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1)
2023(10381)
2022(9511)
2021(9198)
2020(7624)
2019(18019)
2018(17794)
2017(33447)
2016(18364)
2015(20914)
2014(20951)
2013(20884)
2012(19384)
2011(17509)
2010(17042)
2009(15559)
2008(14928)
2007(12273)
2006(10628)
2005(9169)
作者
(53602)
(44693)
(44103)
(42132)
(28427)
(21595)
(20044)
(17836)
(17010)
(15854)
(15527)
(14960)
(14102)
(14081)
(13738)
(13534)
(13476)
(13082)
(12642)
(12614)
(11159)
(10796)
(10719)
(10079)
(9984)
(9897)
(9858)
(9835)
(8922)
(8812)
学科
(72644)
经济(72572)
管理(48569)
(46947)
(37661)
企业(37661)
方法(34516)
数学(30184)
数学方法(29853)
(21305)
中国(18433)
(18361)
地方(18051)
(16384)
业经(15525)
农业(14455)
(12465)
贸易(12459)
环境(12145)
(12057)
(11950)
理论(11284)
(11041)
技术(10957)
(10023)
财务(9966)
财务管理(9947)
(9851)
教育(9511)
企业财务(9427)
机构
大学(254124)
学院(252647)
管理(103495)
(96646)
经济(94440)
理学(90402)
理学院(89317)
研究(88140)
管理学(87720)
管理学院(87285)
中国(64019)
科学(58427)
(54636)
(46105)
(44993)
业大(42687)
研究所(41650)
(41620)
中心(40160)
农业(36362)
(36022)
(34964)
师范(34668)
北京(34184)
财经(33558)
(32348)
(30643)
(29422)
师范大学(28319)
(27503)
基金
项目(183697)
科学(143684)
基金(132714)
研究(131684)
(116789)
国家(115846)
科学基金(98885)
社会(80464)
社会科(76032)
社会科学(76008)
(73640)
基金项目(72200)
自然(67046)
自然科(65387)
自然科学(65373)
自然科学基金(64141)
(61240)
教育(59465)
资助(54257)
编号(54222)
成果(42500)
重点(41447)
(39782)
(39157)
(37694)
课题(36907)
科研(35459)
创新(35209)
计划(34312)
教育部(33396)
期刊
(103664)
经济(103664)
研究(72347)
中国(48542)
学报(44179)
(41183)
科学(40998)
管理(35224)
大学(32485)
学学(30484)
(29378)
农业(29247)
教育(27514)
技术(21405)
(18269)
金融(18269)
业经(17334)
经济研究(15701)
(15162)
资源(15078)
图书(14988)
财经(14914)
科技(13590)
理论(13573)
问题(13238)
实践(12776)
(12776)
(12534)
(12133)
技术经济(12073)
共检索到36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王克林,郭娴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耕地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态势。文章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且区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和科技进步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佳玲  侯兰金  朱吉贝  刘庆  
[目的]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对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进行测度,研究近20年来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变化特征。[方法]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重心分析、冷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1999—2017年湖南省耕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①耕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区域差异性主要是由组间差异造成,其中湘南片区对组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大。②湖南省县域强度阶段性特征以上升为主要趋势,耕地开发强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一级区和二级区主要分布于武陵、南岭和罗霄山脉等地势较高山区县域;三级区和四级区集中分布于中部往南北向延伸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带。③耕地开发强度重心存在着从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趋势,空间波动较小。④冷热点区域整体呈现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的圈层结构分布形态,空间集聚格局相对稳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耕地开发强度管控政策和农业空间管控决策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波  谢炳庚  郭湘  
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结合GIS和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3—2009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呈现"缓慢下降—波动缓增—加速增长"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即1963—1977年处于缓慢下降阶段;1978—1999年表现为波动增长阶段;2000—2009年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各子系统呈现不同的演变特征。2从空间分异规律看,2009年湖南省各县耕地利用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呈现集簇分布的空间特征。耕地利用绩效较高水平县域多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多数县域耕地利用绩效处于低水平状态。3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和区位条件是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熊艳  许联芳  
利用湖南省各地、市近50年长序列耕地统计数据,近10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湖南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系统压力、经济发展动态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的三类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预测出2010年和2025年的耕地数量,并探讨未来耕地变化趋势及达到预测指标和实施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研究内容和分析结论对湖南省农业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应华  陈国生  胡升辉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造成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耕地的变化和利用状况。文章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总人口、房地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与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利用数量的变化状况,并根据模型预测了2010—2030年湖南省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政策选择是控制人口增长、适时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效应、提高农业用地效益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冯达   段亚锋   李婷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文章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结合坡谱分析方法,构建了耕地上山指数,分析了2000—2020年耕地坡谱在省和区域2个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耕地坡度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时间段内,湖南省耕地的平均坡度增加了0.09°,高坡度(10°以上)地区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0.68%,湖南省耕地逐渐向高坡度地区发展。(2)在区域尺度,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株潭地区和地形较复杂的大湘西地区,耕地上山现象明显;经济较发达、以平原为主的洞庭湖地区,耕地上山现象不明显;湘南地区受到地形限制和经济快速发展双重影响,耕地上山程度仅次于长株潭地区。(3)退耕还林、非农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是影响耕地坡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积极稳妥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合理引导建设用地上山、严控新增耕地管理等措施,来减缓耕地在高坡度区域增加趋势,即减缓耕地上山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民  黄宇萍  刘专  
