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2)
- 2023(8192)
- 2022(6946)
- 2021(6582)
- 2020(5368)
- 2019(12333)
- 2018(11539)
- 2017(20282)
- 2016(11518)
- 2015(12589)
- 2014(12096)
- 2013(12184)
- 2012(11494)
- 2011(10466)
- 2010(10196)
- 2009(9401)
- 2008(9318)
- 2007(7469)
- 2006(6577)
- 2005(5676)
- 学科
- 济(47027)
- 经济(46989)
- 管理(30576)
- 业(29395)
- 企(20229)
- 企业(20229)
- 方法(19490)
- 数学(17850)
- 数学方法(17736)
- 农(16244)
- 地方(13898)
- 中国(12609)
- 学(11560)
- 农业(11541)
- 财(10167)
- 业经(10136)
- 环境(9761)
- 贸(9759)
- 贸易(9756)
- 易(9481)
- 资源(7944)
- 和(7138)
- 技术(7070)
- 制(6937)
- 地方经济(6800)
- 发(6423)
- 划(6381)
- 融(5910)
- 金融(5909)
- 出(5836)
- 机构
- 学院(161686)
- 大学(161311)
- 济(65843)
- 研究(64955)
- 经济(64690)
- 管理(59708)
- 理学(52473)
- 理学院(51721)
- 管理学(50742)
- 管理学院(50463)
- 中国(46439)
- 科学(45667)
- 农(45582)
- 农业(36735)
- 所(35964)
- 京(34972)
- 业大(34561)
- 研究所(33671)
- 中心(29250)
- 江(28500)
- 财(26112)
- 省(24729)
- 农业大学(24182)
- 科学院(22925)
- 院(22532)
- 范(21461)
- 财经(21150)
- 师范(21085)
- 北京(20381)
- 业(19627)
- 基金
- 项目(123224)
- 科学(95840)
- 基金(90064)
- 家(84120)
- 国家(83459)
- 研究(79057)
- 科学基金(69118)
- 省(51601)
- 社会(51437)
- 社会科(48744)
- 社会科学(48725)
- 基金项目(48659)
- 自然(48568)
- 自然科(47255)
- 自然科学(47236)
- 自然科学基金(46402)
- 划(42463)
- 资助(35371)
- 教育(34306)
- 编号(29408)
- 重点(29130)
- 发(27938)
- 计划(26859)
- 部(26176)
- 创(25532)
- 科技(24619)
- 科研(24307)
- 创新(24145)
- 业(23435)
- 农(22019)
共检索到237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欢 陆伟婷 曹胜男 陈长青
利用数理统计及非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探求江苏省近20a气温和降水资源变化对稻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a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年增加趋势为0.050℃、0.056℃和0.061℃,降水量(Prec)变化不明显。在近年气候变暖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呈显著缩短趋势(P<0.05),分别年缩短0.41d和0.70d,而生殖生长期年显著延长0.32d(P<0.05)。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长短与该时段Tavg、Tmax和Tmin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稻生育期长短变化不大,呈现整体向后推移趋势。2000s与1990s相比,冬小麦生育期缩...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冬小麦 水稻 生育期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地域格局 影响因素 江苏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申倩倩 束炯 王行恒
论文主要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对1873—2008年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以期认识上海气候在不同尺度下的振荡结构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上海近136 a来增温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速超过以往。而40年代的暖期和60年代的冷期构成上海20世纪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城市化的发展对城郊气温变化差异的影响十分显著。上海的年降水量主要是以短时间尺度的振荡为主,其中以40 a左右的波动为主要周期。小波变换的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降水将增加,而短时间尺度上则相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军 王海军
1961年以来湖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小,冬变暖夏变凉趋势明显,冬变暖区域集中在江汉平原南部及鄂东大部,夏变凉区域集中在鄂西北。年平均情况下最高气温有下降趋势,最低气温有升高趋势,夏季的最高气温下降幅度最大、中心在鄂西北,冬季的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中心在武汉附近。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分布格局是东增西减,南增北减。
关键词:
湖北省 气候变化 倾向率 气温 降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元春 马姝 魏彬 文婷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且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的经济大省,江苏省赶在全国之前实现碳达峰是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于LEAP和WEAP模型,构建了自下而上的江苏省能源与水资源耦合模型,探索了江苏省潜在的碳达峰路径以及不同路径选择对能源和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强度降低、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以及电力结构优化的综合政策情景下,江苏省可于2028年实现快速碳达峰,主要减排贡献来自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2)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强度降低可带来4 380万t标煤的节能效应。(3)气候变化将会加剧水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竞争性使用,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强度降低、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电力结构优化等措施可以缓解不同部门的水资源压力,快速达峰情景可以带来11.8%的节水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宝龙 张明军 魏军林 王圣杰 马潜 李小飞
采用1960—2009年西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对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候变化的情形。研究表明:近50 a以来,西北地区夏季天数、生物生长季、热夜天数、高温天数分别以2.31、2.98、1.07、0.45 d.(10 a)-1的速度显著增加;结冰天数、最大连续霜冻天数、低温天数分别以-2.51、-1.79、-3.62 d.(10 a)-1的趋势在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以-0.39℃.(10 a)-1的速度在减少;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极端温度指数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大的1和5天降水总量、逐年平...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会玉 林振山 张明阳
粮食产量变化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往对粮食产量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单时间尺度上 ,对多时间尺度的研究很少。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 ,对近 5 0年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 5 0多年江苏省粮食产量生产大致经历了 5个阶段 ;②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 5年、1 3年和2 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同时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 ;③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 1 3年和 2 5年的主要周期 ,并以 2 5年周期最为显著 ;④综合三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 ,无论是大尺度...
