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6)
2023(4706)
2022(4252)
2021(4063)
2020(3367)
2019(7987)
2018(7508)
2017(13483)
2016(7222)
2015(8492)
2014(8184)
2013(8240)
2012(8359)
2011(7671)
2010(7629)
2009(7322)
2008(7094)
2007(6015)
2006(5526)
2005(5233)
作者
(23915)
(20132)
(19956)
(19253)
(12850)
(9886)
(9026)
(8002)
(7705)
(7335)
(7055)
(6888)
(6618)
(6592)
(6458)
(6325)
(5959)
(5917)
(5903)
(5789)
(5099)
(5070)
(5025)
(4764)
(4603)
(4579)
(4558)
(4397)
(4150)
(4143)
学科
(34402)
经济(34373)
管理(19636)
(16162)
方法(14188)
(12596)
企业(12596)
数学(12352)
数学方法(12234)
环境(10375)
(10060)
中国(9945)
地方(9237)
(8272)
(7280)
(6670)
贸易(6665)
(6593)
(6480)
业经(5819)
地方经济(5733)
(5588)
农业(5466)
(5367)
金融(5367)
(5303)
(4768)
(4659)
银行(4630)
规划(4536)
机构
大学(108902)
学院(106179)
研究(47894)
(46978)
经济(46134)
管理(36045)
中国(35806)
科学(30489)
理学(30477)
理学院(30010)
管理学(29346)
管理学院(29187)
(26149)
(24714)
研究所(23914)
(23881)
中心(21001)
(20011)
农业(19298)
业大(18017)
(17482)
(16533)
北京(15865)
财经(15231)
(15089)
科学院(14925)
师范(14841)
经济学(14793)
(14611)
(13993)
基金
项目(72450)
科学(56196)
基金(53347)
(49450)
国家(49086)
研究(47904)
科学基金(40193)
社会(30889)
社会科(29190)
社会科学(29177)
基金项目(27836)
(27776)
自然(27364)
自然科(26656)
自然科学(26645)
自然科学基金(26185)
(24129)
资助(22516)
教育(21347)
重点(17927)
编号(17099)
(16447)
(16081)
计划(15022)
(14553)
科研(14461)
成果(14242)
创新(13808)
国家社会(13426)
科技(13320)
期刊
(53116)
经济(53116)
研究(34426)
中国(25983)
学报(23007)
(20616)
科学(20038)
大学(16788)
学学(15747)
(15154)
管理(14514)
农业(14401)
教育(10566)
(10007)
金融(10007)
经济研究(9423)
(8442)
财经(7928)
技术(7917)
国际(7449)
(7319)
资源(7135)
(6960)
问题(6678)
世界(6633)
业经(6484)
业大(6251)
图书(5999)
(5898)
农业大学(5263)
共检索到17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锦前  钟威  蔡永久  龚志军  温新利  
为探究太湖流域中型湖泊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以太湖流域上游长荡湖和滆湖为研究对象,基于近期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其演变特征。2017~2019季度监测结果显示:两湖主要污染物为总氮(TN,劣V类)、总磷(TP,Ⅲ类~Ⅴ类)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Ⅱ类~Ⅳ类),水体营养水平介于轻度~中度富营养之间。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遥感解译,分析了两湖1990~2019年TN、TP变化情况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05年,两湖水质持续恶化,综合水质类别由Ⅲ类变为劣V类;(2)2006~2014年,两湖水质波动较大,此阶段主要受一系列生态修复政策(包括围网拆除、湖区餐饮业整治、入湖氮磷削减示范工程等)影响;(3)2017~2019年,两湖TN和TP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水生植物物种丰度和覆盖度急剧下降。尤其是滆湖,2016年后沉水植物近乎消失,主要优势种由沉水植物黄丝草演变为现在的挺水植物芦苇。相关性分析显示: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水产养殖是两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但两湖TN、TP与围网面积二者间并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现阶段长荡湖和滆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应遵循“控源—削减—修复”的原则,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加大湖滨带保护力度,实施生态修复,构建草型生态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1990~2000年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此相关关系对未来30年太湖水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研究成果推断: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在未来30年内可能将发生较大变化,农业及生活污水所占的比重可能会持续增加,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因此,建议在开展针对工业点源污染而采取的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点源与面源相结合”,以利于太湖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靳晓莉  高俊峰  赵广举  
太湖流域历来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之一。分析了流域近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环境变化,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社会经济预测基础上对水环境未来演变做了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太湖流域GDP年均增长率为11.6%,城市化率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作物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与此同时,超标河长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上升了23个百分点,太湖水质20年来下降了两个级别;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流域用水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生活用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工业产值增加有下降趋势,而生活污水排放量却大幅上升,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和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越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玮娟  王旭  史璇  
