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2)
- 2023(14036)
- 2022(12162)
- 2021(11775)
- 2020(9647)
- 2019(22745)
- 2018(22291)
- 2017(41840)
- 2016(22550)
- 2015(25574)
- 2014(25251)
- 2013(25288)
- 2012(23322)
- 2011(21297)
- 2010(20986)
- 2009(19165)
- 2008(18696)
- 2007(15819)
- 2006(13830)
- 2005(12605)
- 学科
- 济(96092)
- 经济(95997)
- 管理(59881)
- 业(54919)
- 企(44516)
- 企业(44516)
- 方法(42105)
- 数学(36820)
- 数学方法(36417)
- 中国(29258)
- 农(23744)
- 地方(20975)
- 学(20506)
- 财(20398)
- 贸(19300)
- 贸易(19288)
- 业经(19077)
- 易(18774)
- 制(16045)
- 农业(15832)
- 和(15187)
- 理论(14512)
- 环境(14424)
- 融(13791)
- 金融(13789)
- 银(13583)
- 银行(13544)
- 技术(13167)
- 行(13043)
- 教育(12520)
- 机构
- 大学(321369)
- 学院(314281)
- 济(132951)
- 经济(130396)
- 管理(124156)
- 研究(115836)
- 理学(107634)
- 理学院(106329)
- 管理学(104551)
- 管理学院(103968)
- 中国(86490)
- 京(70390)
- 科学(70075)
- 所(58372)
- 财(57621)
- 研究所(53409)
- 中心(50869)
- 农(48269)
- 财经(46422)
- 北京(45517)
- 业大(44860)
- 范(43830)
- 江(43574)
- 师范(43493)
- 经(42552)
- 院(42190)
- 经济学(40506)
- 农业(37673)
- 经济学院(36441)
- 师范大学(35932)
- 基金
- 项目(218735)
- 科学(172858)
- 研究(161275)
- 基金(160451)
- 家(140422)
- 国家(139329)
- 科学基金(118907)
- 社会(102540)
- 社会科(97181)
- 社会科学(97155)
- 基金项目(84855)
- 省(81499)
- 自然(76358)
- 自然科(74582)
- 自然科学(74565)
- 自然科学基金(73210)
- 教育(73187)
- 划(70438)
- 资助(66094)
- 编号(64711)
- 成果(53154)
- 部(49342)
- 重点(49244)
- 发(47184)
- 创(44982)
- 课题(44651)
- 国家社会(42955)
- 教育部(42408)
- 创新(42035)
- 科研(41818)
- 期刊
- 济(142521)
- 经济(142521)
- 研究(100150)
- 中国(62800)
- 学报(49597)
- 科学(47748)
- 管理(45843)
- 农(43073)
- 财(41132)
- 大学(37669)
- 教育(37554)
- 学学(34723)
- 农业(30701)
- 技术(26429)
- 融(25919)
- 金融(25919)
- 经济研究(24163)
- 财经(22360)
- 业经(20843)
- 经(19215)
- 图书(18774)
- 问题(18577)
- 贸(17247)
- 业(17155)
- 理论(15830)
- 世界(15657)
- 国际(15505)
- 科技(15271)
- 技术经济(15198)
- 资源(15156)
共检索到472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宇 丁金宏 王桂新 沈建法 林李月 柯文前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尽管近年来中国人口地理学在地理学科领域给人留下的是萧条、甚至被边缘化的印象,但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该学科还是取得了巨大进展。人口地理学者在复兴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在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口地理学者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在人口迁移流动、城镇化、人口分布、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老龄化、婚姻模式和移民犯罪等众多人口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人口迁移流动研究和人口城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占据着领先地位。中国人口地理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加,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逐渐偏离主流人文地理学的倾向;今后,中国人口地理学应更多地回归地理学领域,在人口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领域间寻求健康、平衡的定位,以促进其在跨学科领域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人口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口学 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宇 丁金宏 王桂新 沈建法 林李月 柯文前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尽管近年来中国人口地理学在地理学科领域给人留下的是萧条、甚至被边缘化的印象,但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该学科还是取得了巨大进展。人口地理学者在复兴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在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口地理学者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在人口迁移流动、城镇化、人口分布、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老龄化、婚姻模式和移民犯罪等众多人口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人口迁移流动研究和人口城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占据着领先地位。中
关键词:
人口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口学 进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放,王益谦
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属性的科学,它以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地域特征和空间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十九世纪,德国与法国地理学家所作的尝试与探索,奠定了近代人口地理学的基础。本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加速了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后,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远广
目前,关于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立足点不一,意见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六种说法、三种类型。其一,“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和居民点的构成和分布”(苏联大百科全书)。其二,“研究居民的各种构成、分布,以及居民的领土上的组成(聚落分布特征、居民点特征及形态等)”(苏联人口地理学家B·B·波克什舍夫斯基)。其三,我国部分经济地理学者认为,人口地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封志明 李鹏
