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2)
2023(5356)
2022(4988)
2021(4866)
2020(4272)
2019(10500)
2018(10073)
2017(18665)
2016(10580)
2015(12342)
2014(12768)
2013(12939)
2012(12530)
2011(11480)
2010(11594)
2009(11031)
2008(11231)
2007(9914)
2006(8435)
2005(7658)
作者
(33032)
(28037)
(27817)
(26955)
(17727)
(13623)
(12862)
(11039)
(10558)
(10135)
(9596)
(9467)
(8937)
(8934)
(8933)
(8881)
(8793)
(8160)
(8146)
(8130)
(7089)
(6956)
(6911)
(6453)
(6408)
(6376)
(6271)
(6234)
(5767)
(5680)
学科
(47045)
经济(47007)
管理(26357)
(26338)
方法(23839)
数学(21570)
数学方法(21397)
(19728)
企业(19728)
(13790)
中国(12191)
(11670)
(11584)
地方(9922)
(9735)
贸易(9734)
(9445)
农业(9054)
业经(8136)
(7838)
(7372)
(6760)
财务(6747)
财务管理(6723)
环境(6657)
(6606)
金融(6604)
(6561)
银行(6525)
企业财务(6316)
机构
大学(158989)
学院(157142)
(65249)
经济(63876)
研究(58616)
管理(57566)
理学(49400)
理学院(48685)
管理学(47690)
管理学院(47387)
中国(44350)
科学(38316)
(34514)
(33197)
(31853)
研究所(29218)
(29082)
中心(26909)
业大(26767)
农业(26651)
(23986)
财经(22881)
北京(21916)
(21850)
师范(21626)
(20730)
(20551)
经济学(20174)
(18660)
经济学院(18389)
基金
项目(103611)
科学(79661)
基金(74182)
研究(72176)
(66117)
国家(65583)
科学基金(54079)
社会(43792)
社会科(41304)
社会科学(41286)
(40612)
基金项目(39802)
自然(36278)
自然科(35338)
自然科学(35326)
(34811)
自然科学基金(34702)
教育(33447)
资助(30929)
编号(29644)
重点(24367)
成果(24259)
(23246)
(22613)
(20727)
科研(20608)
课题(20576)
计划(20497)
创新(19539)
教育部(19121)
期刊
(70383)
经济(70383)
研究(45088)
中国(31440)
学报(29682)
(29221)
科学(25710)
(23682)
大学(21293)
学学(20013)
农业(19694)
管理(18003)
教育(15235)
(13532)
金融(13532)
技术(13178)
经济研究(11465)
财经(11369)
(11229)
业经(10915)
(9744)
问题(9634)
资源(9362)
(8963)
(8752)
技术经济(8344)
图书(8188)
统计(8179)
理论(8114)
国际(7693)
共检索到237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刘衍君  郭立男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安  芦清水  张小咏  
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2004年的3期遥感图像(70 sMSS、90 sTM和2004年TM/ETM),研究了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发生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10%左右,且以草地覆盖度轻度下降为主,其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退化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轻度沙化/盐化,相应比重占10%以上。草地退化面积呈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退化程度呈东南向西北降低格局,而退化类型也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整个时段内,草地退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沙化面积增加较快。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间草地退化面积差异显著。海拔4 800~5 100m范围内为草地退化发生的主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肖建设  李凤霞  校瑞香  徐维新  王力  
选取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资料及青海湖近10 a MODIS遥感资料,通过分析水体面积和水位、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揭示青海湖面积的变化趋势。对青海湖近10 a遥感监测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要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0年10 a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升温0.12℃,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虽然在近50 a内持续下降,而在2001—2010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增加趋势非常明显。从MODIS遥感资料对青海湖10 a来4月和9月的湖水面积监测结果显示,4月和9月青海湖面积在2001—201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与4月和9月的水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鑫  王卷乐  康海军  韩雪华  
三江源区草地资源丰富,开展草畜平衡研究,可为草原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区,基于产草量反演和载畜量计算,结合草畜平衡指数和草地载畜压力指数两大指标开展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两自治州的平均草畜平衡指数自47.1%变化至-13.8%,草畜平衡状况整体在不断改善,2014—2015年超载情况有所加重;相比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8.15%,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年均草畜平衡指数为33.51%,草畜平衡状况较好。建议两地区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和政策调控,按照"以草定畜"的原则加强草畜平衡精细化管理,并以大数据驱动草畜平衡决策支持信息化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伟  张运  黄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生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客观、迅速、定量地对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RSEI从1995年的0.710下降至2005年的0.683再升至2015年的0.728,总共上升了2.54%;1995~2015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面积比例由20.03%到14.56%,减少了26.86%;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比例由21.87%到29.39%,增加了34.39%。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扩张型城市和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注重环境整治、绿化效果显著地区。总的来说,城市生态质量与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不透水建筑面积(NDBSI)关系最为密切,城市扩张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林  时兴合  申红艳  戴升  肖建设  
利用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和2010—2020年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数据降尺度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揭示了1960—2009年青海湖水位波动的气候成因,预测了未来10 a青海湖水位可能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 a来青海湖水位在波动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近5 a持续上升为近50 a来首次出现,不仅使水位持续下降趋势趋缓,同时使水位变化的短周期趋弱而较长周期趋强;青藏高原季风增强使青海湖流域气候暖湿化,而降水量增加和气温升高则使入湖径流量增加,进而引起了青海湖水位近5 a来的持续上升;据综合统计方法预测和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预测结果,2010—2020年青海湖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建新  祁洪芳  史建全  陈大庆  黄福祥  唐洪玉  