三口河系是联系长江与洞庭湖的纽带,是洞庭湖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江湖关系演变呈现出新的特征,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该地区代表站南咀站和杨家垱站长系列水文水质资料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从年际与年内两个尺度,系统探讨了三口河系地区水环境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三口河系地区水质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年内TN、高锰酸钾指数表现为丰水期小,枯水期大,而TP表现为丰水期大,枯水期小的演变规律。然后从影响水量与水质两方面的因素,分析了该地区水环境演变的驱动机制,最后从水利工程的建设、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法律法规与节水宣传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洞庭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熊满辉  任泷  徐东坡  
基于2016—2020年太湖10个鱼类采样站位和33个水环境站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共在太湖调查发现鱼类56种,主要优势种为刀鲚、鲫、鲤,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9219.28、1698.78和1075.27。太湖87.9%的鱼类全长在200mm以下,88.2%的鱼类体重在50g以下。2016年以来,共在太湖发现鱼类68种,太湖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与主要水环境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太湖外排水量、人工增殖放流对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需结合太湖水环境状况建立太湖鱼类精细化捕捞方案及鲢鳙鱼增殖放流方案,引导太湖鱼类群落结构恢复并最大程度发挥太湖鲢鳙鱼控藻潜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宜进  熊安元  姜彤  王学雷  
通过分析不同强度降水量(大于75百分位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下同)对应降水日数,研究了长江流域1951~2000年逐年和年代际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大于7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上游以及中游的北岸增加趋势最显著,四川盆地是唯一显示减少趋势的地区。同样,大于9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中游和下游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增加趋势,呈现减少趋势的仍然是四川盆地,并略向其北方延伸。详细分析每10年的平均降水日数的距平发现,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最大的正距平集中在中游的1980s、1990s和下游的1980s。最大的负距平也是在中游地区,发生在1950~1979年。因此,中游的降水日数增加的幅度最大。对于大于95百分位降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梅  孙德生  
为了全面掌握湖库的水质状况与污染现状,本文对其进行了水质污染特征、水质现状和湖泊富营养化状况3个方面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其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湖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枯水期水质状况为良好,平、丰水期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营养状态属中营养。对湖库的3个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进行趋势分析得出:断面1在枯水期呈下降趋势,平、丰水期无明显变化(波动);断面2和断面3在枯、平、丰水期均无明显变化(波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濮培民  
利用洪泽湖及其淮河入湖河段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洪泽湖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了"八五"、"九五"期间洪泽湖水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规律;通过对淮河干流、省界河流代表站及全流域国家基本站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表明,全流域水质恶化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遏止,水质有所改善,但波动性大,部分河段特别是省界河流污染仍然较严重,集中排污所引起的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近几年"达标排放"等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淮河、洪泽湖水变清",依然"任重道远";淮河流域位于温度变化的南北过渡带,当属于我国最大的Ecotone(生态交错带)类型之一,建议基于其Ecot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  吴丹  刘凡  贺纪正  邱炳文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响,已超过Ⅲ类水标准,水体功能退化;菱角湖、牛巢湖、筲箕湖、喻家湖、汤林湖和后湖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在Ⅰ~Ⅲ类之间,个别指标严重超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洋  张玮  潘宏博  顾琬雯  郝瑞娟  熊春晖  王丽卿  
