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7)
- 2023(11034)
- 2022(9557)
- 2021(8972)
- 2020(7663)
- 2019(17908)
- 2018(17287)
- 2017(33021)
- 2016(18364)
- 2015(20891)
- 2014(20778)
- 2013(20794)
- 2012(19632)
- 2011(17971)
- 2010(18027)
- 2009(17209)
- 2008(17255)
- 2007(15386)
- 2006(13520)
- 2005(12251)
- 学科
- 济(75830)
- 经济(75749)
- 管理(49545)
- 业(48558)
- 方法(36937)
- 企(36810)
- 企业(36810)
- 数学(33430)
- 数学方法(33175)
- 中国(22605)
- 农(22566)
- 财(19978)
- 贸(17742)
- 贸易(17737)
- 易(17318)
- 学(16770)
- 业经(15285)
- 制(15273)
- 农业(14566)
- 银(13280)
- 银行(13212)
- 地方(12666)
- 行(12627)
- 融(12099)
- 金融(12097)
- 务(11681)
- 财务(11663)
- 财务管理(11628)
- 环境(11108)
- 企业财务(10974)
- 机构
- 大学(275996)
- 学院(273314)
- 济(114785)
- 经济(112607)
- 管理(100966)
- 研究(97166)
- 理学(87474)
- 理学院(86421)
- 管理学(84936)
- 管理学院(84439)
- 中国(73621)
- 科学(62240)
- 农(59028)
- 京(58182)
- 财(52651)
- 所(51847)
- 农业(47505)
- 研究所(47443)
- 业大(47435)
- 中心(43862)
- 财经(42176)
- 江(40433)
- 经(38356)
- 北京(36474)
- 经济学(35708)
- 范(34444)
- 师范(33937)
- 院(33870)
- 经济学院(32636)
- 州(31628)
- 基金
- 项目(181292)
- 科学(140283)
- 基金(131497)
- 研究(124469)
- 家(118198)
- 国家(117227)
- 科学基金(97313)
- 社会(79033)
- 社会科(74923)
- 社会科学(74895)
- 省(70637)
- 基金项目(70146)
- 自然(64843)
- 自然科(63296)
- 自然科学(63269)
- 自然科学基金(62171)
- 划(60921)
- 教育(57164)
- 资助(53749)
- 编号(49289)
- 重点(41656)
- 部(40392)
- 成果(39817)
- 发(38901)
- 创(37449)
- 计划(36036)
- 科研(35995)
- 创新(35202)
- 课题(33816)
- 教育部(33601)
- 期刊
- 济(121269)
- 经济(121269)
- 研究(78192)
- 学报(53177)
- 农(52626)
- 中国(51950)
- 科学(44823)
- 财(39755)
- 大学(38227)
- 学学(36358)
- 农业(35633)
- 管理(34076)
- 融(25332)
- 金融(25332)
- 教育(23831)
- 财经(21044)
- 技术(20997)
- 经济研究(20834)
- 业经(20324)
- 业(19304)
- 经(18061)
- 问题(17300)
- 贸(15908)
- 版(14631)
- 技术经济(13919)
- 理论(13821)
- 商业(13772)
- 业大(13768)
- 国际(13542)
- 统计(12932)
共检索到403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昊儒 毛丽丽 梅旭荣 刘月娥 郝卫平
[目的]根据粮食产量波动特征,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物质装备)、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政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1978—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与层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波动周期各影响因子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度。[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完整的6个波动阶段,平均波动周期为6年;(2)除1994—2000年,各波动周期的粮食产量受科技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影响日益显著,影响度从1978—1981年的37. 0%增加到2006—2010年的48. 3%,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呈减弱趋势;(3)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波动性增加的规律,2006—2010年影响度达到24. 9%;(4)农业生产条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科技因素基本持平,此后,除1994—2000年,与科技因素的影响度差距越来越大,到2000—2006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度仅为16. 6%,其中,耕地面积的影响度下降最多,到2006—2010年,影响度仅为1. 1%;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小,且较为稳定,除1985—1988年影响度达到24. 3%,其余波动周期均在8. 7%~12. 4%之间,2006—2010年影响度为10. 2%。[结论]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加强对农业机械指导的"重科技"举措比单纯增加后备耕地数量、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的"靠资源"发展更为有效;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马赞甫
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和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对贵州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9.83%和40.17%;粮食单产总体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各种粮食作物自身单产水平的提高,其对贵州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高达73.79%,而粮食生产内部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13.96%,但结构调整对贵州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且"十五"以来结构调整的贡献率表现为正;在众多影响贵州粮食单产的因素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旱灾率和结构变动协调性系数,且均表现为负,表明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种植替代必须慎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晶 刘士星 周海川
本文以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基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国际粮食产量波动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短期内国际粮食产量的波动是由于自身冲击的影响造成的。具体而言,美国、欧盟和巴西的粮食产量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小;非洲缺粮国尼日利亚、肯尼亚、马拉维、尼日尔、卢旺达和苏丹的粮食产量,短期内受美国、欧盟和中国冲击的影响明显,长期来看其他国家冲击的影响成为产量波动的主导因素;随着滞后期增加中国、埃及、印度、秘鲁和巴基斯坦的粮食产量受其他国家冲击的影响逐渐增大,自身调控能力逐渐减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越杰 王军
