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7)
- 2023(6826)
- 2022(6303)
- 2021(5962)
- 2020(5287)
- 2019(12677)
- 2018(12342)
- 2017(22719)
- 2016(12924)
- 2015(14763)
- 2014(14979)
- 2013(15229)
- 2012(14631)
- 2011(13282)
- 2010(13223)
- 2009(12524)
- 2008(12755)
- 2007(11215)
- 2006(9553)
- 2005(8644)
- 学科
- 济(55731)
- 经济(55686)
- 业(32427)
- 管理(31786)
- 方法(27198)
- 数学(24679)
- 数学方法(24469)
- 企(24419)
- 企业(24419)
- 农(17203)
- 财(15209)
- 中国(13954)
- 地方(13760)
- 学(13544)
- 农业(11379)
- 贸(10625)
- 贸易(10622)
- 易(10273)
- 业经(10163)
- 务(9561)
- 财务(9548)
- 财务管理(9523)
- 制(9415)
- 企业财务(9067)
- 和(8291)
- 环境(7907)
- 融(7682)
- 金融(7680)
- 银(7623)
- 银行(7589)
- 机构
- 大学(187123)
- 学院(186175)
- 济(75535)
- 经济(73833)
- 研究(68999)
- 管理(68150)
- 理学(58624)
- 理学院(57831)
- 管理学(56623)
- 管理学院(56280)
- 中国(51563)
- 科学(45907)
- 农(41920)
- 京(39803)
- 所(37274)
- 财(34401)
- 研究所(34206)
- 农业(33447)
- 业大(33052)
- 中心(32552)
- 江(29323)
- 财经(27108)
- 范(25830)
- 师范(25561)
- 北京(24935)
- 经(24581)
- 院(23955)
- 省(23859)
- 州(22935)
- 经济学(22833)
- 基金
- 项目(125496)
- 科学(97108)
- 基金(89957)
- 研究(86722)
- 家(80319)
- 国家(79683)
- 科学基金(66173)
- 社会(53075)
- 省(51702)
- 社会科(50157)
- 社会科学(50135)
- 基金项目(48686)
- 自然(44728)
- 自然科(43598)
- 自然科学(43583)
- 划(43099)
- 自然科学基金(42801)
- 教育(39596)
- 资助(36604)
- 编号(35272)
- 重点(29507)
- 成果(28779)
- 发(27965)
- 部(27630)
- 计划(25643)
- 创(25412)
- 科研(25163)
- 课题(24649)
- 创新(23979)
- 科技(22786)
共检索到279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赵晓冏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2)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的40.99%和41.65%;(3)在空间变化上,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递增的趋势,河西区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4)近50 a甘肃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随有效降水量的下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近50 a甘肃省玉米干旱情况在不断加剧,只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灌溉制度,才能保证农作物水分利用的时效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农作物用水需求。
关键词:
甘肃省 缺水量 玉米 时空分布 需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蒙非 赵炯超 韩桐 李硕 王凯澄 高真真 秦雨酥 褚庆全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多年平均在285~987mm/年,春玉米的需水量要高于夏玉米,二者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68和326mm/年。其中西北农牧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为春玉米需水量的高值区,需水量分别为699、566和496mm/年。玉米的水分亏缺量在不同区域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各区域的水分亏缺量在3~638mm/年。西北农牧区春玉米的水分亏缺量最高,其均值高达638mm/年,其次为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和东北农林区,水分亏缺量分别为324和145mm/年。从这60年的需水量和水分亏缺量变化趋势来看,不同区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的春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四川盆地农作区和西南中高原农林区呈增加趋势,夏玉米水分亏缺量呈下降趋势。此外,1961—2020年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永强 赵博雅 袁立婷
[目的]对作物需水量及缺水量的研究是了解和合理配置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有重大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为研究区域,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对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的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等指标进行计算,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对保定市近60年来的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等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3种主要作物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和缺水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发育中期;其中除冬小麦的有效降雨量以0.208mm/10年的速率呈不显著性增长趋势外,其他作物的各指标变化则均呈减少趋势;从突变现象来看,夏玉米和棉花的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相近,需水量出现明显拐点的时刻在2008年以后,有效降水量在1968年以前和2014年两个时期,缺水量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保定市乃至河北省的农作物灌溉效率的提高及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需水量 有效降雨量 缺水量 保定 农作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海霞 张勃 张建香 张调风 李小亚 靳自宝
根据甘肃省河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各站点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河东地区的干旱等级,分析春玉米干旱发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CWDI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且每旬的CWDI值均大于10%,即在作物整个生长季,降水都无法满足春玉米需水的要求。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轻旱8%~20%;中旱7%~23%;重旱0~17%;特旱0~47%。生长季内,河东地区春玉米干旱发生程度基本由南向北递增,不同生育阶段干旱的严重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琳 黄晶 陈阜 褚庆全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标准气象站点5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基于SIMETAW模型,分析了黄淮海各农作亚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主要气象因子时间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地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平均值分别为321.70和456.70 mm且近50年均呈下降趋势,两者降水耦合度分别为0.780、.72;2)与夏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相比,春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地区差异大且下降更显著,但两者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均呈上升趋势;3)夏玉米、春玉米需水量下降受太阳...
