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3)
- 2023(13150)
- 2022(11319)
- 2021(10403)
- 2020(8632)
- 2019(19994)
- 2018(19371)
- 2017(36147)
- 2016(19882)
- 2015(22660)
- 2014(23035)
- 2013(23157)
- 2012(22425)
- 2011(20935)
- 2010(21456)
- 2009(20074)
- 2008(20123)
- 2007(18185)
- 2006(16289)
- 2005(15268)
- 学科
- 济(106845)
- 经济(106752)
- 管理(50268)
- 业(48194)
- 方法(37355)
- 企(35788)
- 企业(35788)
- 数学(32580)
- 数学方法(32286)
- 中国(29772)
- 地方(29513)
- 农(26897)
- 学(22581)
- 业经(21148)
- 财(19542)
- 农业(18489)
- 贸(17531)
- 贸易(17520)
- 地方经济(17383)
- 易(16818)
- 制(16783)
- 融(16365)
- 金融(16362)
- 银(15705)
- 银行(15666)
- 环境(15411)
- 行(15213)
- 发(14562)
- 和(14461)
- 理论(12830)
- 机构
- 大学(302703)
- 学院(302056)
- 济(133224)
- 经济(130465)
- 研究(117244)
- 管理(107079)
- 理学(90158)
- 理学院(88890)
- 中国(88314)
- 管理学(87295)
- 管理学院(86701)
- 科学(72097)
- 京(66559)
- 所(62260)
- 财(59199)
- 研究所(56341)
- 农(55667)
- 中心(51809)
- 江(48295)
- 财经(45993)
- 业大(44160)
- 范(43608)
- 农业(43583)
- 师范(43197)
- 北京(42929)
- 经济学(41957)
- 经(41474)
- 院(41408)
- 州(38069)
- 经济学院(37494)
- 基金
- 项目(190471)
- 科学(148669)
- 研究(138897)
- 基金(135879)
- 家(119246)
- 国家(118237)
- 科学基金(98693)
- 社会(88222)
- 社会科(83495)
- 社会科学(83471)
- 省(75079)
- 基金项目(71323)
- 划(63748)
- 教育(62782)
- 自然(61614)
- 自然科(60083)
- 自然科学(60059)
- 自然科学基金(58989)
- 编号(56045)
- 资助(55709)
- 发(47815)
- 成果(47156)
- 重点(44438)
- 部(41958)
- 课题(40455)
- 创(38699)
- 发展(38466)
- 展(37855)
- 国家社会(36513)
- 创新(36446)
- 期刊
- 济(161617)
- 经济(161617)
- 研究(97220)
- 中国(66644)
- 农(51990)
- 学报(49709)
- 科学(45891)
- 财(44826)
- 管理(39520)
- 大学(36585)
- 农业(35265)
- 学学(34245)
- 教育(33861)
- 融(31264)
- 金融(31264)
- 技术(26669)
- 经济研究(26205)
- 业经(24902)
- 财经(23484)
- 问题(21191)
- 经(20437)
- 业(18946)
- 贸(17608)
- 技术经济(16853)
- 世界(16115)
- 国际(15992)
- 资源(15165)
- 统计(15040)
- 图书(14868)
- 版(14664)
共检索到483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飞 韩增林 马慧强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1993年以来山西省各地区均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现高位波动状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产业偏离度、区位熵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山西省地区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波动相对应,呈现出中、东、西波浪式经济差异格局和3个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对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成因分析 山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郑元文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05和2010年的数据,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ESDA法进行空间集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山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拉大,处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表现出初步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青岛、济南两热点区的经济核心地位明显,济青高速和胶济线对沿线地区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鲁西地区经济仍处于低值区,山东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边缘性特征明显;各时段区域发展战略是影响山东省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华 陈修颖
本文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根据1993年浙江省计经委国土办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将全省分为浙东北、温台和金衢丽三大区域,并且从GDP、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近16年来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浙江省 区域差异 演变特征 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月卿,贾秀丽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熵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测度与评价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海潮 赵艺学
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在纵向上有较大的发展,但同全国的份额分量比较,既有高于全国的份额分量,又有低于全国的份额分量。对竞争偏离分量的分析,又明显地显示出,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时段 分析 对策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建军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令人堪忧,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文章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出了5种类型,并比较了各类区域发展的特征,客观地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军 阳国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之谜"。从GDP、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三个层面对四大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操作性较好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差异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影 徐效坡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王宁莲 杨天祥
首先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最后从如何围绕中心城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江苏省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玲 周国富
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西省107个县域为基本的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1年的县域人均GDP数据,定量分析了这12年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时变特征、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果显示: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晋南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晋北和晋中地带,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但远未形成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的核心区域。在晋北和晋中地带没有出现以大同、太原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县域集聚群,仅在晋南地带出现了以临汾等盆地县域为中心的较高发展水平的县域集聚群;县域经济增长的热点区域自2004年趋于消失,县域经济增长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真
新时代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区域格局逐步优化,这对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与支撑。文章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进行阐述回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进行探究,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演进历程 发展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小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演变 基本经验 科学发展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