关键词:
江苏省 粮食产量 小波分析 特征时间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操信春 束锐 郭相平 邵光成 王振昌
为评价农业生产过程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在核算江苏省农业广义水资源量和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水资源消耗和水足迹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压力指标BWSI和GWSI进行1999~2013农业生产水资源压力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广义水资源约为1 034.6×10~8 m~3,绿水占70.4%,苏南地区相对丰富;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为1 069.5×10~8 m~3(5.9%蓝水、74.6%绿水、19.5%灰水),苏北地区占61.6%且有随时间增大趋势。全省BWSI和GWSI分别为2.60与1.09,水资源压力较大,且有随时间微弱增大的趋势;农业生产水资源压力由南向北呈增大态势,且在时间上呈现苏南减低、苏中稳定、苏北增大的整体态势。引江水缓解了全省及各分区水资源压力,对BWSI的影响大于GWSI。BWSI和GWSI可以用于区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压力评价,BWSI能揭示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稀缺性,而GWSI适合全面反映水资源丰富地区的用水状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利用1999-2006年县域统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因素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对全省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这一支持政策对三大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对苏北、低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对苏南、相对高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鉴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适应此特征的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补贴政策设计需及时响应。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契机,减少耕地非农占用,优化土地资源城乡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强化粮食补贴机制,有助于促进江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与供需平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嘉阳 郭福涛 梁慧玲 苏漳文 王文辉 林玉蕊
采用线性回归、Daniel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长汀地区1965-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变化趋势,并选取屏南地区做对比研究,解释长汀地区气象因子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进行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长汀地区1965—2013年气温呈增长趋势,且增长显著;1965—1989年降水量处于持续减少状态,从1990年开始增加,2000年以后增加趋势趋于缓慢.Mann-KenDall突变检验显示:长汀地区在2005年发生气温突变,2005年以后气温呈上升趋势,并于2008年达到显著增加水平;而对照地区屏南的气温突变发生在1994年,并在2000年以后气温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义星 王小军 叶正伟 焦士兴 潘欣
选用江苏省13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RClim Dex软件包提取极端气温指数,并借助线性倾向估计、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GEV模型等方法研究极端气温的趋势和概率特征,并基于Arc GIS对百年一遇的极端气温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以最高气温来度量的冰冻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以最低气温来度量的霜冻日数和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炎热夜数和暖夜日数呈上升趋势。(2)改进的Mann-Kendall检验表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弱于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而最低气温的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3)基于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得到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重现水平,其中非平稳模型的重现水平随序列存在的趋势而变化。(4)江苏省百年一遇极端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由西到东递减,最低气温则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锋敏 章毅之 唐传师 张超美 张传江
利用江西省1960~2011年汛期83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统计各站近52a逐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进而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极端降水量阈值的地域分布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递增的特征。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是主体一致性,同时存在北部与中南部反位相变化的差异。江西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可分为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5个主要区域。滑动t检验表明,Ⅰ区代表站玉山的极端降水事件在1976年后和1986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多转为偏少和由偏少转为偏多的突变;Ⅱ区代表站永丰在1974年后和1984年后分别发生了由偏少转为...
关键词:
汛期 极端降水事件 阈值 频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利平 姚延锋 裴古娥 安晶 袁雅萍 杭波
根据1961-2006年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气候突变 概率分布 天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芳芳 徐家良
为了揭示20世纪90年代上海地区降水资源的变化特点,根据1991—2003年上海地区11个站降水资料,在与前30年(1961—1990年)平均比较的基础上,统计分析1991年以来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蒸发量、降雪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1%,汛期平均雨量增加18%,年平均降水日数却略有减少,这样使年平均降水强度增强了12%,季节分配格局改变,区域分布格局未变;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蒸发量略减小,年平均降雪日数减少5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