20世纪之前的人口地理学只是从属于传统地理学的人口地理研究。进入20世纪,人口地理研究尚未从人文地理学中独立出来,内容上延续了拉采尔的人类地理学思想;二战以后,人口地理研究逐步向人口地理学纵深发展,50年代人口地理学逐步成形。20世纪后半叶,人口地理学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出生率与老龄化、迁移与流动、人口与脆弱性等世界性人口问题成为热点研究主题。未来人口地理学家仍将关注人口差异、脆弱性及空间分析,加强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从不同地理尺度与地理维度应对人口地理学的新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钟逢干
我国近现代的人口地理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经曲折停滞,到今天已进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回顾过去,可以看到,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总是以国内的形势及亟须研究的重点问题为转移,同时受到西方学术发展和传播的重大影响。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正是发展学术研究的大好时机,时代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新兴领域,但民族和边疆领域略显弱势;(5)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图书出版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基于以上脉络文章讨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认为:(1)中国人文地理学体现了地理学的跨学科特征,不同分支领域具有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不同的交叉倾向,与这些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贡献;(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应用研究倾向明显,由此也导致部分领域被弱化及分支领域内研究主题失衡的问题,未来研究在注重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当考虑学科内领域间的平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В.波克什謝夫斯基 郭鴻銘 汪安祥
在苏联,人口地理学诸问题和各种类型居民点发展的地理学问题的研究,是由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在我国发展及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过程中,必须解决大量的无论全国的或大区域的抑或各个中心的关于人口分布的各式各样问题;必须探求和实现最符合于社会主义生产机构和生活机构的人口分布的物质形式。这里可以举出:由于开拓新土地和建立新工业中心所引起的居民分布的变动,由于集体农庄的合并和机器拖拉机站作用的加强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分布的变化,在建设巨大水力技术建设时居民点的转移,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逢干
近现代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一直受到西方的重大影响。在人口地理学方面,为了更有效地借鉴西方学者的经验和研究方法,有必要对西方这一人文地理学分支的发展状况作提纲挈领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发展的分期和研究方法的演进两方面作一简要的阐述,希望能从中吸取一定的教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雪铭 夏春光 张英佳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最密切最相关的地表空间,人居环境的脆弱性与人类对其需求提升的矛盾日渐凸显,人们在不断探索积极寻求对策过程中,拓展和丰富了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证研究。地理学因其独特的区域性、综合性视角及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地理学视角,选地理学权威期刊代表性文章为材料,系统归纳了近10年来中国的人居环境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①人居环境空间差异及评价;②人居环境系统综合性研究;③人居环境景观研究;④人居环境模拟与预测;⑤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⑥地理信息科学对人居环境的技术支撑研究。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地理学视角 研究综述 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孙威
过去5年,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面向中国健康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科的理论方法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科技论文和学术专著数量与质量有所提升,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学奖励有所进展。近年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交叉科学的定位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架构已经成型、基于人地系统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和方向有所加强、GIS技术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并不十分突出、面向政府决策层的服务能力走在前列,但国际交流强度不足、特别是前沿的学术思想研究与系统的理论创新还有待加强。未来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必须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手段、基础理论建设和学科结构优化、完善数据采集和空间模拟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志宝 孙铁山 李国平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商庆凯 阴柯欣 樊新刚
文章回顾了35年来,宁夏大学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地理、历史地理、乡村地理、旅游地理、经济地理等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服务国家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过渡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创新过渡带人文—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了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与城乡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特色旅游地理研究、生态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以及历史地理与地名规划研究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科"经世致用"的特点,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建设繁荣美丽新宁夏、为发展我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做出较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