本文利用1982—2005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后从稳住粮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周期波动 粮食产量 吉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赖红兵
粮食产量水平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借助HP滤波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粮食产量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且波动又呈现出周期性规律特征。同时,为了探讨粮食结构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粮食产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水稻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显著,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结构 波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坤 程翠青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问题,它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当前美国中西部农业区正在遭受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造成这一地区的玉米和大豆产量锐减,并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警钟再度敲响。事实上,美国的粮食减产已经推动国际粮价大幅上扬,给粮食进口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婵娟 徐学荣
本文基于200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国粮食价格指数月度数据,采用通径分析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成本、市场需求、金融因素、国际市场以及政策五个因素对粮食价格的直接作用效果和间接作用效果,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动态冲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需求、货币供应量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价格有正向直接影响;成本、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粮食价格有负向直接影响。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粮食产量变化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往对粮食产量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单时间尺度上 ,对多时间尺度的研究很少。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 ,对近 5 0年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 5 0多年江苏省粮食产量生产大致经历了 5个阶段 ;②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 5年、1 3年和2 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同时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 ;③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 1 3年和 2 5年的主要周期 ,并以 2 5年周期最为显著 ;④综合三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 ,无论是大尺度...
关键词:
江苏省 粮食产量 小波分析 特征时间尺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斌 蒋俊朋
本文将变异系数法应用于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离差系数等指标来研究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规律,运用1980—2004年的数据对我国粮食产量波动的时间特征和省际间粮食产量地区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立体的实证系统分析,这对于有效利用区际、省际之间粮食相对丰缺的特点实现粮食区域平衡、减少区域内粮食产量过度波动造成损失和冲击、制定有效的粮食生产和市场调节政策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蕾
本文在收集整理粮食产量和物价指数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61-2011年粮食产量波动与物价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波动和物价波动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意义上,两者具有非对称性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物价波动会和粮食产量波动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在对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量波动 物价波动 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石磊 王学真 高峰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性日益加剧,而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关联性增强,由此,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将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文章从影响价格的基本面因素供给和需求角度着手,分别考察国际粮食供给波动和国际粮食需求波动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林林 金彦平 张安良
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基,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深入研究粮食价格的波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我国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思路。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特点,并采用灰关联法测度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之后得出结论如下: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国内成本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和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而粮食供给量与需求量并不是导致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粮食价格 波动 影响因素 灰关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学真 公茂刚 吴石磊
本文将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并且考虑了恐慌性购买和煽动远景悲观预期的热钱大举进入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系统地考察了各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各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前期粮食价格波动、粮食供给波动、粮食需求波动和热钱波动。其中,粮食市场基本面因素的波动,即粮食供给波动和粮食需求波动是主要原因,且相对来说,粮食供给波动的影响更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性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