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0)
- 2023(9660)
- 2022(8009)
- 2021(7453)
- 2020(6045)
- 2019(13609)
- 2018(13219)
- 2017(25266)
- 2016(14222)
- 2015(15382)
- 2014(14994)
- 2013(15019)
- 2012(14031)
- 2011(12860)
- 2010(12923)
- 2009(12041)
- 2008(11970)
- 2007(10697)
- 2006(9665)
- 2005(8313)
- 学科
- 济(61653)
- 经济(61586)
- 农(46373)
- 业(45730)
- 管理(32435)
- 农业(30837)
- 企(23454)
- 企业(23454)
- 方法(23300)
- 数学(20817)
- 数学方法(20626)
- 业经(17745)
- 中国(14495)
- 学(14339)
- 地方(14214)
- 贸(12648)
- 贸易(12642)
- 易(12333)
- 财(12134)
- 制(11520)
- 发(10692)
- 农业经济(10397)
- 环境(9912)
- 土地(9569)
- 村(9134)
- 农村(9114)
- 技术(8973)
- 策(8912)
- 体(8638)
- 发展(8400)
- 机构
- 学院(209868)
- 大学(205685)
- 济(86717)
- 经济(85279)
- 研究(77598)
- 管理(76850)
- 农(69358)
- 理学(67855)
- 理学院(66986)
- 管理学(65704)
- 管理学院(65359)
- 中国(58093)
- 农业(54166)
- 科学(53416)
- 业大(46105)
- 京(43170)
- 所(42476)
- 研究所(39488)
- 中心(35369)
- 农业大学(34118)
- 财(33870)
- 江(31478)
- 财经(27727)
- 省(27624)
- 业(27519)
- 范(27427)
- 科学院(27266)
- 师范(27011)
- 院(26530)
- 北京(25933)
- 基金
- 项目(151104)
- 科学(117491)
- 基金(110543)
- 研究(102022)
- 家(101703)
- 国家(100802)
- 科学基金(83235)
- 社会(66213)
- 社会科(62341)
- 社会科学(62324)
- 省(59876)
- 基金项目(59858)
- 自然(56124)
- 自然科(54780)
- 自然科学(54759)
- 自然科学基金(53784)
- 划(50812)
- 教育(43881)
- 资助(43315)
- 编号(39769)
- 农(37532)
- 重点(34674)
- 发(34487)
- 部(33068)
- 创(31268)
- 计划(30917)
- 业(30380)
- 成果(29739)
- 科研(29478)
- 创新(29360)
- 期刊
- 济(98024)
- 经济(98024)
- 农(72304)
- 研究(53224)
- 农业(49159)
- 学报(45742)
- 中国(40472)
- 科学(40245)
- 大学(33333)
- 学学(32495)
- 业(24154)
- 业经(23231)
- 财(22436)
- 管理(21833)
- 融(19119)
- 金融(19119)
- 问题(14861)
- 业大(14786)
- 版(14516)
- 资源(13876)
- 农村(13815)
- 村(13815)
- 技术(13788)
- 农业经济(13775)
- 经济研究(13547)
- 教育(13269)
- 农业大学(12892)
- 财经(12798)
- 世界(12363)
- 科技(11105)
共检索到300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文超 颜长珍 秦元伟 闫慧敏 刘纪远
陕北地区耕地开垦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等对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农田生产力。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 a耕地动态数据集。利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 a小幅增长,后10 a明显减少。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 a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
关键词:
农田 遥感 耕地变化 净初级生产力 陕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锋 刘志明 王宗明 宋开山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6年MODISNPP(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在经过统计数据验证之后,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划分为五级:高产、较高产、中产、较低产和低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农田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田以旱田为主,占总面积的89.8%,农田净初级生产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旱田年均NPP变化范围在(309.8~329.5)gC(/m2·a),水田年均NPP介于(323.5~341.7)gC(/m2·a)之间,二者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00年-2006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静 杨小唤 蔡红艳 李月娇
研究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对指导耕地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年代末—2010年的多期土地利用和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以占用耕地与增补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为依据,分析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年代末—2010年,全国耕地存在明显的占优补劣情况;②从各分区看,东北平原主产区、北方干旱半干旱主产区、青藏高原区、华南主产区、云贵高原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高于增补耕地,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低于增补耕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由占优补劣变为...