对青海湖水质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水质总体是比较好的,满足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但部分指标如pH、COD已达到V级,盐度也明显上升。因此加强青海湖水质的治理改善非常必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航  刘康  吴金鸿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与分析青海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研究其近20a碳储量变化并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森林碳储量为11 182 642.22t,占同时期全国总碳储量的1.98%,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中面积占较大比重的中龄林,其碳储量尚未达到最大,有较大发展空间;(2)青海省近20a天然林类型中碳储量较大的前4种分别是: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桦木(Betula)、杨树(Populus)、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表明这几种天然林在青海省森林植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集中分布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帆  李仁东  王海芳  
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利用2005和2007年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湖北省2000~2007年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制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7a间净减少125387hm2;水域扩张是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到耕地流失面积的54.6%,其中又有88%是转变成坑塘;耕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江汉平原水域的扩张导致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耕地流失发生在江汉平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和平原地区,湖北中西部耕地减少则是生态退耕造成;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是2005年以来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湖北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主要稻谷生产区。在近年全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的稻谷生产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水稻遥感估产技术,在对2000年以来稻谷产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自1949年以来全区分省稻谷总产量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总产量变化特征和近年稻谷生产短缺警情,并对2005-2010年各年不同稻谷生产短缺警情的警限值作了估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秀领  马瑞昆  张全国  姚艳荣  张丽华  
在20多年的小麦节水高产理论和栽培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1986-1987、1988-1989、1995-1996和2006-2007共4个代表性年度的冬小麦供水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分析了近20年来河北省冬小麦产量对供水量的反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供水量呈抛物线关系,随年代推进,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水量逐渐减少,产量逐渐提高。达到最高产量的供水量从1986-1987年的475 mm减少到2006-2007年的280 mm,平均每年减少10 mm。最高产量从1986-1987年的5358.5 kg/hm2,提高到2006-2007年的9240.9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94.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殿秀  赵珊珊  孙家民  
利用青海玉树县从建站至2009年的冻土观测资料,分析了玉树土壤年最大冻结深度,冻结初、终日,无冻土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a,玉树县土壤冻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冻结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4月;6月中旬~9月上旬为无冻土安全期;多年平均无冻土期173 d,80%保证率下的无冻土期为147 d(不足5个月);玉树土壤年最大冻结深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仅呈阶段性变化特征。0~5 cm土壤冻结初、终日没有明显变化趋势,10~30 cm深度土壤冻结初日呈变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而近50 a玉树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由此说明对季节性冻土区的玉树而言,气候变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仁东  隋晓丽  彭映辉  唐万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甜甜  刘荣高  葛全胜  
乍得湖位于中非撒哈拉沙漠边界,是非洲重要的淡水湖,湖面大小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40年,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大规模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多种光学遥感数据提取1973-2012年乍得湖面积,分析其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3-2012年间乍得湖面积总体上在变小,1973-1975年间乍得湖面积急剧减少了约71%,1975-2012年面积在2000~5000 km2范围内波动。为验证变化趋势的可靠性,本文利用MODIS影像与同期Landsat和AVHRR影像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来检验多源数据的可比性;通过MODIS影像监测乍得湖面积的月变化,来检验所选数据时相对乍得湖面积变化分析的可能影响。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乍得湖面积与降水量变化存在一致性,沙里盆地降水量变化是乍得湖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大量修建水库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最后,将乍得湖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天然拦截坝通过阻碍水流增加蒸发,也加剧了乍得湖面积的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长明  李均力  张新  骆剑承  
湖泊水资源变化记录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湖泊的水资源变化信息,对认识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宏观、动态地监测了近40 a来博斯腾湖的面积、水位和库容等水文信息,分析了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与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博斯腾湖水资源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变化过程呈现波动性,依次可将整个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1972—1990年,博斯腾湖处于萎缩阶段。这一阶段湖泊面积持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水量持续减少,1990年最低水位1 045.32 m,湖泊面积为908.12 km2。21990—2002年,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