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4)
2023(5911)
2022(5462)
2021(5260)
2020(4587)
2019(11319)
2018(10822)
2017(20043)
2016(11445)
2015(13246)
2014(13644)
2013(13788)
2012(13257)
2011(12196)
2010(12277)
2009(11699)
2008(11980)
2007(10517)
2006(8991)
2005(8200)
作者
(35807)
(30150)
(30144)
(28907)
(19034)
(14771)
(13941)
(12156)
(11236)
(10809)
(10345)
(10217)
(9646)
(9637)
(9632)
(9607)
(9491)
(8784)
(8717)
(8714)
(7645)
(7444)
(7363)
(6960)
(6925)
(6875)
(6798)
(6750)
(6199)
(6172)
学科
(49605)
经济(49559)
(27906)
管理(27487)
方法(25046)
数学(22466)
数学方法(22268)
(20842)
企业(20842)
(14578)
中国(14342)
(13395)
(12314)
(9934)
贸易(9932)
地方(9793)
农业(9697)
(9640)
业经(8536)
(8431)
(8141)
(7354)
财务(7341)
财务管理(7317)
环境(6909)
企业财务(6894)
(6835)
(6830)
金融(6828)
银行(6792)
机构
大学(171764)
学院(168822)
(69387)
经济(67903)
研究(64308)
管理(61529)
理学(52650)
理学院(51920)
管理学(50914)
管理学院(50594)
中国(48363)
科学(42034)
(37811)
(36897)
(35335)
研究所(32365)
(30880)
农业(29418)
业大(29313)
中心(29214)
(25838)
财经(24458)
北京(24079)
(23537)
师范(23296)
(22349)
(22097)
经济学(21505)
科学院(20274)
(20207)
基金
项目(111675)
科学(85974)
基金(80476)
研究(77456)
(72172)
国家(71598)
科学基金(58932)
社会(47225)
社会科(44515)
社会科学(44499)
基金项目(43042)
(42859)
自然(39646)
自然科(38606)
自然科学(38592)
自然科学基金(37917)
(37533)
教育(35301)
资助(33280)
编号(31781)
重点(26132)
成果(26103)
(25060)
(24343)
计划(22306)
科研(22140)
(22113)
课题(21726)
创新(20866)
教育部(20545)
期刊
(74451)
经济(74451)
研究(49453)
中国(35350)
(32373)
学报(32330)
科学(29326)
(24984)
大学(22848)
农业(21704)
学学(21373)
管理(18876)
教育(15708)
(14086)
金融(14086)
技术(13557)
(12579)
经济研究(12141)
财经(12011)
业经(11579)
问题(10357)
(10356)
资源(10270)
图书(9652)
(9421)
(9253)
技术经济(8686)
理论(8376)
统计(8342)
国际(8026)
共检索到255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林  熊伟  胡单  
采用1981年~2001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西藏耕地变化过程与地域分异特征,建立了耕地与人口相关模型,分析了西藏耕地与人口相关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耕地与乡村人口相关的区域差异性,提出了劳耕密度的概念。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西藏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缓慢,不同时段耕地年均递增率呈现低-负-高模式,耕地变化地域差异特征明显;②利用2001年耕地与对应的乡村人口数据建立了二者之间的E型指数曲线相关模型,发现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由1981年~2001年西藏全区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据建立的E型曲线模型,相关性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佩林  鲁奇  王国霞  
80年代年以来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等方面 ,分析研究了北京市 1981-2 0 0 1年 2 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探讨耕地减少的原因及趋势。研究表明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等将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 ,人多地少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保护耕地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秀彬  
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 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①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 ②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 ③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咏淑  吴甫成  吕焕哲  姚成胜  
根据 1 981~ 2 0 0 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 ,选用危害较大的 1 0项污染指标 ,采用均值指数法对近 2 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湘江干流不同河段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湘江总体水质在 2 0世纪 90年代呈恶化趋势 ,致使污染加剧的主要因子是总大肠菌群、总磷、石油类和总汞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 ,近年来生活废水污染日益突出 ,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 ;在干流不同河段中 ,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估计未来湘江的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还会加剧。因此 ,为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湘江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运军  张树文  侯伟  张养贞  包春红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民地对耕地和湿地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耕地和湿地年变化率随居民地年变化率大小变化而变化。各期间三类地物都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主要转换模式是湿地-耕地和耕地-居民地。基于居民地、耕地扩张及湿地退缩强度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居民地扩张强度大小不仅影响后两者的强度大小,同时居民地扩张强度空间格局也规定了后两者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霞  王世荣  尚红莺  王长军  
[目的]以宁夏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趋势,并从经济、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选取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宁夏耕地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9972014年宁夏耕地面积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近18年来宁夏总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快速增加,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虽然宁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仍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霞  王世荣  尚红莺  王长军  
[目的]以宁夏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趋势,并从经济、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选取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宁夏耕地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997~2014年宁夏耕地面积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近18年来宁夏总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快速增加,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虽然宁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仍逐年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耕地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宁夏耕地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利用水平依然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变化明显且受经济、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春山,罗彦,朱红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数学模型对近 2 0年来广州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得出 :广州市人口增长较前 1 0年变缓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比较明显 ,城市中心的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 ,中心城区总体上人口减少 ;广州人口分布趋向规则化 ,均衡化 ,人口密度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变化 ,同时郊区化现象比较明显等。并对广州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随城市规模和时空间变化特点进行了模型归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本文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2008年间,耕地净增加4.99×104hm2,面积比由38%上升至57%;未利用地增长仅次于耕地,增长面积为1.07×104hm2,水域,林地,建设用地都呈增长趋势;草地为唯一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缩减7.02×104hm2,面积比由49%缩减为36%。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业开垦是新垦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因素,草地面积减少是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盐碱地增多和沼泽减少反映了该地区存在因农业开垦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靖华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静怡  李晓明  
[目的]研究"二调"前后近2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96—2016年耕地数量的原始统计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选用ARIMA模型,基于两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间段耕地数量数据进行相互预测和反推,即利用1996—2008年耕地数量数据预测2009年耕地数量,利用2009—2016年数据反推2008年耕地数量,从而实现数据的校正和比值归一化的目的,进一步研究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遴选出其驱动因子。[结果]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我国耕地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2004年之前递减速度较快,之后递减速度趋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值增加值占比、年末总人口数,以及城镇人口数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918,-0.896。[结论]从研究结果可以推论,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对耕地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基于遥感资料和GIS分析,对1988~1998年长江下游地区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数量特征,以及耕地变化强度、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耕地变化导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1988~1998年,耕地与林地、灌丛、水体之间的转变,对其数量动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在上述转变过程中,耕地总体表现出数量明显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②农田向城镇的单向转移,体现了区域快速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该过程主要体现于上海、苏锡常地区、南京、杭州等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地区;③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耕地年均流失率为0.77%,流失的主体部分是位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立峰  王林林  李德一  
应用异速生长方程并结合城市人口密度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山东省城市人口和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标度指数b值总体趋向减小,说明山东省大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断提高;2006-2010年间,b值总体趋向增大,说明大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趋同。同时,在标度指数b值固定的情况下,比例系数a不断增大,表明1990年以来山东省城市用地的扩张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且城市用地扩张呈加速的趋势。此外,指出异速生长分析结果与城市人口密度、集中指数和不平衡指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山东省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