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7)
2023(9008)
2022(7696)
2021(7591)
2020(5880)
2019(13708)
2018(13054)
2017(23891)
2016(13219)
2015(14537)
2014(14403)
2013(14289)
2012(13484)
2011(12367)
2010(12560)
2009(11879)
2008(11347)
2007(9920)
2006(8907)
2005(8084)
作者
(37626)
(32563)
(31811)
(30332)
(19814)
(15551)
(14279)
(12590)
(12088)
(11263)
(10874)
(10857)
(10147)
(10067)
(9921)
(9753)
(9349)
(9259)
(9098)
(8868)
(7918)
(7888)
(7885)
(7473)
(7328)
(7291)
(7064)
(7008)
(6605)
(6469)
学科
(65561)
经济(65506)
(49574)
(37680)
农业(33102)
管理(25689)
方法(23972)
数学(22404)
数学方法(22007)
业经(17591)
地方(17425)
中国(16451)
(15981)
企业(15981)
农业经济(12490)
(11650)
(11410)
(10855)
(10298)
(9755)
贸易(9747)
发展(9678)
(9666)
(9519)
农村(9494)
(9455)
收入(9214)
(8820)
及其(8527)
(8281)
机构
学院(185866)
大学(179126)
(79800)
经济(78354)
研究(70176)
管理(68460)
理学(59360)
理学院(58656)
管理学(57204)
管理学院(56885)
中国(54465)
(54013)
科学(43444)
农业(40968)
(37691)
(36221)
业大(35429)
中心(33138)
研究所(32999)
(31618)
(28112)
(26580)
师范(26380)
农业大学(25142)
财经(24328)
(24102)
(23428)
北京(23353)
经济学(23054)
科学院(22897)
基金
项目(128076)
科学(101039)
研究(94365)
基金(92314)
(81337)
国家(80548)
科学基金(68325)
社会(60890)
社会科(57123)
社会科学(57109)
(52057)
基金项目(49108)
自然(43111)
(42526)
自然科(42057)
自然科学(42054)
教育(41785)
自然科学基金(41236)
编号(39505)
资助(36739)
(31309)
成果(30456)
(29997)
重点(29212)
(28115)
课题(27053)
(25863)
国家社会(25245)
发展(24280)
创新(24181)
期刊
(97319)
经济(97319)
(60256)
研究(54675)
中国(41693)
农业(41119)
学报(31621)
科学(30150)
大学(24833)
学学(23715)
业经(22433)
(21002)
管理(20373)
(20080)
金融(20080)
(19106)
教育(18862)
技术(15847)
农业经济(14738)
农村(14264)
(14264)
问题(13666)
经济研究(13587)
资源(12667)
(12181)
世界(11846)
财经(10929)
统计(10346)
经济问题(10230)
业大(10220)
共检索到289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陈佑启  张凤荣  
以1985年、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和2003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点在规模、数量、占用土地面积上是增加的,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在形状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形状的不规则发展状态; ②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数量、分布的密集程度、占用土地多少等,在农业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的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区均大于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开发历史短暂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小娟  薛振山  张仲胜  宋晓林  张红日  
为揭示潮沟发育对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对1989-2016年黄河三角洲7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在获取潮沟及湿地景观类型空间分布基础上,通过冗余分析识别影响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景观特征的主要潮沟指标。结果表明:光滩面积占比的变化趋势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蓬(Suaeda salsa)相反;黄河三角洲北部区域湿地景观的斑块密度整体上大于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RDA结果显示前两个排序轴能够解释潮沟发育指标与景观格局指数关系的85.7%,较好地反映了两者的相关关系;潮沟长度、数量、网络连通度和曲率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较大;潮沟分维值对景观格局影响程度最小;潮沟长度、数量、分维值与芦苇和碱蓬的面积占比及斑块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光滩面积占比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亮  吴炳方  张磊  
与我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呈团簇状分布不同,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分布散乱,呈现出"满天星"状的分布格局。以渝北、万州和秭归移民区作为三峡典型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农村居民点。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和制约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要素如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源等进行了分析;借鉴农用地评价方法,利用评价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生成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农村居民点受到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农村居民点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厉彦玲  赵庚星  
掌握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是实现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论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山东省垦利县为研究区,通过田间采样与实验室化验分析获取了1 278个样本(020 cm)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数据。在经典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拟合了养分的变异函数模型。利用普通克里格法(OK)、反距离权重法(IDW)、泛克里格法(UK)、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局部多项式法(LP)5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并采用独立数据集验证对插值结果进行精度评价,进而分析了各养分空间分布规律。为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殷小彤  
文章以西安市2013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源数据,基于arcgis10.0与Fragstats3.4软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从斑块、类型等2个水平上分析西安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空间格局粒度效应。结果表明:(1)粒度效应敏感的指数有斑块密度、斑块个数、分离度指数、邻近度指数,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指数有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粒度效应最不敏感的指数有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及结合度指数。(2)大致可将上述9种景观指数分为3类:第一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第二类,随着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数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第三类,随着尺度的增大,具有显著的尺度转折,可预测性差。(3)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萍   苏昶丞   雷海荔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区域空间人口聚集形态的表现形式,也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山地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巴中市南江县为例,以南江县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哨兵数据和DEM数据等为基础,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距离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南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结合缓冲区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南江县农村居民点在中南部的低山地区分布密集,而北部中山区分布稀疏,且南江县农村居民点从单核式的大集中格局,逐渐转变为多点式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2)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2016—2022年间,高程、坡度、河流、道路、镇区五个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景观破碎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河流、道路、镇区三个因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3)结合地理探测器和景观格局指数,高程是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而由于城镇化的影响,镇区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而河流的重要性略有降低。并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都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胜男  王根绪  邓伟  吕玉香  
