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6004)
2022(5562)
2021(5279)
2020(4676)
2019(11468)
2018(11015)
2017(20594)
2016(11629)
2015(13565)
2014(13938)
2013(14195)
2012(13727)
2011(12631)
2010(12788)
2009(12145)
2008(12329)
2007(11056)
2006(9536)
2005(8675)
作者
(37114)
(31397)
(31219)
(29865)
(19561)
(15332)
(14394)
(12484)
(11658)
(11113)
(10652)
(10501)
(10049)
(9950)
(9928)
(9846)
(9806)
(9109)
(9039)
(8993)
(7876)
(7757)
(7755)
(7246)
(7068)
(7034)
(7000)
(6996)
(6425)
(6390)
学科
(51998)
经济(51957)
(29011)
管理(28352)
方法(25025)
数学(22314)
数学方法(22134)
(21888)
企业(21888)
(15615)
中国(13595)
(12862)
(12404)
地方(11847)
(11020)
贸易(11017)
(10684)
农业(10210)
业经(9503)
(9399)
(8023)
(7763)
(7739)
金融(7736)
银行(7718)
(7356)
(7288)
财务(7272)
财务管理(7246)
企业财务(6815)
机构
大学(174398)
学院(172826)
(72048)
经济(70498)
研究(66230)
管理(62156)
理学(53004)
理学院(52260)
管理学(51203)
管理学院(50872)
中国(50413)
科学(42904)
(38769)
(38488)
(36444)
研究所(33254)
(32048)
农业(30960)
中心(30232)
业大(30058)
(26931)
财经(24947)
北京(24677)
(23515)
师范(23276)
(23096)
(22576)
经济学(22014)
科学院(21230)
(20882)
基金
项目(112596)
科学(86458)
基金(80595)
研究(78273)
(72387)
国家(71822)
科学基金(58798)
社会(47341)
社会科(44682)
社会科学(44664)
(43709)
基金项目(43019)
自然(39383)
自然科(38390)
自然科学(38378)
(38260)
自然科学基金(37702)
教育(35804)
资助(33432)
编号(32070)
成果(26773)
重点(26566)
(25191)
(25042)
计划(22725)
(22681)
课题(22353)
科研(22315)
创新(21400)
大学(20608)
期刊
(80173)
经济(80173)
研究(50862)
中国(36445)
(35122)
学报(33529)
科学(28700)
(25862)
大学(23628)
农业(23271)
学学(22217)
管理(20516)
教育(16990)
(16441)
金融(16441)
技术(14339)
(13386)
经济研究(12888)
业经(12456)
财经(12420)
问题(11008)
(10737)
(10325)
(9670)
资源(9542)
国际(9251)
图书(9088)
技术经济(9059)
理论(8807)
世界(8535)
共检索到266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蒙非  杨萌  冯宇鹏  贾浩  李硕  宋英杰  陈阜  褚庆全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付杰  武兰芳  马军花  康华靖  
基于长期养分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长期养分亏缺条件下夏玉米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缺P和缺K会导致初始荧光Fo的增加,缺P、缺N会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降低,而缺K对其无显著影响。光合速率的大小变化表现出和ΦPSⅡ、ETR相似的规律,缺K的情况下光合速率与全NPK相比并没有显著降低,而缺N和缺P的处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缺P处理,下降了32.86%。通过对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有着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988。通过对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涛  李万春  汪李宏  岳文俊  马旭凤  姚雅琴  张富仓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水分亏缺对苗期和拔节期玉米根毛区皮层结构的影响,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有一定抗旱能力的高农901玉米种子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LS)、中度水分亏缺(MS)和重度水分亏缺(SS)4个处理,使其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65%~75%,55%~65%,45%~55%,处理结束后,分别取玉米根毛区(距离根尖端10cm)的根系样品制作半薄切片,常规甲苯胺蓝染色、番红-固绿和苯胺蓝荧光染色后,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皮层细胞以及内皮层马蹄形加厚的变化情况,用image pro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哲军  陶洪斌  赵海祯  刘惠民  王璞  卫霞  
通过模拟土壤水分亏缺试验,研究了玉米在土壤水分亏缺后光合生理的恢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光合生理在复水后30 d内均可以恢复正常生长。轻度亏缺处理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在复水后0~10 d可恢复正常,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在复水后10~20 d恢复正常,但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qN)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恢复相对较为缓慢。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玉米光合生理指标恢复滞后于轻度亏缺处理。轻度亏缺处理复水后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恢复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恢复在复水0~10 d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复水10 d后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世娟  诸叶平  孙开梦  鄂越  
利用"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对河北吴桥县小麦—玉米连作生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生育期的模拟值与实际值有很好的一致性;经分析,作物水氮环境与实际生产条件相符合;地上部干物质与实际干物质的增长趋势一致;模型对小麦的产量模拟值稍高于实测值,玉米的模块值低于实测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祥利  陶洪斌  李梁  王璞  
为了研究玉米农艺补偿技术,在旱棚控制条件下模拟土壤水分亏缺,研究花后不同阶段及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玉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水分亏缺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不同,吐丝15 d时玉米穗位叶的PSⅡ潜在活性和Fv/Fm均大于吐丝45 d;随着水分亏缺时间的延长,PSⅡ潜在活性、Fv/Fm和qP值逐渐下降,而qN值逐渐上升,不利于光能的转化,导致产量降低。而短期胁迫后对荧光影响不明显,玉米穗位叶光合能力下降不显著。花后不同阶段水分亏缺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灌浆中期至成熟期水分亏缺(T3)>全生育期水分正常供应(T1)>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水分亏缺(T2)>吐丝期至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振伟  刘素云  
对气象因子与梨叶片水分亏缺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与梨树各类枝叶片水分亏缺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证实了湿度、温度的影响,肯定了气压对短枝叶片水分亏缺的影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梨叶片水分亏缺的日变动态和季变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梨的生长季节前后期注意灌水对于减少水分亏缺,提高光合强度,增加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赵晓冏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2)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的40.99%和41.65%;(3)在空间变化上,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递增的趋势,河西区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4)近50 a甘肃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随有效降水量的下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近50 a甘肃省玉米干旱情况在不断加剧,只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制定有效的灌溉制度,才能保证农作物水分利用的时效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农作物用水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薛亚荣  康丽娟  王孟辉  
