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0)
- 2023(7362)
- 2022(6305)
- 2021(5902)
- 2020(4702)
- 2019(10951)
- 2018(10161)
- 2017(17825)
- 2016(10027)
- 2015(10878)
- 2014(10436)
- 2013(10419)
- 2012(9690)
- 2011(8944)
- 2010(8662)
- 2009(8012)
- 2008(7840)
- 2007(6366)
- 2006(5508)
- 2005(4828)
- 学科
- 济(42085)
- 经济(42050)
- 业(27042)
- 管理(25499)
- 企(19122)
- 企业(19122)
- 方法(18800)
- 数学(17074)
- 数学方法(16964)
- 农(13490)
- 中国(11323)
- 学(10797)
- 贸(10337)
- 贸易(10331)
- 易(10073)
- 地方(10009)
- 农业(9627)
- 财(9407)
- 业经(9104)
- 环境(7491)
- 技术(6373)
- 制(6261)
- 出(6080)
- 划(5710)
- 融(5614)
- 金融(5612)
- 和(5478)
- 地方经济(5342)
- 银(5329)
- 银行(5271)
- 机构
- 大学(143310)
- 学院(142564)
- 济(60919)
- 经济(60057)
- 研究(57165)
- 管理(52399)
- 理学(46395)
- 理学院(45730)
- 管理学(44911)
- 管理学院(44669)
- 中国(41491)
- 科学(39193)
- 农(37944)
- 所(31129)
- 京(30952)
- 农业(30417)
- 业大(29568)
- 研究所(29154)
- 中心(25217)
- 财(23613)
- 院(20497)
- 农业大学(20113)
- 江(19761)
- 财经(19421)
- 科学院(19402)
- 北京(19069)
- 经济学(18740)
- 范(18155)
- 经(17948)
- 师范(17817)
- 基金
- 项目(108413)
- 科学(84106)
- 基金(80406)
- 家(75668)
- 国家(75095)
- 研究(68705)
- 科学基金(61752)
- 社会(45264)
- 基金项目(43407)
- 自然(43193)
- 社会科(42943)
- 社会科学(42934)
- 自然科(42194)
- 自然科学(42177)
- 自然科学基金(41455)
- 省(41007)
- 划(36455)
- 资助(31744)
- 教育(30108)
- 重点(25561)
- 编号(24590)
- 发(23884)
- 计划(23347)
- 部(23330)
- 创(22567)
- 科研(21728)
- 创新(21287)
- 科技(21155)
- 业(20407)
- 国家社会(19943)
共检索到20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平 黄玫 季劲钧 吴战平
论文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多年变化,分析了1981—2000年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对森林、灌丛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从年际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近20年略有上升。近一步分析表明,由于近20年西南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区域降水量变化具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特征。在森林分布广泛的地区,气温升高速率为0.037℃/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模拟的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集中区域气温升高速率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殷剑敏 冯宗炜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江西省南昌、吉安、赣州3地近40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模拟了3地自然植被NPP在未来气候3种水热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此外还以1980年江西全省自然植被NPP为例分析了自然植被NPP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地近40年自然植被NPP平均值分别为13.19、13.11和13.20t/hm2.a,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增加20%时,NPP值增加了14.9%~15.85%;随着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减少20%,NPP减少了4.77%~5.16%;当年均气温增加2℃且降水量不变时,N...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植被 气候变化 江西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苗茜 黄玫 李仁强
研究基于气象观测和B2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1981—2000年和2010—2050年两个时段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1981—2000年流域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气温将整体增加,但各地增温幅度不同。流域降水量有增有减,主要增加区域位于长江源头和上游及中游的江北地区。未来在气温增加幅度较小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如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青海、西藏、川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的植被NPP将增加。在气温增幅较大而降水量减少或者降水量增加不多的区域如长江中游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薛根元 吉宗伟 李强 任永建
利用LPJ模式,以1971—2006年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数据,模拟了环杭州湾地区植被NPP,并分析了近36年来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①环杭州湾地区NPP 36年平均为552.10 gC/(m2.a),逐年变化呈上升趋势,速率为1.52 gC/(m2.a2);②研究区植被NPP 36年平均在494.23~617.23 gC/(m2.a)之间;东部沿海及距海较远地区值较大,且基本上呈经向分布;而中部地区值较小,且基本呈纬向分布;NPP年代空间分布与NPP近36年平均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③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NPP相对大值区在空间上增大,但是增幅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德永 潘耀忠 姜萍 朱文泉 何浩
为了了解气候变化对东亚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该文利用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NOVA/AVHRR NDVI,8 km×8 km),采用改进参数的CASA模型研究了东亚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来研究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8~3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或气候严寒、冬季漫长的高纬度地区,因而植被生产力较低;净第一性生产力介于300~7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10°~35°N低纬度地区以及50°~60°N中高纬度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介于700~2 000 gC/(m2.a)的植被主要分布于缅甸、泰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楠 高吉喜 苏德毕力格 罗遵兰 李岱青
在GIS系统支持下,利用遥感和气象资料,构建了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估算了1981~2000年长江上游地区植被年NPP分布。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NPP的年际变化规律,基于像元空间尺度讨论了植被NPP对气候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除农作物外,各植被类型NPP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针叶林增幅最大。NPP出现较明显变化地区可能主要与人为因素作用有关。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分布均与年NPP分布相似,从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增趋势。长江上游NPP与降水和均温的年际相关性整体不强。呈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2)的区域,其面积均占据了总面积的近一半,其分布呈现互补关系。呈强负相关性(相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波
