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7)
2023(9614)
2022(7508)
2021(6855)
2020(5474)
2019(12267)
2018(11647)
2017(20721)
2016(11470)
2015(12727)
2014(12512)
2013(11913)
2012(10660)
2011(9529)
2010(9111)
2009(8491)
2008(8303)
2007(6792)
2006(5983)
2005(5444)
作者
(35237)
(29730)
(29494)
(27927)
(18656)
(14332)
(13131)
(11682)
(11321)
(10188)
(10078)
(9787)
(9685)
(9149)
(9148)
(9095)
(9067)
(8713)
(8586)
(8257)
(7534)
(7168)
(7076)
(6842)
(6753)
(6637)
(6446)
(6422)
(5955)
(5872)
学科
(46700)
经济(46652)
(29183)
管理(29078)
(21281)
企业(21281)
方法(17468)
中国(15703)
(15480)
数学(15461)
数学方法(15345)
地方(11789)
业经(11609)
(11006)
农业(10676)
(10496)
(10476)
贸易(10470)
(10181)
(7725)
环境(7567)
(7353)
产业(7258)
(7065)
金融(7064)
技术(7039)
(6838)
银行(6796)
(6460)
(6109)
机构
大学(159419)
学院(158644)
(65401)
经济(64302)
研究(61683)
管理(57527)
理学(50306)
理学院(49640)
管理学(48630)
管理学院(48352)
中国(44788)
科学(40892)
(37635)
(33801)
(32128)
业大(30135)
研究所(29902)
农业(29860)
中心(27457)
(27039)
(22789)
(22541)
财经(21844)
(21131)
北京(20804)
师范(20789)
(20109)
经济学(20003)
农业大学(19679)
科学院(19587)
基金
项目(117397)
科学(91891)
基金(86494)
(79944)
国家(79320)
研究(77621)
科学基金(66227)
社会(51507)
社会科(48844)
社会科学(48831)
基金项目(46729)
(45318)
自然(44776)
自然科(43717)
自然科学(43698)
自然科学基金(42927)
(39489)
教育(34180)
资助(32982)
编号(28712)
重点(27735)
(26204)
(24739)
(24505)
计划(24093)
创新(23108)
科研(23045)
国家社会(22543)
科技(21491)
成果(21460)
期刊
(68485)
经济(68485)
研究(44624)
学报(35196)
(33923)
中国(31930)
科学(30324)
大学(25440)
学学(24390)
农业(22757)
(19753)
管理(19690)
(13214)
金融(13214)
(13114)
教育(13107)
经济研究(12423)
业经(11859)
技术(10936)
财经(10426)
业大(10068)
(9680)
问题(9659)
(9042)
资源(8999)
科技(8862)
(8631)
国际(8489)
农业大学(8317)
商业(7554)
共检索到233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艺潇  张宇清  吴秀芹  吴斌  赵紫阳  
以防沙治沙效果显著的宁夏盐池县官滩村为例,基于4期TM影像(1989年、1995年、2000年、2007年),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其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2008年实地调查数据、2009年快鸟影像,对聚落的内部空间布局特征及外部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1989-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情况。结果表明:聚落内部整体布局方向、庭院组合方式及建筑特征减弱了风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聚落外部的空间构型进一步抵御了风沙的侵害,其外部近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于沙漠化的响应。官滩村内部的布局和外部的构型相结合,对沙漠化进行了积极的影响与响应,是今后沙区聚落建设的一个科学典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秋红  周尧治  辛晓平  
选取气温、降水因子以及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的相对指标为分析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近50年(1953-2004)来各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在当地近50年的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抑制因素与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9,-0.403以及0.6005;草原沙漠化程度呈现出随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日益加剧的趋势,其中牲畜结构对草原沙漠化变化趋势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只有0.6005,这是由于生态经济系统各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梅  杨改河  冯永忠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靖  高亚琪  刘萍  黄力平  
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托克逊县南部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托克逊县南部区是新疆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驱动的结果。其中风力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过程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小  宋豫秦  
本文指出 ,中国沙漠与沙漠化分布呈“V”型格局 ,而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沙漠与沙漠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为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的形成创造了丰富的沙地基质 ,促进了我国东南季风的形成及其他相应的气候变化 ,气候的变化直接的影响了我国地质时期沙漠的形成 ,并且通过影响我国北方早期人类活动的集聚格局间接影响了我国历史时期沙漠化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梦珍  李艳富  李志威  王兆印  韩鲁杰  
通过调查采样,分析了三江源多个典型风沙活动区的沙土颗粒成分,发现风动沙(最易蚀颗粒)含量与沙漠化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进而定义了用于表征区域发生沙漠化的风蚀风险指数,并应用到多种类型的土地的沙漠化风险评价中。分析结果表明:风蚀风险指数与风动沙百分含量直接相关,当区域内风动沙百分含量低于50%时,发生沙漠化的风险极低;当风动沙百分含量超过60%时,沙漠化风险随风动沙百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长。因此,可通过判定区域样地中的风动沙百分含量,及时预警该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沙漠化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动沙百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张凤荣  李保国  
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表明,近50年来伊金霍洛旗农牧户生活用薪炭结构经历了以沙蒿等生物质薪炭为主向煤炭与树枝树条的矿物质和生物质多元薪炭结构的变化;某种薪炭在整个薪炭结构中的比重越大,其变异系数越小,表明农牧户之间薪炭结构的同构性强。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沙漠化强烈发展时期,30%~70%的新增沙漠化土地是由樵采沙蒿等生物质薪炭引起,随着薪炭结构多元化,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引起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也大幅度下降。薪炭结构的变化对土地沙漠化逆转的作用显著。如果农民收入不增加,随着煤炭等矿物质燃料价格的上升,樵采生物质薪炭导致沙漠化的威胁就会加大;因此,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非生物质的风能、太阳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花婷  王训明  
气候系统主要通过气温、降水及风场等因素影响沙漠化过程,但不同区域其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降水对沙漠化的影响较为明确,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气温和风场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季风带沙漠化区,气温升高及高空盛行西南风有利于沙漠化逆转;在非季风带沙漠化区,一方面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沙漠化发展;另一方面,其增加了冰川、冰雪融水的补给,沙漠化逆转;在高寒带沙漠化区,旱灾和寒冻灾害是沙漠化的主因。此外,沙漠化过程通过植被、地表及土壤特征等的改变影响气候系统。例如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伴随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并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潜热通量、粗糙度等来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还通过沙尘释放量的变化来影响降水的发生。虽然沙漠化与气候系统间存在多种反馈机制,但反照率—气温—降水—植被的正反馈及沙尘—降水—植被的正反馈是其主要反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秀红  申元村  张镱锂  张宏业  吕晓芳  李晓峰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县市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对含有结构性映射综合得分值的评价单元进行了归并,从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分区。利用典型区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和评价结果,以及新近权威性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详查结果,探讨了相应土地利用结构区内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虹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国也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沙漠化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吴薇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 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 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 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 万k m2 ,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志祥  高兵桃  刘嘉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问题的若干决定》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耕地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然而作为自然生产要素的耕地不是孤立的,对于危及我国耕地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土地沙漠化必须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沙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漠化治理进程中公共政策创新的重要性及具体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