为研究滆湖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对该湖轮虫群落和相关环境因子按季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轮虫23属55种,富营养化指示种44种。全年优势种为:矩形龟甲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广布多肢轮虫、长肢多肢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和前节晶囊轮虫。轮虫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820.0 ind./L和2.93 mg/L。季节上,秋季密度(3 555.0 ind./L)最高,春季生物量(6.31 mg/L)最高;空间上,南部密度(2 655.0 ind./L)最高,北部生物量(3.26 mg/L)最高。轮虫群落在季节上差异较大,而在空间上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总氮和COD_(Mn)是对滆湖轮虫群落结构变化起关键性作用的非生物因子。另外,通过轮虫优势种指示种和轮虫多样性指数等参数,得出2013年滆湖营养程度为富营养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基于1983和2013年两次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植被调查结果发现,30年来鄱阳湖水生植被呈退行性演变。主要体现在:(1)水生植被面积大幅缩减,沉水植被面积减少37.7%,菱等敏感物种面积减幅为87.6%;(2)群落结构简单化,组成物种由5~8种下降至3~5种,苦草替代竹叶眼子菜成为优势物种;(3)生物多样性降低,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驱动此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1)长期持续的低枯湖水位压缩了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间;(2)湖水氮磷浓度增加恶化沉水植被的生境;(3)洪水灾害干扰沉水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诱发沉水植被演替;(4)过度的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损害沉水植被。为了遏制退行性演变趋势、保护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健康,建议采取有力的湖泊管理措施,将人类活动控制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文荪  丁惠君  许新发  
通过收集整理鄱阳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资料,运用PSR模型、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确定鄱阳湖现状年的水生态安全度并预测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业化肥施用量、万元GDP用水量、鄱阳湖水质、钉螺面积等指标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有较大影响;鄱阳湖现状(2005年)水生态安全度为0.513 3,属于"基本安全";2010年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度为0.565 1,较2005年有所提升,但仍属于"基本安全"的范畴;近期内,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度将在"基本安全"的范畴内波动。随着湖区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若维持现有的保护力度,则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通铨  刘鸿雁  喻阳华  
红枫湖是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自2007年集中治理以来,水质不断好转,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对红枫湖流域7个断面及4条入湖支流水质进行监测,研究2003~2012年1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和2013年年内变化趋势,并对引发水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红枫湖水质急剧恶化,从Ⅲ类降到劣Ⅴ类;经过6年的集中治理,水质提升至目前的Ⅲ类、局部Ⅱ类,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受内源污染和外源生活污染等影响,部分断面仍存在TP、NH3-N、COD等超标现象。湖库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雨及气温影响,在6月和7月出现轻度富营养化,其余月份均处于中营养状态。红枫湖4条入湖支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太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4~2006年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余年来太湖流域降水量呈较弱的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降水增加显著;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北部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M-K倾斜度值为-0.99%/10 a;春、秋季相对湿度都显著减小,而夏季减小幅度较弱,冬季减小现象不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增高趋势显著的特点,冬、春季增温显著;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为以平湖和溧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上升趋势最小,以上海为中心地区上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利用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和2010—2020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揭示了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预测了未来10 a青海湖水位可能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 a来青海湖水位在波动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近5 a持续上升为近50 a来首次出现,不仅使水位持续下降趋势趋缓,同时使水位变化的短周期趋弱而较长周期趋强;青藏高原季风增强使青海湖流域气候暖湿化,而降水量增加和气温升高则使入湖径流量增加,进而引起了青海湖水位近5 a来的持续上升;据综合统计方法预测和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预测结果,2010—2020年青海湖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