关键词:
玉米 需水量 气候变化 黄淮海农作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燕 廖允成 强生才 张光鑫
【目的】提高宁夏地区春玉米的灌溉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法】依据宁夏地区11个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资料,确定宁夏地区年际及春玉米生育期不同水文年型的有效降雨量;然后,利用ET0 Calculator软件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并结合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求得宁夏地区年际及不同水文年型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灌溉需水量、耦合度和水分盈亏指数。【结果】1960—2019年间,宁夏地区年有效降雨量波动较大(158.5~424.2 mm),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分别为123.9,205.4和334.4 mm。宁夏全区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为482.0~690.7 mm,其中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春玉米需水量有降低趋势,而北部引黄灌区有增大趋势。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6.8,413.0和147.6 mm;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宁夏全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448.5,378.9和317.0 mm。南部山区降雨对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最高,耦合度为0.70,是北部引黄灌区的3.89倍。【结论】宁夏南部山区应以集雨技术为基础发展雨养玉米种植;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其中在北部引黄灌区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乳熟期需要分别补灌87.2,79.6和275.6 mm,在中部干旱带需要分别补灌65.7,62.4和212.8 mm。
关键词:
春玉米 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宁夏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菊 张富仓 王艳丽 赖珍林 李越鹏 严富来 王海东 郭金金
为探究适合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的灌水量和滴灌频率的最佳组合,采用‘咸科858’为试验材料,设置作物蒸发蒸腾量(ETc)60%(W_1)、80%(W_2)和100%(W_3)3个灌水水平和间隔4(D_1)、8(D_2)和12d(D_3)3个滴灌频率,共9个处理。生育期内,对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茎粗、LAI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W_1和W_2处理,灌水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影响极显著,其中产量在W_3最高,平均达到15 769kg/hm~2,比W_1和W_2分别提高29.68%和8.90%,而其IWUE最低,较W_1和W_2分别减少22.17%和12.68%,灌水量对春玉米耗水量有显著影响,且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量下,亏缺灌溉(W_1和W_2)中D_1处理的生长指标、产量、WUE和IWUE最大;充分灌水(W_3)水平下,春玉米产量、WUE和IWUE均在D_2处理达到最大,分别为16 658kg/hm~2、3.16kg/m~3和4.3kg/m~3;灌水量和滴灌频率二者交互作用对春玉米株高、产量、WUE和IWUE有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得出W_3D_2处理得分最高。综上,W_3D_2(100%ETc,间隔8d)处理高产且WUE较高,可作为河西地区春玉米生产的最佳滴灌灌水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泽明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34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研究分析玉米生育期内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生长季内CWDI值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2000年以来,水分亏缺指数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分布特征为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各生育期以播种出苗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拔节期、抽雄开花期,乳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小;2001年以来玉米干旱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重庆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 玉米 时空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惠杰 王猛 尹小刚 姜雨林 文新亚 陈阜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超 周和平 赵健
【目的】探索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区膜下滴灌玉米年际需水量、气象因素、水分生产率、作物系数以及生长、生理动态等变化特征,为调整区域作物种植结构,高效节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灌溉中心试验站,通过2013—2015年3年的旱棚灌溉试验,分析4种不同灌水定额300、375、450、525 m3·hm(-2)(分别用T1、T2、T3、T4表示)玉米年际内和年际间耗水规律、作物系数及生长、生理指标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明各气象因素与玉米需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玉米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林 尹小刚 王猛 文新亚 田家瑞 胡惠杰 陈阜
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春小麦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c)和灌溉需要量(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ETaw),以及典型站点春小麦的灌溉需求指数(Irrigation demand index,ID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日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平均太阳辐射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琨 査思含 霍伟 胡起源 张威仪 孙丹峰 伦飞
[目的]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研究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时空演变特征,对苹果产业发展、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全国苹果种植及其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研究较少。[方法]因此,文章基于1980—2018年苹果生产和单位水足迹数据,从全国、省域和苹果主产区3个视角,深入探究苹果生产及需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中国苹果生产发展经历了稳定发展、快速增长、迅速下降、缓慢增长和略有下降5个阶段,全国产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且苹果生产得到了优化。(2)中国苹果生产的单位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但苹果生产需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3)我国5大苹果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替代渤海湾产区成为我国苹果生产最重要的区域,尤其是陕西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近年来,西南冷凉高地产区和特色产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4)我国各省的苹果生产需水量空间差异很大,其中山东、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和河南相对较大。尽管渤海湾产区苹果生产需水量仍然最大,但比重明显下降,而黄土高原产区需水量不断增加,已占全国总生产需水量的32.18%。[结论] 我国苹果生产及其需水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且空间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提高苹果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压力。
关键词:
苹果生产 产区 需水量 时空演变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利用安徽省71个台站1961~2008年近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的阈值,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周期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汛期极端强降水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平均为55 mm,其空间分布与常年汛期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极端强降水呈上升趋势;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86%,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反型为最主要的两种分布型;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存在9~10 a的主周期,此外还有3 a左右的次周期;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在1980年左右存在一次突变,1980~2008年年均值比1961~197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
关键词:
极端强降水量 汛期 安徽省 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永翔 李栋梁 郭慧
对甘肃省55个站点的玉米气候产量经EOF及REOF分解后,通过对其载荷量的分析,表明陇东南地区是甘肃省玉米产量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并进一步将甘肃省玉米气候产量划分为5个自然气候区:陇东区、陇南区、中部及阴湿山区、干旱山区、河西灌溉农业区。玉米气候产量的第一主分量可代表甘肃省玉米气候产量的时间趋势。它与同年5~9月份OLR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克新 潘少明 曹立国 王允 吴孟孟 赵一飞
基于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实测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若干气候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52 a来,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增加速率为5.87 mm/10 a;且在整个时段内,横断山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均呈盈余状态。该区季风期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也较为明显,水分盈亏量从南到北逐渐降低,但其增加趋势却从南到北逐渐增大。季风期水分盈亏量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即水分盈亏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水分盈亏量较高;反之,水分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