地下水作为三角洲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整合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surfer软件绘制的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显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规律为沿黄河河道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滨海以及河间洼地为地下水浅埋区。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的帮助下,采用偏相关分析(Par-tial过程)方法从地下水埋深多年和年内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块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黄河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多个驱动因子的控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影响程度不同,且多年地下水埋深的序列规律性较差,地下水埋深多年动态和年内动态变化复杂且均不受径流量和降水量影响。东营市引黄灌溉、引黄蓄水(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等)、大型引排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三角洲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张佰林  任圆圆  李乐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例,在县域经济梯度划分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区,从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结构与空间邻近特征、公共设施与住宅内部结构特征、农户生产生活与社会结构特征等要素出发,刻画农村居民点的经济梯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条件差异是造成村庄经济格局异化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村庄的景观结构,农村居民点邻接景观地类是村庄内部功能结构的有效反映,良好的空间联通性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受村委"配套筹资能力"的影响,不同经济梯度区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巨大,农户的住宅结构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约束,且往往与农户的生计需求相匹配;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村民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就越强烈,经济发达地区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农区则存在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及大龄男青年的婚姻困难等系列问题。最后,本研究结合不同经济梯度下村庄演化趋势的判读,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向和整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莹  李仕冀  邵长秀  杨婷  胡华浪  邓祥征  孙志刚  
【目的】“合村并居”作为农村发展与城乡融合的一种典型的地理空间形式,但是目前缺少定量刻画与评估“合村并居”地理空间演变的科学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基于卫星遥感与地理景观理论的定量刻画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的方法,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自2007年以来的地理景观格局演变规律。【方法】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通过2007、201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刻画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筛选景观格局指数,并基于熵权法定量分析县域农村居民点演变进程。【结果】①市域尺度上,相比于2007—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加快,原自然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趋势明显;②斑块尺度上,较小面积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幅度大,现存农村居民点形状的不规则程度与复杂程度降低;③县域尺度上,各县之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德城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最快,夏津县进程最为缓慢。【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有效刻画了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可为“合村并居”科学评估、规划设计与政策推进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焕侠  张小林  李红波  
利用ArcGIS 9.3软件从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中提取丰县农村居民点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中心属性值原则得到20种空间粒度下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借助Fragstats 3.3软件对选取的8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并据此确定适宜粒度范围。研究表明:除景观面积指数及景观分离度指数外,其他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较明显,即景观格局对空间粒度的依赖性较强,若避开粒度谈论景观格局意义不大;空间粒度由10m增大到200m,斑块个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结合度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均下降,最大斑块指数上升,说明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璇  王雪梅  
【目的】评价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生态风险,对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1989,2001,2007,2013年4个时期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将研究区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盐碱地、未利用地及其他6种景观类型,计算各类型景观格局指数及生态风险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之后采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法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89-2013年,耕地和盐碱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而其他景观类型面积均有所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创业  黄翀  刘庆生  刘高焕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生态系统先天脆弱性和敏感性,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当地自然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当地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论文以当地一种典型植被类型——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为例,以广义加法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作为分析、模拟的手段,探索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模拟其潜在分布区,以期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植被分布以及土壤数据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共计获取641个植物群落样方、964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盐和可溶性钾等理化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梦琦  张晓光  王豹  
[目的]正确评估土壤盐渍化状况,掌握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是合理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壤资源的基础和前提。[方法]文章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县作为采样区,利用4种确定性方法 (全局多项式、局部多项式、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和3种地统计不确定性方法 (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分别对研究区进行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估计,从误差和空间分布特点上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并明确了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地统计不确定性插值方法的精度整体上优于确定性方法,简单克里格预测后的空间表达和误差精度均属最优。基于最优的空间预测方法,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目前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的趋势,且部分区域存在斑块状现象。非盐渍化、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和盐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4%、27.14%、43.70%、21.21%和5.41%。[结论]在土壤属性变异强度大的时候,采用简单克里格效果会更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玉英  王成  王利平  李晓庆  蒋福霞  
研究目的:从农村居民点集聚文化景观、土地利用文化景观、建筑文化景观3方面入手剖析浅丘带坝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文化景观特征,旨在引导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为农村居民点文化景观重构及其和谐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PRA、3S。研究结果:(1)浅丘带坝区农村居民点集聚文化景观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集聚的浅丘边缘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块,5种类型农户集聚的公路两侧农村居民点断点集聚带以及非农多样化发展型、非农专业化发展型、兼业化发展型农户集聚的平坝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团;(2)农户户均宅基地面积随着农户的非农化程度的加强先扩大后缩小,户均建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文婷  陈有川  张洋华  朱子谦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准确预测农村居民点数量与分布趋势,而厘清其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是准确预测的前提。以黄河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减少量为切入点,分时段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影响减少量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9年该地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在时间上先升后降,在空间上局部聚集,且聚集中心在不同时段间发生了转移;政策环境对农村居民点减少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不同时段间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外生催化两大驱动因素以及乡村发展这一阻滞因素在政策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相互作用,最终形成黄河下游地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的时空分布差异。农村居民点减少量影响机制可以为区域层面农村居民点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各县(市、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