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3)
- 2023(13506)
- 2022(11929)
- 2021(11281)
- 2020(9323)
- 2019(21654)
- 2018(21303)
- 2017(39842)
- 2016(22109)
- 2015(24959)
- 2014(24877)
- 2013(24675)
- 2012(22757)
- 2011(20755)
- 2010(20744)
- 2009(18914)
- 2008(18587)
- 2007(15677)
- 2006(13711)
- 2005(12120)
- 学科
- 济(89009)
- 经济(88922)
- 管理(60093)
- 业(54502)
- 企(44998)
- 企业(44998)
- 方法(38611)
- 数学(33124)
- 数学方法(32699)
- 学(25345)
- 农(23268)
- 中国(22356)
- 地方(20860)
- 财(19839)
- 业经(18795)
- 环境(16847)
- 农业(15660)
- 和(15524)
- 理论(14682)
- 贸(14655)
- 贸易(14649)
- 易(14140)
- 制(13588)
- 划(12675)
- 技术(12642)
- 务(12480)
- 财务(12420)
- 财务管理(12397)
- 教育(11933)
- 融(11791)
- 机构
- 大学(314587)
- 学院(311469)
- 管理(121534)
- 济(116770)
- 经济(114091)
- 研究(111428)
- 理学(105628)
- 理学院(104274)
- 管理学(102244)
- 管理学院(101692)
- 中国(81063)
- 科学(74284)
- 京(68719)
- 所(57818)
- 农(55527)
- 研究所(53545)
- 财(51711)
- 业大(50552)
- 中心(49834)
- 江(45235)
- 范(44882)
- 师范(44451)
- 农业(43755)
- 北京(43376)
- 财经(41976)
- 院(41178)
- 经(38240)
- 州(36932)
- 师范大学(36479)
- 经济学(33712)
- 基金
- 项目(222487)
- 科学(174228)
- 基金(160945)
- 研究(158631)
- 家(143111)
- 国家(141979)
- 科学基金(119901)
- 社会(97856)
- 社会科(92428)
- 社会科学(92401)
- 省(86543)
- 基金项目(86243)
- 自然(80481)
- 自然科(78473)
- 自然科学(78454)
- 自然科学基金(77009)
- 划(74821)
- 教育(71968)
- 资助(65289)
- 编号(64572)
- 成果(52002)
- 重点(51152)
- 部(48186)
- 发(48135)
- 创(45535)
- 课题(44730)
- 科研(43107)
- 创新(42513)
- 计划(42012)
- 大学(40212)
共检索到452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磊 李增华
采用2000—2020年滇池流域GlobeLand30三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和两期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分层面向对象分类,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特征,进而测算其不同时段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表明:(1)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影响,2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均明显,其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耕地面积减小约400平方千米;(2)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均衡,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信息熵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0%、1.11%、1.11%和0.57%;(3)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高,最高值为351.08(2020年),最低值为332.13(2010年);(4)滇池流域整体生态服务价值在研究时段内呈小幅波动下降态势,分别为31.45亿元/年、30.50亿元/年、29.79亿元/年、30.69亿元/年和29.78亿元/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磊 李增华
采用2000—2020年滇池流域GlobeLand30三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和两期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分层面向对象分类,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特征,进而测算其不同时段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表明:(1)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升级影响,2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均明显,其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耕地面积减小约400平方千米;(2)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均衡,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信息熵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0%、1.11%、1.11%和0.57%;(3)滇池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渐增高,最高值为351.08(2020年),最低值为332.13(2010年);(4)滇池流域整体生态服务价值在研究时段内呈小幅波动下降态势,分别为31.45亿元/年、30.50亿元/年、29.79亿元/年、30.69亿元/年和29.78亿元/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斐鹏 江源 熊兴 董满宇 王博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ETM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工具、变化指数对比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东江流域1990年-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年以来,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过程显著、非城镇用地结构变化明显,以及林地和灌草地大为减少的总体特征;②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在1990年-2000年和2000年-2009年两个时段,城镇用地增加量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年增长率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非城镇用地的转化在3个区域差异明显,自然植被退缩的程度表现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雪儿 汪洋 甄慧 夏婷婷 热米娜·沙塔尔
【目的】以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喀什噶尔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重心迁移、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1990—2018年喀什噶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面积急速扩张,增长率为41.95%,新增耕地面积主要来自于中、低覆盖度草地及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变化较为稳定,并有轻微上升的态势;草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增加1967.57 km~(2),中、低覆盖度草地共减少4113.02 km~(2);29年以来水域面积锐减,减少量为53.69%,大部分面积转化为未利用地;而建设用地扩张程度最为显著,动态度高达21.53%,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此外,未利用地的重心逐渐向西北推进与耕地、水域、草地重心迁移方向形成“荒漠—绿洲—山区”的空间耦合关系。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草地、水域、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作用下呈现出先得益后损失的状态,并存在未来将持续损失的趋势。【结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耕地面积不断扩张与草地退化、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空间与时间上的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流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丽丽 毕如田 曹毅
