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0)
- 2023(7625)
- 2022(6856)
- 2021(6514)
- 2020(5723)
- 2019(13651)
- 2018(13074)
- 2017(24674)
- 2016(13771)
- 2015(15829)
- 2014(16113)
- 2013(16175)
- 2012(15659)
- 2011(14225)
- 2010(14236)
- 2009(13500)
- 2008(13715)
- 2007(12078)
- 2006(10432)
- 2005(9404)
- 学科
- 济(63203)
- 经济(63153)
- 业(34296)
- 管理(33079)
- 方法(29508)
- 数学(26439)
- 数学方法(26208)
- 企(24599)
- 企业(24599)
- 农(19113)
- 中国(15931)
- 地方(15867)
- 财(14003)
- 学(13941)
- 农业(12894)
- 贸(12411)
- 贸易(12407)
- 业经(12032)
- 易(11962)
- 制(10149)
- 和(9196)
- 环境(9020)
- 融(8960)
- 金融(8958)
- 银(8392)
- 银行(8363)
- 行(7974)
- 地方经济(7905)
- 务(7548)
- 财务(7532)
- 机构
- 大学(204001)
- 学院(202199)
- 济(86811)
- 经济(84934)
- 研究(76255)
- 管理(74632)
- 理学(64075)
- 理学院(63194)
- 管理学(62008)
- 管理学院(61621)
- 中国(55754)
- 科学(48266)
- 京(44054)
- 农(42344)
- 所(40636)
- 财(37603)
- 研究所(37104)
- 中心(34957)
- 业大(33941)
- 农业(33694)
- 江(31707)
- 财经(29753)
- 范(28586)
- 师范(28306)
- 北京(27666)
- 经济学(26919)
- 经(26898)
- 院(26779)
- 州(25017)
- 经济学院(24473)
- 基金
- 项目(134989)
- 科学(105258)
- 基金(97271)
- 研究(95451)
- 家(85994)
- 国家(85313)
- 科学基金(71559)
- 社会(59962)
- 社会科(56783)
- 社会科学(56763)
- 省(54830)
- 基金项目(52249)
- 自然(46979)
- 自然科(45837)
- 自然科学(45822)
- 划(45505)
- 自然科学基金(44986)
- 教育(43451)
- 资助(40090)
- 编号(38471)
- 成果(31271)
- 重点(31176)
- 发(30450)
- 部(30136)
- 创(27446)
- 课题(26987)
- 科研(26391)
- 计划(25994)
- 创新(25874)
- 教育部(24977)
共检索到306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霞 汤瑛芳 沈慧
[目的]文章以1991—2016年甘肃省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现状格局、生产比较优势、变化规律以及在全国的竞争地位,为甘肃省马铃薯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马铃薯主食化及三产融合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效率优势、综合比较优势、集中度和区位熵等研究方法。[结果](1) 1991—2016年甘肃省马铃薯生产的SAI、EAI、CAI均大于1,在全国马铃薯生产中具有重要位置,整体竞争力较强,区域优势明显;(2)甘肃省马铃薯在种植空间上呈现向中部地区集中的态势;(3)马铃薯生产效率优势相对较集中,效率优势指数多集中在0. 8~1. 4之间;(4)各市州马铃薯种植的CAI与SAI的变动趋势具有一致性,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的"极化效益"提升;(5)马铃薯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6)兰州、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12个市的马铃薯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结论]构建扶持马铃薯生产的长效机制,树立"一个理念"、实现"五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由马铃薯生产大省到产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三信
简述了甘肃省中部高淀粉型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河西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陇南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三大优势区域马铃薯生产和小区域特色马铃薯生产的地域范围、资源优势、生态条件、生产水平、耕作制度、应用品种,展望了各区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甘肃省 马铃薯生产 优势区域 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王恒炜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阳 朱立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造成农村落后的关键因素。中国是马铃薯的生产大国,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2014年对甘肃省定西市样本农户马铃薯种植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生产马铃薯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低,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其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家庭纯收入、马铃薯的种植比例和引进新品种3个变量在0.01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户主的年纪在0.05水平下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马铃薯的收购价格、农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珊珊 王德勇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评价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比较优势。通过与全国其他马铃薯主产省份的横向比较,与黑龙江省其他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横向比较和1991~2006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比较优势的纵向比较发现,黑龙江省马铃薯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生产效率优势,不具有生产规模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有所减弱,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优势减弱。黑龙江省马铃薯具有生产经验、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加工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应该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扩大马铃薯的生产规模,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培育黑龙江省马铃薯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黑龙江省 马铃薯 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正强 岳云 赵小文 陈炳东 葛玉冰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文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了甘肃省下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是完善良繁体系,提高脱毒种薯和良种应用率;扶持脱毒种薯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对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实行补贴;支持马铃薯良种贮藏设施建设;建立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单产水平;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培育中介组织;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
甘肃 马铃薯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达存莹 岳云 贾秀苹
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关键词:
甘肃 马铃薯 产业现状 主粮化 发展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泽颖 孙君茂 郭燕枝
