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1)
2023(7122)
2022(6441)
2021(6172)
2020(5345)
2019(12937)
2018(12392)
2017(23209)
2016(12982)
2015(15043)
2014(15486)
2013(15439)
2012(14801)
2011(13569)
2010(13639)
2009(12950)
2008(13002)
2007(11334)
2006(9743)
2005(9000)
作者
(39984)
(33846)
(33728)
(32333)
(21294)
(16493)
(15566)
(13254)
(12701)
(12001)
(11508)
(11439)
(10923)
(10777)
(10725)
(10641)
(10419)
(10013)
(9765)
(9716)
(8532)
(8299)
(8167)
(7714)
(7693)
(7679)
(7571)
(7454)
(6826)
(6764)
学科
(58703)
经济(58655)
管理(31832)
(31639)
方法(26368)
数学(23790)
数学方法(23553)
(22843)
企业(22843)
(17683)
(15750)
中国(15657)
地方(14374)
(13293)
农业(12085)
(11551)
贸易(11545)
(11145)
业经(10315)
(9872)
土地(9340)
(8466)
环境(8250)
(7711)
银行(7671)
(7627)
金融(7625)
地方经济(7548)
(7312)
(7222)
机构
大学(190335)
学院(188534)
(78104)
经济(76411)
研究(71623)
管理(69512)
理学(59125)
理学院(58297)
管理学(57184)
管理学院(56819)
中国(54188)
科学(46628)
(42072)
(39814)
(38258)
研究所(35080)
(34080)
中心(33170)
业大(32166)
农业(31583)
(29592)
财经(26789)
北京(26386)
(26222)
师范(25961)
(25784)
(24235)
经济学(24004)
(23174)
科学院(22443)
基金
项目(126239)
科学(97424)
基金(90499)
研究(88055)
(81128)
国家(80512)
科学基金(66493)
社会(54317)
社会科(51370)
社会科学(51351)
(48899)
基金项目(48420)
自然(44395)
自然科(43209)
自然科学(43193)
(42640)
自然科学基金(42372)
教育(39889)
资助(37099)
编号(35892)
重点(29597)
成果(29208)
(28032)
(27893)
(25386)
课题(25084)
计划(24940)
科研(24807)
创新(23997)
大学(22850)
期刊
(85874)
经济(85874)
研究(53935)
中国(41474)
(35505)
学报(34890)
科学(31618)
(26981)
大学(24747)
农业(23623)
学学(23259)
管理(22411)
教育(17602)
(16063)
金融(16063)
技术(15947)
经济研究(13715)
业经(13595)
(13537)
财经(13057)
资源(11953)
问题(11928)
(11333)
(10277)
(10262)
图书(10178)
技术经济(9540)
理论(9092)
国际(8927)
统计(8794)
共检索到288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杰  曾源  朱亮  郑朝菊  高文文  赵新峰  赵旦  吴炳方  
基于1990、2000、2005、2010和2015年五期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遥感数据,利用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综合分析了近25 a三峡库区土地覆被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覆被以森林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1. 45%和24. 58%; 1990~2015年三峡库区人工表面、湿地、森林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增长明显,耕地、灌丛和草地的面积整体减少,区域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人工表面是最为活跃的土地覆被类型,其次是湿地和耕地;前10 a三峡库区人工表面占用耕地较为突出,后15 a土地覆被类型转换主要为森林、灌丛和耕地转为人工表面和湿地;三峡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迁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导致人工表面不断扩张,水库蓄水导致湿地面积迅速增加,农业结构调整促使园地面积扩张。三峡库区近25 a来,在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状况趋于改善,库区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后三峡时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少军  邵景安  邓华  张仕超  
[目的]为更加科学地分析区域土地利用驱动力机制、整体情况以及时空关系,支撑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战略实施,文章立足于县域尺度,使用三峡库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投影寻踪模型探寻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分异格局与驱动机制。[结果](1)土地利用驱动力呈现出空间地域的稳定性和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且驱动机制逐渐由"生计—经济"主导驱动型转变为"多元协同"驱动型;(2)库尾重庆主城区附近及库首宜昌市区周围土地利用驱动力较强,表现为城镇用地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磊  董立新  吴炳方  周万村  
介绍利用定量遥感监测手段,开展10年间三峡库区土地覆盖监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在1 50 000尺度下划分38类土地覆盖类型,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和模糊判别的手段开展土地覆盖的信息提取。通过监测分析,三峡库区在2002年耕地总量占总面积43.93%,森林面积占29.03%,与1992年对比,耕地面积减少1.13%,森林面积减少0.13%,灌木林增加了0.58%。影响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是城市扩展、库区移民、生态环境政策等原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文章基于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92~2012年间驱动三峡库区森林面积和森林平均斑块面积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森林面积与平均斑块面积均有显著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357和-0.346;林业投资完成额对森林面积与格局均有显著正相关,弹性系数为2.269和0.158。一方面,城镇人口增长引起对住房、交通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加大,导致森林资源受到城镇化建设用地的挤压;另一方面,受宏观林业政策影响,大量非林地转化为林地,森林面积明显增加,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减轻。因此,在"后三峡"时期,应注意城镇化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集约性,同时,更应注重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成果的巩固,有效实施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蓄积量,优化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许宁  郝银  饶彩霞  
利用1995、2000和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解译结果分析了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格局,三峡库区建设用地总量上升,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长率不一致,库区水面在增加;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相关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分布,各地类的动态度与变化速度存在空间上的差异;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特征,景观的多样性在增加,而景观的破碎度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时景观优势度的变化不大,耕地景观的优势逐渐被多样性景观特征所替代。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典型载荷,找出各典型变量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借此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范莉  孙杰  何永坤  董新宁  任永建  
利用三峡库区17个气象站1961~2008年各气象要素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库区近48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局地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近48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库区增温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且有加快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显著。从平均最高/低气温来看,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显著。年平均、秋季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显著。年降水量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减少趋势,秋季减少趋势显著。年、冬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均显著减少。年、夏季和冬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四季的平均风速都呈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均为线性减少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大雨和暴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德生  吴昌广  周志翔  肖文发  王鹏程  
