆范围需要借助于更详细的钻孔资料。最后提出量化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研究方案:收集南通地区已有的钻孔资料,利用插值算法及钻孔不同深度范围的古地理环境状况,生成该地区不同时间阶段的成陆范围,再结合实际调查、考古资料、历史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昌峰 高俊峰 张鸿辉
以四湖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近50年来区域河湖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因素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湖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自然的影响因子退居次要的位置;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四湖地区的水系结构,破坏了水域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格局,促使河湖环境演变并产生功能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围垦和技术性蚕食是该区水系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人口快速增长给四湖地区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导致河湖环境恶化。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河湖环境 演变 四湖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宁静 张树文 李颖 王蕾
在RS和G 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1954年地形图和2000年TM影像重建黑龙江省1954~2000年沼泽湿地的空间信息矢量数据,结合斑块质心变化模型、景观参数和欧几里德最短距离函数,分析黑龙江省沼泽湿地退缩的区域分异特征,进一步从人类活动对沼泽退缩的影响的角度探讨沼泽退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由791.4×104hm2减少到303.5×104hm2;沼泽景观趋于破碎化;退缩的焦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导致湿地退缩的人文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开垦,国家建设国营农场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主要公路的空间区位关系。
关键词:
沼泽湿地 退缩 景观参数 人类活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厦门市审计学会课题组 花育明 郑生
目前,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借鉴加拿大和美国环境审计的经验做法,结合地方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提出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应建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整体性和长期性的观念,以鉴证和促进流域地方政府和省级相关管理部门履行环境管理责任为审计目标,以环保资金和环保项目为基础、以环境法规执行为重点、以环境政策评价为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流域环境审计,并进一步提出流域环境审计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深化流域环境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
九龙江 流域 环境审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竟虎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源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54.2%和42.69%,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增加120%、43.83%和21.1%。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博文 张国安 李一鸣 李占海
近30 a来长江口北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沉积物特征及输移趋势发生显著变化。研究基于2015年和20世纪80年代沉积物粒度调查资料,通过粒度对比、趋势分析等方法,探讨长江口北支及口外沉积特征与输移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及口外沉积物类型以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砂为主,近30 a来平均中值粒径减小20%左右。其中,北支口内粒径减小约30%,表明北支口内整体为淤积环境;口外0~10 m水深区域粒径增加约25%,表现为风浪和潮流作用下的侵蚀特征; 10 m水深外,粒径略有减小,沉积特征基本稳定。从沉积物输移趋势上看,北支崇头至灵甸港河段,沉积物较粗,以径流作用下的沉积为主;灵甸港至三条港河段,沉积物输移趋势向下指向三条港,其中灵甸港至三和港河段边滩粗、主槽细,径潮流交汇作用明显;三条港以下河段,沉积物以海域来沙为主,颗粒细,输移趋势指向上游;北支口外,0~10 m水深区域,沉积物粗化,沉积物随水深增加变细,其中0~2 m水深区域,砂含量占比超过90%; 10 m以深离岸水域,沉积物输移趋势不显著。流域来沙减少和北支围垦工程建设,致使沿岸泥沙补给不足,口外浅滩泥沙在风浪和潮流作用下,一部分随涨潮流向口内输运,一部分随落潮流向外海扩散,构成北支及口外沉积物输移趋势格局。
关键词:
长江口北支 北支口外 沉积特征 输移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军 李晓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角色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身份定位、规范要求和期望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演变表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应当体现时代性、多元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校辅导员 角色演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佳
为了揭示日本樱花花期演变的特点及其与春温、植物生育期变化的关系,从1979~2006年近30年来,对陕西杨凌日本樱花花期进行了连续观测,统计分析了日本樱花花期序列,花期和春温的关系以及其与小麦生育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日本樱花花期有随时间推移逐渐提早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开花始期、盛期均较80年代提早1 d,进入21世纪以来提早明显加快,其平均开花始期、盛期均较20世纪90年代提早9 d。20世纪80和90年代,日本樱花最早和最晚花期相差21 d,到21世纪10年代,相差仅15~17 d,花期的变动明显趋于稳定。陕西杨凌早春和整个春季的气温均与日本樱花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