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1)
- 2023(11891)
- 2022(10667)
- 2021(10392)
- 2020(8636)
- 2019(20262)
- 2018(20105)
- 2017(37132)
- 2016(20735)
- 2015(23694)
- 2014(23587)
- 2013(23235)
- 2012(21530)
- 2011(19680)
- 2010(19640)
- 2009(17887)
- 2008(17614)
- 2007(14999)
- 2006(13031)
- 2005(11616)
- 学科
- 济(78458)
- 经济(78374)
- 管理(55053)
- 业(50520)
- 企(41602)
- 企业(41602)
- 方法(35542)
- 数学(30170)
- 数学方法(29767)
- 学(24232)
- 农(21313)
- 中国(21108)
- 财(17932)
- 业经(17055)
- 地方(16307)
- 环境(15366)
- 理论(14822)
- 和(14476)
- 农业(14221)
- 贸(14132)
- 贸易(14125)
- 易(13667)
- 教育(13550)
- 制(12799)
- 技术(11797)
- 划(11777)
- 融(11255)
- 金融(11249)
- 银(11201)
- 银行(11144)
- 机构
- 大学(295973)
- 学院(291213)
- 管理(112511)
- 济(109073)
- 经济(106543)
- 研究(104567)
- 理学(97469)
- 理学院(96248)
- 管理学(94304)
- 管理学院(93796)
- 中国(75242)
- 科学(69286)
- 京(64635)
- 所(54598)
- 农(52162)
- 研究所(50440)
- 财(48343)
- 业大(46757)
- 中心(46250)
- 范(42570)
- 师范(42147)
- 江(42051)
- 北京(41229)
- 农业(41134)
- 财经(39154)
- 院(37883)
- 经(35646)
- 州(34483)
- 师范大学(34440)
- 技术(31957)
- 基金
- 项目(204205)
- 科学(158663)
- 研究(147211)
- 基金(146296)
- 家(129286)
- 国家(128201)
- 科学基金(107902)
- 社会(89186)
- 社会科(84091)
- 社会科学(84065)
- 省(79844)
- 基金项目(78351)
- 自然(72217)
- 自然科(70418)
- 自然科学(70399)
- 自然科学基金(69107)
- 划(68739)
- 教育(67585)
- 编号(60192)
- 资助(59901)
- 成果(50054)
- 重点(46415)
- 部(44455)
- 发(43442)
- 创(42064)
- 课题(41954)
- 科研(39563)
- 创新(39271)
- 计划(38362)
- 大学(37681)
共检索到42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顺仙 张劲松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拓展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的21世纪初,应用创新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目前呈现出开展体系化、建构性学术研究的要求和趋势。通过"马恩经典文本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与阐释""马恩经典理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蔽与拓新""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追踪研判"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等概念范畴,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不过,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与绿色发展的需要,马恩生态哲学思想亟待加强三方面研究:基于"名实之辨"的概念范畴界定与创新研究;基于"源原之辨"的系统性、贯通性理论研究;基于全球视域的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其加强和拓新的主要路径:一是以"重读马克思"强化文本阐释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体系化研究;三是拓展和深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本土化体系建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顺仙 张劲松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拓展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的21世纪初,应用创新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目前呈现出开展体系化、建构性学术研究的要求和趋势。通过"马恩经典文本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与阐释""马恩经典理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蔽与拓新""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追踪研判"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理论主题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等概念范畴,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不过,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与绿色发展的需要,马恩生态哲学思想亟待加强三方面研究:基于"名实之辨"的概念范畴界定与创新研究;基于"源原之辨"的系统性、贯通性理论研究;基于全球视域的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其加强和拓新的主要路径:一是以"重读马克思"强化文本阐释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体系化研究;三是拓展和深化国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本土化体系建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海夫 段学品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生态思想有无"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表面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缺少关于生态危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在生态危机方面,但是,如果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深层的动因分析以及对未来关切的研究,可以确证的是,马恩理论中有着科学丰富的深生态思想,这种深生态思想同时蕴含着解决生态危机的批判性路径,其理论旨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认知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凝聚生态共识是理论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利 王俊涛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郎廷建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存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或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也不等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而是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交集部分,即马克思和恩格斯达成共识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文明思想上的共识,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自然界的先在性问题、人的起源问题、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问题、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看法的一致性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范式,揭示了现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路...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林祖华
改善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对当今中国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民生思想 人民群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向国成 刘晶晶 罗曼怡
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理论,可以发现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阐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而这被理论界称之为"斯密-杨格定理"。从思想史贡献和理论体系来看,这一命名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贡献。本文忠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著,开展了以下工作:(1)追溯思想渊源,梳理发展脉络,从思想史上阐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最完整地论述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思想;(2)阐明"两类分工"在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中的地位,并对"分工是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的范畴"提出新解释;(3)基于分工是"社会劳动的总体形态",解析分工的内在结构,提出以分工发展与市场扩展之间循环累积的相互促进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机制,以此为基础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分工发展 市场扩展 经济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其宏伟的理论大厦中尚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便是其中尚待挖掘的宝藏。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航运是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航运利用自然力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航运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航运与世界市场是马克思航运经济思想的三要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却是大量的、全面的、深刻的,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乃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最终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思想,即经济决定教育,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光学 王锡森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的,这其中包括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对人类自然观历史演进的考察,对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借鉴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具体体现在: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开放合作为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撷取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关系发展的相关理论,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城乡融合及其发展思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提;发展和协调布局生产力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础;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工农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推力。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思想 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京平 苏荣
近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价值观念偏差、道德意识低下等问题仍需引起足够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道德教育,以科学的理论引领道德教育实践,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高凤敏写作的《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一书,在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具体可归纳为三个特点: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人的自由发展贯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自由具有日常用语、身份认定、制度意义、科学与哲学四个层面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文本中具体是在哪个层面上使用自由一词,要看其具体语境。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发展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张人的自由意识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阶段,主张费尔巴哈的人的自由本质的异化、复归的人本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阶段,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的自由发展思想阶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城乡分离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城乡对立进一步强化。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而这一条件也是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它高扬了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验证了方法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对立的制度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规划,统筹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