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3)
2023(6789)
2022(6088)
2021(5804)
2020(5014)
2019(12129)
2018(11661)
2017(21500)
2016(12082)
2015(14080)
2014(14275)
2013(14572)
2012(13783)
2011(12755)
2010(12881)
2009(12283)
2008(12575)
2007(11096)
2006(9521)
2005(8679)
作者
(38049)
(31984)
(31949)
(30615)
(20009)
(15512)
(14739)
(12689)
(11867)
(11230)
(10881)
(10853)
(10265)
(10142)
(10133)
(10118)
(10029)
(9418)
(9249)
(9210)
(8095)
(7981)
(7788)
(7297)
(7270)
(7138)
(7087)
(7055)
(6487)
(6461)
学科
(53142)
经济(53100)
管理(32134)
(29998)
方法(25619)
(23039)
企业(23039)
数学(22922)
数学方法(22729)
(15048)
中国(13987)
(13444)
(12725)
地方(11423)
(10228)
贸易(10225)
农业(10004)
(9911)
业经(9624)
(9624)
(9017)
环境(8265)
资源(7781)
(7485)
财务(7468)
财务管理(7443)
(7339)
银行(7313)
(7184)
金融(7182)
机构
大学(182298)
学院(179767)
(73585)
经济(71925)
管理(67077)
研究(66557)
理学(57372)
理学院(56606)
管理学(55509)
管理学院(55167)
中国(50554)
科学(43715)
(39587)
(35961)
(35661)
(33114)
研究所(32763)
中心(30997)
业大(29319)
农业(28641)
(27604)
财经(26192)
(25701)
师范(25454)
北京(25163)
(23780)
(23479)
经济学(22346)
(21827)
师范大学(20797)
基金
项目(119933)
科学(93093)
基金(86545)
研究(84051)
(77009)
国家(76415)
科学基金(63610)
社会(51739)
社会科(48901)
社会科学(48882)
(46598)
基金项目(46565)
自然(42507)
自然科(41328)
自然科学(41312)
自然科学基金(40579)
(40143)
教育(38398)
资助(35297)
编号(34640)
成果(28500)
重点(27999)
(26789)
(26454)
(23931)
科研(23718)
课题(23634)
计划(23226)
创新(22533)
教育部(22041)
期刊
(79966)
经济(79966)
研究(51409)
中国(36669)
学报(32744)
(31321)
科学(29249)
(26055)
大学(23049)
学学(21388)
农业(21335)
管理(21181)
教育(17322)
技术(14713)
(14230)
金融(14230)
业经(12805)
经济研究(12699)
财经(12664)
资源(12307)
(12252)
图书(11433)
问题(11019)
(10896)
(9441)
技术经济(9293)
(9287)
理论(9014)
统计(8642)
实践(8211)
共检索到271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福  张玉书  陈鹏狮  张淑杰  纪瑞鹏  米娜  赵先丽  
结合G IS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突变分析方法对辽宁近50年热量资源相关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就区域平均值而言,除≥20℃积温以外,其它各界限温度积温都表现出极显著增多趋势,增幅在64~67℃.d/10 a之间。≥0℃和≥5℃初日显著提前,≥10℃和≥15℃终日显著延后,持续日数都显著增多。≥0℃、≥5℃和≥10℃积温在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15℃和≥20℃积温气候突变发生在1998年前后;≥0℃、≥10℃、≥20℃初日,≥0℃、≥5℃、≥10℃、≥15℃持续日数以及≥20℃终日都发生气候突变。在空间上,近50年≥0℃和≥10℃积温:在辽西大部、中部平原以及大连大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  王占海  姜文来  肖碧林  雷波  
利用东北地区89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气候倾向率、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54年来东北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各季节平均气温都表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各季节间气温增幅存在差异,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49℃/10年,夏季增温增幅最小,为0.17℃/10年;(2)≥0℃和≥1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58.74℃/10年和60.97℃/10年;(3)≥0℃初日平均提前1.9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3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34天/10年;≥10℃活动积温初日平均提前1.1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纪瑞鹏  班显秀  张淑杰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辽宁地区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背景特点,认为气候变暖有利于冬麦北移;在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因子和指标,建立区划要素风格推算模型,运用GIS技术完成了辽宁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得到冬小麦适宜种植北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蓓  卫海燕  郭彦龙  董金芳  
为向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陕西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集1961—2010年该区域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采用气象数据小网格推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南北近50年来稳定通过≥0℃的热量资源的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0℃的积温增加、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和持续日数延长,除秦岭北部≥0℃初日变化速度慢于秦岭南部外,秦岭北部≥0℃的积温、终日和持续时间变化速度快于秦岭南部;秦岭南北≥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3和1997年,秦岭南北≥0℃初日发生由推迟到提前的突变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国杰  蒋瑛  张红玲  
利用1957~2011年若尔盖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的年际变化,对活动积温进行突变检验。研究表明:若尔盖≥0℃的初日提前的趋势并不明显;终日呈显著延后趋势;持续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变化呈十分显著的增加趋势,1997年为积温增加的突变年,1998~2011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时期。1998~2011年若尔盖≥0℃的各不同保证率对应的持续日数均大于1957~1997年对应的持续日数,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活动积温也明显增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锋  李军林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宏  王培娟  章建成  李祎君  