耕地田坎是社会与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规模与地形地貌对耕地田坎密度起决定作用。湖南省的耕地田坎密度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区域分布特征不明显。山区与丘陵区,同一坡度级、同一类型耕地的田坎系数是一致的。耕地田坎面积对粮食产量统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土地调查与粮食产量统计的耕地标准应该统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筠  张兆安  
利用湖南省耕地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从人口增长、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政策6个方面初步选取驱动力原始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从这些驱动力原始指标中筛选出包括农业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增加值等在内的10个驱动力,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各驱动力对湖南省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加入政策因素建立了驱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对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比较显著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因素、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各驱动力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胡敢  郭娴  
文章分析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应采用的根本措施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土地资源退化,加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复合高效农田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全峰  胡守庚  瞿诗进  
揭示区域耕地经营格局特征有助于从区域层面解读耕地经营模式特点,切实有效提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研究基于"集约-规模-产能"三要素提出耕地经营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借助协调度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间,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且空间格局差异明显:"长株潭"丘陵区集约指数较高,洞庭湖平原区规模指数较高,主要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产能指数较高;(2)受不同地理区位和社会经济影响,湖南省县域耕地经营要素时空集聚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空间维度上,耕地经营协调度由"大集聚"向"小集聚"分布转变;时间维度上,规模指数自相关性较强且分布较集中,产能指数自相关性较弱且分布较分散;(3)从"投入-规模-产出"过程看,平原区呈现"高-高-高"特征,丘陵区表现"高-低-低"特征,山地区则为"低-低-低"特征。结合耕地经营格局时空演化特征成因,建议湖南各县域因地制宜地采用以粮食作物为主的集约经营模式,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复合经营模式和特色作物经营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增长最快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利用近50年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和近5年的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 ,研究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 ,并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研究表明 ,近50年来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 ,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基本变化过程 ,其中分别在1958~1963年、1985年前后和1993年前后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耕地流失高峰 ,其形成机制主要是政策、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聪  邓正苗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  
通过收集1984-2013年湖南省人口总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数据,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分析预测,研究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湖南省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粮食总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Smin和K值在1984-1999年波动下降,2000年之后波动上升,耕地压力逐渐增大;从各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K)来看,长沙市、张家界市、娄底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州耕地压力较大(K>1),粮食供需紧张;株洲市、邵阳市和衡阳市耕地压力处于临界点附近(0.8≤K≤1),粮食生产基本能自给;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钟林生  
论文利用近 5 0a长序列统计资料对赤峰市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1 95 0年~ 2 0 0 0年赤峰市耕地总量经历了 3个增长期和 2个减少期 ;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市总量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 ,南部和中北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主要表现为 ,5 0a来 ,与中北部各旗 (县 )相比 ,以敖汉旗为代表的南部 3旗 (县 )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小 ,但 1 961年~ 1 990年耕地减幅较大 ;通过文献调研和定量研究得知 ,5 0a来赤峰市耕地变化主要受 5次大的政策因素驱动 ,并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人口和经济发展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段建南  吴海勇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了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和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生态效益呈现下降趋势。全省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变异较大,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平原区和湘中东部丘陵区。湖南省在保护耕地资源数量的同时应注重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各地农业的均衡发展,在增加粮食单产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减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能耗的空间差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增长,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