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32个气象站点1960~2006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近50a来的气温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近50a来三峡库区气温变化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13℃/10a;其中1960’s~1980’s末存在一个缓慢降温过程,1980’s末后快速增温。(2)三峡库区各季节平均气温变化过程与年气温变化过程相似,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增温率分别为0.10、0.005、0.19和0.21℃/10a,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对库区年平均气温上升的贡献率最大。(3)年均气温跃变出现在1996年,春、夏、秋、冬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静  吴昌广  周志翔  肖文发  罗翀  
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以1988、2000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库,应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三峡库区植被覆盖信息,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动态度及动态变化趋势状态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库区近20 a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 a来植被覆盖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在减缓。但库区内乔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且变化量较大,而灌木林面积呈现上升趋势。(2)1988~2000年植被覆盖类型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针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阔叶林和耕地,转出类型为耕地和灌丛;阔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灌丛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刘爱霞  刘庆  吴剑  
研究目的:分析开县耕地变化及驱动力,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提取两组主成分并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因子的载荷矩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耕地变化驱动模型。研究结果:开县耕地面积数量30年来一直呈减少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子:年末总人口、牧业产值、水果产量、城市化率、公路通车总里程、林业产值等。研究结论:开县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传统的农耕生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预测了开县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耕地面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彦随  璩路路  
中国三峡工程建设造就了三峡库区、带来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探究三峡库区用地格局及其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创新人地系统调控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1990~2020年三峡库区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利用空间探测、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近30年三峡库区用地格局变化,探明了主导驱动机制和实现库区人地系统协调路径。研究表明:(1)近30年来三峡库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体景观,平均占比分别为37.64%、47.12%,建设用地占比<2%,林地、草地、水域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占比高达60%。(2)研究区以长江为带状中心向边缘地带,各用地类型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林地占比增多,连接度降低,形状趋于规则并呈整体化趋势,而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破碎但聚集度增强。(3)1990~2020年间,研究区耕地、草地分别减少4.01%、21.27%,林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2.48%、477.4%,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多样性升高,在以人文和政策因素为主的驱动下,表现为生态恢复趋势,总体呈现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变,人地关系也从不协调的矛盾状态趋向协调共生。(4)三峡库区实现人地系统协调路径为创新“三化”(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战略体系,优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地域空间重构与功能整合,实现“三态”(质态、形态、业态)相对平衡;创设立体生态产业化区域集成路径,推动库区人地系统耦合与协调发展;创建库区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体系,推进监测网络化、地理工程化、决策智能化;构建关键要素地段多级关联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系统多尺度多情景多途径综合应对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海龙  蒋建军  解修平  吴宏安  张丽  
选取整个西安地区作为研究区,以1978年、1988年和2003年3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以DEM及派生的坡度数据作为分类的辅助因子,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提取研究区25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一步分析引起变化的根源。研究表明,25年来:建设用地面积通过侵占周边的大量农田以及砍伐林地而得到迅速扩大,扩张了1.95倍;耕地流失严重,共有69 411.61hm2被挪为它用,减少率为每年1%;园地面积有较大增加,是1978年初面积的3.4倍,有力的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国家政策法规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殿秀  张强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d/10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d/10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渠  李瑞  周浩  程炳岩  孙卫国  张天宇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a来三峡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a,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d,存在2.3和3.1a尺度的周期振荡,于197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具有3a尺度的变化周期。8月的高温日数最多且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20世纪80年代高温日数与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负距平,在21世纪最初10a,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日平均高温气温增高。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呈峡谷多,山区和丘陵少,库区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点。三峡库区蓄水后高温趋势变化不显著。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亮  陈世俭  蔡晓斌  刘惠  
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分析2000年2015年三峡库区植被变化特征,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F检验方法对三峡库区NDVI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6a来三峡库区NDVI总体上趋于波动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17%,但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变化特点.从季节差异上看,春季NDVI增长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NDVI变化趋势较平缓.从NDVI的空间变化格局上看,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整个库区面积的14.47%,轻微增加占55.7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金亮  邵景安  李阳兵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能够把表示"空间单元特征的图"与表示"时间发展之起点与过程的谱"合为一体,并建立起空间—属性—过程一体化数据信息。论文以TM/ETM影像为空间数据源,构建三峡库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阶段农林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以及融合1990、2000、2010年这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模式图谱,以探讨库区近20 a来的农林用地变化轨迹和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 1990—200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以农林地间及其和草地互换、建设用地占用农林地的图谱单元类型为主。空间差异上最为显著的是"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草地→林地(编码32)"和"林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