基于1961—2011年东北地区8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heil线性趋势估计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年东北地区稳定≥0℃积温以25~95℃?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三江平原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东部山区。稳定≥0℃气温的起始期在东北北部和中部显著提前,终止期在北部基本显著延后,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以2~4 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终霜冻日期明显提前,初霜冻日期明显延后,无霜冻期基本以3~5 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积温以30~110℃?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峰  宗晓鸿  田世芹  
[目的]通过对黄河三角州地区热量指标分析,了解黄三角地区30年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黄三角地区及周边共25个国家级气象站3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T滑动法、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黄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0℃、≥10℃初终日及持续日数等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1)年平均气温、≥0℃、≥10℃积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快,年平均气温、≥0℃积温在1996—1997年发生突变;季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2)年平均气温、≥0℃、≥10℃积温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3)≥0℃、≥10℃的初终间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相似,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4)≥0℃、≥10℃的初日为提前趋势,终日为推迟趋势,其空间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初日均与纬度成正相关,与经度相关程度不大;≥0℃终日与纬度成负相关,与经度成正相关,≥10℃终日与纬度相关程度不大,与经度成正相关。[结论]黄三角地区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锋  吉文娟  张茂松  朱勇  
利用云南金沙江、红河干热河谷以及非河谷地区代表气象站1961~2013年气温观测资料,对干热河谷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热河谷与非河谷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具有非一致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990s以前金沙江河谷显著下降、红河河谷和非河谷地区缓慢上升,而1990s以来河谷和非河谷地区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近53a以来气温日较差在河谷地区显著增大,非河谷地区显著减小。对干热河谷的活动积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分析发现:在1990s以来气温显著上升的背景下,河谷地区活动积温上升不明显,异常度加大;极端低温事件并未减少,影响程度呈加重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洪涛  刘新安  刘寿东  纪瑞鹏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对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对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泽明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3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生长季内CWDI值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2000年以来,水分亏缺指数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分布特征为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各生育期以播种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拔节期、抽雄开花期,乳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小;2001年以来玉米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戈丽  欧阳华  周才平  徐兴良  张宪洲  武俊喜  
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温、≥0℃和≥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为明显;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洋  韩增林  彭飞  刘天宝  
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塞尔系数计算方法,从整体差异、地市间差异和地市内部差异研究2005—2012年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结果表明:1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整体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方面考虑,地市间差异贡献率大于地市内,地市间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辽宁总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根本原因,办学条件差异是造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主要体现。2从时空演变分析看,辽宁省各地市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差异在8年间变化不大,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变化趋势一致,呈"N"型;辽宁省各地市内小学、初中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呈现出东南部和西部(丹东、本溪、鞍山、锦州、葫芦岛、朝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煦庭  潘学标  徐琳  魏培  胡琦  尹紫薇  邵长秀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演变对农业生态环境、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温带地区及外延200km范围内840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空间插值,基于偏差法计算了格点尺度稳定通过不同界限温度(≥0℃、5℃、10℃、15℃和20℃)的起止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综合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格局及不同时段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和春玉米可种植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带地区均呈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