[目的]探究新疆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气候因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趋势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方法]文章选取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结果]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从相对湿润指数来看,玉米生育期表现湿润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积温的突变结果分别表明在1995年、1996年发生增加突变特征,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在1997年、2008年发生减少突变趋势;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气温、积温大致存在多个尺度的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尺度。[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建国  严昌荣  何文清  刘克礼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根据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1年(45 a)黄河流域93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量,研究黄河流域水分变化特点,尤其是水分亏缺时空格局。同时,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河流域区域的水分亏缺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水分亏缺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十分复杂,受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总体上,水分亏缺由北向南逐步递减,流域北部水分亏缺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流域水分亏缺在年际间的变幅具有增大趋势,在年内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春季、夏季的亏缺量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辉杰  高剑华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内逐年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资料,估算了全生育期、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水分亏缺量,分析了水分亏缺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序变化趋势以及水分亏缺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量最大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变率较小;各生育期以中期水分亏缺最为严重,且变率较小,生长前期和后期水分亏缺量较小,但变率较大。各生育期水分亏缺量均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由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所引起。全生育期和生长前期需水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生长后期则是由风速的减小和相对湿度的增大引起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晶  
本文以宁夏平原为案例,对天然状态下的农田水分平衡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定量研究,采用长系列(1961~2001年)、短时段(月)和多种作物类型(8种)相匹配的操作方法,建立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到了宁夏平原各个县域单元、各种作物、逐年、逐月的有效降水、盈水量、亏水量值。结果表明: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水分亏缺是宁夏平原天然状态下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特征;不同作物水分亏缺程度差异较大;宁夏平原未来农业发展必须推行"以水定产"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保美  周清  陈成国  杨玉霞  杨以健  
[目的]文章研究2007—2016年10年山东德州的耕作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和近50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方法]根据2007—2016年山东德州地区10个县、市、区,1967—2016年德州市德城区夏玉米生长季(6—9月)耕作层5cm、10cm、15cm、20cm平均地温,及同期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诊断方法。[结果](1)近10年德州地区各县市夏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平均地温、各月平均地温大部分呈上升趋势,临邑、夏津两县各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各层上升幅度最大值均出现在齐河,为2.33~2.80℃/10年。(2)同时段的地温高于气温,地气温差均为正值,5~20cm温差范围分别为1.1~2.0℃、1.0~1.7℃、0.8~1.5℃、0.6~1.3℃,各层地气温差最大的是庆云、宁津,最小的是武城。浅层地温与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近50年来,各月平均地温都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波动。6月份5cm、10cm平均地温在2004年发生了气候突变,7月份10cm平均地温在2005年发生了气候突变,8月份5cm至20cm平均地温在1981年均发生了气候突变。[结论]以上各月浅层地温气候突变前为相对偏冷期,突变后为相对偏暖期。该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夏玉米根系生长和充分吸收深层养分、水分,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夏玉米提高产量,降低生长季后期其他气象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勤  陈岩  刘永红  韩友学  毛双林  岳丽杰  刘禹池  梁南山  
【目的】为了解历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基本情况,从年度更替上分析审定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为今后四川省玉米育种及生产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了1985—2020年四川省审定玉米品种的审定数据,对亲本使用情况、主要农艺性状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6年间产量性状随年度更替上升趋势明显,每公顷年均增加227.55 kg;亲本重复使用率为60.1%;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年度间呈“W”形上下波动,总体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003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较2002年以前的显著提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容重、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5 cm、16.3行、36.4粒、30.9 g、746.1 g/L、73.06%、9.93%、4.59%、0.30%,部分性状随年度更替呈显著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四川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和适宜夏播机收的玉米品种偏少,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有待加强;四川审定玉米品种营养品质较好,但容重偏低,是今后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四川玉米品种产量提高主要依赖单株产量的提高, 大穗型品种仍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伟婷  于欢  曹胜男  陈长青  
【目的】探求黄淮海地区近20年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京津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区进行区域研究,利用该地区近20年长期观察的气候数据和夏玉米生产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与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近20年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区域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降水方面,该区东北部的京津-河北地区与山东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河北和山东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呈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