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0)
2023(10982)
2022(9825)
2021(9361)
2020(7694)
2019(18249)
2018(18077)
2017(33811)
2016(18317)
2015(20951)
2014(20932)
2013(20959)
2012(19268)
2011(17253)
2010(16957)
2009(15381)
2008(14906)
2007(12381)
2006(10712)
2005(9384)
作者
(52677)
(43700)
(43362)
(41158)
(27907)
(20893)
(19792)
(17297)
(16587)
(15605)
(15067)
(14640)
(13802)
(13712)
(13400)
(13299)
(13094)
(13046)
(12410)
(12328)
(10793)
(10685)
(10468)
(9872)
(9798)
(9746)
(9686)
(9656)
(8871)
(8605)
学科
(70704)
经济(70635)
(54007)
管理(53563)
(43047)
企业(43047)
方法(34051)
数学(29513)
数学方法(29192)
中国(19376)
(18769)
技术(16919)
(16401)
(16208)
业经(15757)
地方(14488)
(14328)
贸易(14320)
(13923)
农业(12703)
(12218)
理论(12104)
(11986)
环境(11168)
(10256)
财务(10189)
财务管理(10165)
教育(10031)
(9955)
银行(9909)
机构
大学(256622)
学院(253331)
管理(105631)
(98809)
经济(96481)
理学(91854)
理学院(90849)
管理学(89356)
管理学院(88888)
研究(85404)
中国(62481)
(55498)
科学(54180)
(42563)
(42289)
(39894)
中心(39192)
研究所(38984)
业大(38848)
(35591)
北京(35248)
(34544)
师范(34260)
财经(34206)
(31372)
(31236)
农业(31115)
(29811)
技术(28315)
经济学(27974)
基金
项目(180771)
科学(141622)
研究(133425)
基金(130270)
(113523)
国家(112588)
科学基金(96664)
社会(82195)
社会科(77812)
社会科学(77788)
(70117)
基金项目(70102)
自然(63302)
自然科(61822)
自然科学(61811)
自然科学基金(60701)
教育(60286)
(59273)
编号(55476)
资助(52902)
成果(44537)
重点(40301)
(39429)
(38442)
(38189)
课题(37128)
创新(35594)
项目编号(34668)
科研(34486)
教育部(33657)
期刊
(104943)
经济(104943)
研究(74205)
中国(49364)
学报(40777)
科学(37734)
管理(37661)
(34843)
(30470)
大学(30440)
教育(30419)
学学(27957)
农业(25213)
技术(24947)
图书(21367)
(18541)
金融(18541)
业经(16756)
经济研究(16750)
财经(15546)
书馆(14672)
图书馆(14672)
科技(14343)
理论(14265)
技术经济(13803)
实践(13439)
(13439)
(13402)
情报(13193)
(13178)
共检索到371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郝春红  
特藏正逐步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图书馆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从特藏概念内涵演变发展着手,指出特藏概念内涵经历了“旧特藏-新特藏”的演变历程,并结合1982年至今的相关特藏研究成果,基于内容、技术和服务视角对近40年国内特藏研究进行了全方位回顾,重点回答了特藏是什么、如何开展特藏资源建设、数字人文技术如何应用于特藏建设及如何开展特藏服务等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研究启示,以期推动特藏研究进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舒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已经将众包模式引入了图书馆服务中。通过开展在线众包项目,邀请并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特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服务。实践证明,众包项目汇聚并利用了读者的认知盈余资源,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数字服务效能。本文介绍了国外公共图书馆通过众包开展各类资源数字化工作的案例,并以笔者参与的上海图书馆特色馆藏之晚清民国时期报刊全文数字化加工和服务众包项目为例,着重分析了影响众包项目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众包项目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建平  田宇  
通信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新的通信技术与服务替代旧的技术与服务。通过建立新旧通信技术与服务的扩散数学模型,深入讨论通信技术与服务的扩散过程、以及用户在向新的通信网络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正负网络效应。该研究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决策,制定正确合理的动态定价策略,使新的通信技术与服务快速扩散并逐步替代落后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长军  
广州地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状况不尽如人意,馆藏仅能满足日常运营的基本需要。文章对广州地区138所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情况开展问卷调研,应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加工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校类型、办学主体、所在地区和寄宿情况条件下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馆藏都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又以学校类别、所在地区和寄宿情况的差异最普遍和显著,这种馆藏和服务的不均衡,尤其以小学和走读学校图书馆的情况最为明显。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优化馆藏结构及提升服务水平的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顾小清  胡艺龄  
一、学习分析研究十年理解学习发生的机理一直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不同背景的研究者试图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理论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Siemens & Long, 2011),进而为重塑课程、教学方式或学习环境提供依据。学习分析技术正在诸多研究视角中逐渐显示其力量。它通过"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学生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用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的环境"(LAK, 2020)。这一视角的研究,如果以其学术共同体的成立及其举办的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彦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办公的必备设施。现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体现为通过档案利用活动,达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档案信息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目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山东省物价局课题组  陈充  宋善英  
建立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体系对于全面提升价格话语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山东省物价局组成课题组,对建立山东省价格指数体系的目的意义、可行性、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措施建议进行了广泛调研,对价格指数体系的构建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愈来愈重视社区的发展建设。厦门市原有的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已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厦门市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针对社区管理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服务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对厦门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琪  梁妮  
关键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秀娟  郭好春  
微信被腾讯公司2001年推出以来,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手机应用和社交软件。2012年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更是掀起了营销界的新革命,从此开启了微信营销的新时代,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推广,随着2016年底小程序的推出,微信在展会功能上的应用将更广泛,必将实现一站式的微信会展服务网络。本文将传统会展信息管理系统与微信现有的功能相结合,试图从信息传播功能、现场服务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和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四大功能出发,梳理微信在会展中的应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玉龙  栾婕  
本文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服务的概念入手,阐明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服务的意义,分析了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服务的政策建议对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楚舒  
借鉴技术创新采纳的TOE(技术—组织—环境)影响因素框架,对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整合(以下简称整合)的障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层面缺乏战略规划、激励机制缺乏、评价体系缺失等被认为是整合的主要障碍。对于障碍的消除,提出"技术—制度—参与者"相结合的消除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梅  刘东宁  
新农保提前8年实现全覆盖,所以新农保经办和服务能力受到极大挑战。现有经办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基层末端服务机制不顺,服务递送不畅,需要合理构建新农保经办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首先要建立省级统筹的经办服务体制,其次要充实末端服务基础设施,增加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把最基层与农民直接对接的服务做到实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邵明均  梁友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