陆地植被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对外界综合环境因素敏感的指标 ,陆地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了植被净第一生产力研究方法的状况 ,着重对当前 2种主要生产力模型 (GLO PEM模型和NASA CASM模型 )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结果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同时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也进行了介绍。表 2参 1 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顾红 姬菊芝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保护及合理利用自然植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NPP综合研究模型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近43年来气候和自然植被NPP及其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3年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变率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分别为0.38℃和0.49%;日平均辐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日平均辐射量变化趋势百分率10年为-0.86%,各地气候要素...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自然植被NPP 气候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晓宇 姚华荣 戴君虎 朱梦瑶
荒漠草原分布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荒漠草原物候与生产力变化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有鉴于此,论文采用2000—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通用数量化方法提取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季始期(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末期(end of season, EOS);基于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估算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植被物候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内蒙古荒漠草原SOS呈显著提前趋势(0.88 d/a,P0.05),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 LOS)呈显著延长趋势(0.76 d/a)。81.53%像元的SOS与2—4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8.21%显著相关,P<0.05),60.80%像元的SOS与4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6.12%显著相关,P<0.05);65.16%像元的EOS与9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5.03%显著相关,P<0.05),78.61%像元的EOS与7—9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10.12%显著相关,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宗明 国志兴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张树清 李方 金翠 杨婷 黄妮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是LUCC环境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然而,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论文应用以遥感观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估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是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征。200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3.28×104hm2,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26.20×104、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春 吴志峰 程炯 钱乐祥
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对于全球碳循环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优化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广东省2000、2005和2010年NPP,分析NPP的空间格局和土地覆盖的时空动态,研究土地覆盖变化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NPP空间分布不均,形成一系列高值区和低值区;总体上是粤中区最高,珠三角区最低。2)2000—2010年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程度增强,城市用地和耕地变化最大,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和粤中区。3)在气候变化条件下,以城市扩张为主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龚相文 李玉强 王旭洋 牛亚毅 连杰 罗永清 余沛东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碳收支平衡和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NPP、气象(气温和降水)和植被类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和回归分析法对2000-2010年科尔沁地区NPP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科尔沁地区植被NPP年均值为121.32 g·(m~2·a)~(-1),增加速率为0.53g·(m~2·a)~(-1),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总区域的48.77%,其中NPP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区[7.46g·(m~2·a)~(-1)]、库伦旗[5.09g·(m~2·a)~(-1)]等地,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巴林左旗[-4.64g·(m~2·a)~(-1)]、巴林右旗[-3.53g·(m~2·a)~(-1)]等县域。不同植被的固碳能力存在差异,其中阔叶林最强,栽培植被次之,灌丛最弱。植被NPP受降水量的影响高于气温,降水和气温协同作用的解释率高于单一因子,分别可解释草甸、阔叶林、草原、栽培植被和灌丛的94.70%、87.50%、85.80%、85.30%和76.30%。因此,降水和气温的协同作用对NPP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宏
利用作者建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模拟了极端干旱气候下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一定土壤质地条件下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越敏感。全球变化造成的温度升高对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也是依地下水埋深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地下水埋深较小时,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温度升高的反应较小 ;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其响应程度明显增加。因而 ,地下水埋深越大 ,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就越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浩杰 杨太保
以2000-2010年MODIS NPP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该区同期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黄河源区植被NPP年累积量(a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水热条件和植被类型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影响,黄河源区植被aNPP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趋势。常绿针叶林aNPP最高,高寒草原aNPP最低。2000-2010年黄河源区植被aNPP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增长率为3.64gC/(m2 a),其中高寒沼泽、常绿针叶林、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aNPP的增长率分别为4.47gC/(m2 a)、4.08gC/(m2 a)、3.61ggC/(m2 a)和3.53gC/(m2 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