关键词:
耕地占用 耕地增补 光温生产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祥征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利用覆盖中国国土的Landsat遥感数据,本文监测了1986-2000年间耕地的变化态势,并利用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了耕地变化导致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研究表明,1986-2000年耕地面积增加了265万公顷(或增加了2%),耕地的平均生物生产力下降了2.2%;研究还发现,耕地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造成显著影响。适度的耕地非农化是不可避免的,人为遏制这一转移趋势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祥征 姜群鸥 殷芳 柯新利 屈瑞洁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用农田生产力估算模型(ESAP)估算耕地生产力,并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了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论文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实行集约化发展,适量放宽耕地资源配置;在农业主产区严格控制耕地转移,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在西部地区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平 黄玫 季劲钧 吴战平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金亮 邵景安 李阳兵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能够把表示"空间单元特征的图"与表示"时间发展之起点与过程的谱"合为一体,并建立起空间—属性—过程一体化数据信息。论文以TM/ETM影像为空间数据源,构建三峡库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阶段农林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以及融合1990、2000、2010年这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模式图谱,以探讨库区近20 a来的农林用地变化轨迹和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 1990—200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以农林地间及其和草地互换、建设用地占用农林地的图谱单元类型为主。空间差异上最为显著的是"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草地→林地(编码32)"和"林地→...
关键词:
农林地 图谱特征 分离度 三峡库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超煜 白岗栓 杜社妮
为降低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在坝楞村试验站以春小麦、玉米和向日葵单作为对照,春小麦收获后及时移栽向日葵,监测并分析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耕层土壤盐分、作物产量、产值和固化热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向日葵复种耕层土壤盐分较春小麦、玉米和向日葵单作分别降低了32.52%,16.70%和24.92%;等价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07.25%,23.20%和17.28%;籽粒固化热能分别提高了105.35%,6.06%和18.31%;总等价产量分别提高了126.01%,3.86%和3
关键词:
春小麦 向日葵 复种 土壤盐分 生产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珂怡 易小燕 吴银毫 张泽蔚
探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的政策效应与影响机制,为实现耕地绿色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估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绿色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2)以耕地类型维度划分和生产功能区维度划分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旱田、水田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应更显著;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来实现耕地绿色利用。为持续推进耕地绿色利用,应继续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提升耕地产能的同时注重耕地养护;根据不同耕地类型差异化精准施策,完善粮食主产区的耕地保护政策,生态脆弱区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垦;完善要素配置与耕地绿色利用协调发展,鼓励粮食种植专业化,开展集中连片种植,提升农机综合作业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林 熊伟 胡单
采用1981年~2001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西藏耕地变化过程与地域分异特征,建立了耕地与人口相关模型,分析了西藏耕地与人口相关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耕地与乡村人口相关的区域差异性,提出了劳耕密度的概念。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西藏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缓慢,不同时段耕地年均递增率呈现低-负-高模式,耕地变化地域差异特征明显;②利用2001年耕地与对应的乡村人口数据建立了二者之间的E型指数曲线相关模型,发现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由1981年~2001年西藏全区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据建立的E型曲线模型,相关性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0...
关键词:
西藏 耕地变化 地域分异 人口 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常庆瑞 李云平 寇宝平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对该区 5 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耕地变化态势表现为耕地面积总量减少 ,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田比重大大提高 ,旱地比重明显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有所上升 ,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比重下降 ;耕地投入增加 ;耕地质量趋于下降。造成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矿与交通建设、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最后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陕北农牧交错带 耕地变化 动因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赵修杰
耕地碳状况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达成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又可反应农业对生态影响程度。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农业数据、耕地数据等,对库区各区县近20年来耕地利用碳状况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库区耕地利用碳吸收从2000年到2020年增加了818.15万t,增幅为62.68%,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比例最大;碳排放量21年间增加了8.49万t,增幅为15.23%,化肥为主要碳排放贡献者,年均碳排放比例为57.22%;库区耕地利用21年间均存在碳生态盈余,且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逐年递减,碳足迹减幅高达44.72%。(2)从空间上看,库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在空间上均成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而碳足迹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格局,但三者的空间差异和变化幅度差异都较大。库区耕地利用的碳汇功能总体在增强。
关键词:
碳吸收 碳排放 碳中和 碳达峰 三峡库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梁颖 王洪雨
国内外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研究较多关注耕地生产能力及其耕地生产能力刚性损失的研究,而缺乏对耕地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层次性,以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粮食生产能力隐性损失的关系进行表述,而后从农户土地利用、耕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能力3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而将耕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差异性和农户土地利用差异有机结合,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的框架体系、探讨相关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要从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规律入手,分析集约利用差异对耕地生产能力及其实现程度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强度及其时间空间差异特征,并构建基于农户土地利用-作物生长-生产能力影响的模型。此外,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的耕地生产能力研究,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结合应用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在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 耕地 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巫奕龙 王岩
为耕地筑起新的“长城”──福建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调查巫奕龙,王岩去冬,莆田市城厢区城南乡政府看中了步云村公路旁一块百把亩的菜田,未经合理审批手续,即把大卡车开进田里填土。农民强行阻止并上访有关部门:这里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乡政府不得不罢手。今年4月,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