本研究以涑水河流域的1990年和2008年两期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了涑水河流域1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情况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涑水河流域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水域、未利用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变化不大,土地综合利用动态度为4.383。人口、政策以及城镇化经济增长是该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LUCC 涑水河流域 驱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余中元 李波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东,庄大方,王宏志,吴胜军
在中国资源与环境时空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和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化比较显著的地类有3种:耕地减少了1 97%,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14 88%,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8 77%。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以80年代末为界,前后2个10年间,建设用地、水域和草地的面积在2个时期均持续增加,耕地、林地的面积都持续减少。后期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大于前期;前期动态度最大的县域有岳阳市、沅江县和汉寿县,后期动态度最大的则为石首市、津市和岳阳市,全部为市级行政区或县改市区。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洞庭湖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珂 赵耀龙 付迎春 张洪
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滇池流域从1974年-2008年近35年间时间序列上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监测流域整体景观与分地类的分形维动态,试图从分形视角为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协调高原湖滨城市发展和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各地类的形态呈现分形维特征,分形维数从植被覆盖类型(荒草地、农用地和林地)到裸地与建成区、水体依次减小;②近35年来滇池流域景观的整体分形维数持续上升,逐渐接近于临界值1.50,其结构稳定度持续下降,趋于随机运动的不稳定状态;③农用地与建成区的分形维数均呈"逐渐提高后稍有降低"的变化趋势,荒草地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林地的分形维数总体呈上升...
关键词:
RS GIS LUCC 分形维 滇池流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富程 王青 李国蓉
利用1995年TM卫星照片和2005年IKONOS卫星照片作为遥感数据源,阐述了长江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官司河流域1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95~2005年耕地和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交通运输用地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有林地。在短期内,社会经济进步和宏观政策的制订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荣荣 杨桂山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桃 安艳玲 苏孝良 吴起鑫 张聪 段少琼
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综合应用3S技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2002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于研究区DEM数据,提取流域高程、坡度、坡向及坡位数据;通过土地利用与地形的叠加分析,获得属性数据库,采用分布指数分析了清水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地形特征分异。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江流域各地类在不同地形等级下分布特征明显;在2002~2013年间,各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高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除个别地类外,坡度、坡向及坡位对土地利用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流域内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待延续及加强;在高程为750~1500 m、坡度范围为<15°、缓坡区域各地类竞争激...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 地形因子 分布指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雄燕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土地利用 水体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雄燕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76年、1987年、1999年、2007年、2015年5个时间节点下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基础,采用ERDAS进行相应监督分类,通过Eviews实证研究流域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和其他地类显著减少,水域和林地变化不明显。(2)滇池流域的水体显著受到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影响而呈现日趋恶化的趋势,如无进一步的土地利用改进措施,随着建设用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土地利用 水体污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以1996年和2009年两期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生态功能分区,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产生核心影响的是林地、草地以及耕地之间的剧烈变化;湖北省整体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但局部存在结构性问题;2鄂西三大区及幕阜山地区作为湖北省生态屏障,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武汉地区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力恢复水域和林地,取得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效果,而保耕地的任务则基本转嫁于鄂中地区以及桐柏-大别山地区,其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或增长微弱;3湖北省东西四大山地必须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武汉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