[目的]种植户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主体,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认知程度关系病虫害是否能得到有效防控。在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马铃薯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与种植规模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认知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甘肃省马铃薯之乡——定西市3县24村的362位马铃薯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户都不了解病害和虫害发生规律、仅了解病害或虫害发生规律、都了解病害和虫害发生规律等3种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和种植规模均对种植户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认知产生正向显著的影响,与种植规模相比,受教育程度更明显地促进种植户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认知。[结论]提高种植户的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推动马铃薯适度规模化种植可能是提高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认知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善军 何英彬 罗其友 蔡为民 王卓卓 段丁丁
[目的]基于我国马铃薯总产高、单产低的现状,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背景下,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和马铃薯生产资源配置,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方法]文章对全国范围内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行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的方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3个方面对我国各主产省份的马铃薯进行生产优势差异分析。[结果]效率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黑龙江、辽宁、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江西、福建和广东有明显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综合比较优势方面:相比全国平均水平,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福建有明显优势。最后,从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差异的原因。[结论]提出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完善马铃薯市场体制、加大新品种和技术推广力度等建议来提高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萍 牛旭斐 蒲明芳
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定西地区为例,以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定西 马铃薯 价值链 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张邦林 赵有彪
[目的]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方法]文章运用资源禀赋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和牛奶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和张掖市肉牛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和白银市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甘南州、张掖市、临夏州、金昌市和酒泉市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和武威市生猪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论](1)甘肃省目前主要畜产品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各优势产区可依托资源、技术集聚要素,使区域内畜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优势,积极走好产业化之路。(2)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草食畜产品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应充分结合区域自然、气候、草原、牲畜等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牛羊肉品牌,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书珍 陈泰祥 季绪霞 杨成德 陈秀蓉
通过对甘肃省岷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窖藏干腐病的病原形态学鉴定,明确了其主要病原有7种,分别是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孢菌(F.solani)、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及3个待定种Fusarium spp.,其中茄腐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为主要病原,分离频率分别为41.67%和28.57%,且尖孢镰孢菌和木贼镰孢菌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属甘肃省首次报道。在窖藏期间使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浓度为1.25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耀宗 王伟
本文分析了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具有的生产规模、储存加工设备和市场营销等基础,独特的气候资源、土地空间资源、交通运输条件、品质品牌等优势;以及品种老化、管理方式粗放、贮藏能力不足、薯户组织分散,深加工能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从产业规划,品种更新、产品结构优化,栽培管理和引进技术,专业组织,利益分配机制,产业链和深加工能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提出了促进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石培基
基于甘肃省87个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聚类结果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指数、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甘肃省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县际差异较大,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县区全部位于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流域;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态势。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泽颖 郭燕枝 王小虎
[目的]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掌握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数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方法]基于362个定西市商品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从不同教育文化水平对马铃薯种植户了解马铃薯主粮化及其市场信息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市场信息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种植户一般通过两个市场信息渠道获悉马铃薯主粮化,其中,政府宣传为主要渠道。教育文化水平对渠道数量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文化水平越高,农户掌握的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农户为村干部、加入产业组织、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了解程度高、所在村网络通讯良好有助于他们从更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结论]因此,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的了解程度,加大支农投入,完善网络通讯设施,引导农户加入产业组织可能是促进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增加市场信息渠道了解马铃薯主粮化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