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6)
2023(8033)
2022(7033)
2021(6464)
2020(5620)
2019(13077)
2018(12697)
2017(24263)
2016(13726)
2015(15475)
2014(15782)
2013(15929)
2012(15324)
2011(13931)
2010(13916)
2009(12999)
2008(13012)
2007(11928)
2006(10174)
2005(9169)
作者
(42198)
(35561)
(35509)
(33856)
(22577)
(17391)
(16455)
(13935)
(13496)
(12803)
(12314)
(12159)
(11493)
(11356)
(11265)
(11264)
(11199)
(10562)
(10522)
(10441)
(8930)
(8836)
(8684)
(8240)
(8143)
(8013)
(7962)
(7927)
(7304)
(7215)
学科
(65567)
经济(65511)
管理(33652)
(32668)
方法(28455)
数学(25747)
数学方法(25521)
(24111)
企业(24111)
地方(21707)
(18172)
中国(15172)
(14182)
(13914)
地方经济(12586)
农业(12513)
业经(11699)
(11133)
贸易(11127)
(10656)
环境(9948)
(9787)
(9144)
(8624)
金融(8620)
(7884)
(7882)
财务(7868)
银行(7854)
财务管理(7841)
机构
大学(201810)
学院(201743)
(82547)
经济(80794)
研究(73973)
管理(73578)
理学(63313)
理学院(62407)
管理学(61234)
管理学院(60849)
中国(53992)
科学(48615)
(43551)
(40600)
(39718)
研究所(36547)
(36413)
(35667)
中心(34211)
业大(33277)
农业(32313)
(28870)
师范(28546)
财经(28479)
(26330)
北京(26307)
(25626)
经济学(25620)
(25428)
(24072)
基金
项目(137670)
科学(107224)
基金(98347)
研究(97514)
(87502)
国家(86824)
科学基金(72381)
社会(60997)
社会科(57689)
社会科学(57667)
(55613)
基金项目(53066)
自然(47377)
(46944)
自然科(46171)
自然科学(46154)
自然科学基金(45285)
教育(44512)
资助(39857)
编号(39685)
重点(32479)
成果(32018)
(31900)
(30352)
课题(28239)
(27935)
科研(26842)
计划(26546)
创新(26336)
发展(25174)
期刊
(91325)
经济(91325)
研究(56071)
中国(38608)
(36128)
学报(35938)
科学(32090)
(27584)
大学(25513)
农业(24315)
学学(24190)
管理(23571)
教育(19479)
(17416)
金融(17416)
技术(16953)
业经(14917)
经济研究(13940)
财经(13859)
(13753)
问题(12657)
资源(12429)
(11938)
(10623)
技术经济(10266)
统计(9897)
(9727)
商业(9452)
科技(9143)
图书(9039)
共检索到29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丽纯  陈建耀  
采用2000、2005和2010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工业、农业、环保、自然条件和人口等相关数据,通过大量数理统计分析对近10 a来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的氮收支演变与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过去三个不同时期,珠三角地区氮的年输入、输出量有升有降,但是氮盈余总量却呈现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单位面积氮盈余量也从2000年的43.43 kg/(hm2·a)增加到2010年的51.92 kg/(hm2·a)。整个珠三角地区的负荷氮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但尚低于同样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平均水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珠三角地区氮收支变化具有较大影响,且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鸿,许学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此过程中,各县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以及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必然发生变化。文章首先总体上考察了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然后,在对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不同时段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对应时段比较排序的分析,宏观上揭示了珠三角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区域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在比较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认为存在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两种区域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城市群治理结构演变中作用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康琳  廖金凤  
本文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珠江三角洲 1 990~1 997年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区域差异 :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中心 ,由内向外耕地减少速率逐渐下降、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指出珠江三角洲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和非农建设占用 ,最后 ,针对各市不同情况提出对策和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玉鸿  许学强  薛德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增长,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经济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增长速度演变轨迹的考察,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动因分析,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空间分布的时空差异。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广州与深圳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纵向对比,结合两市在城市功能与区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揭示了珠江三角洲2座核心城市区域地位动态变化的不同特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昆  李惠  
我国上市公司重组有着独特的制度背景和复杂的环境 ,上市公司重组具有显著特征 :一方面大量经营不善陷入困境的公司和ST公司呈现出被动重组的局面 ,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上市公司重组中出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外资并购的热潮。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上市公司在重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促进上市公司重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光明  
在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眼于宏观和中等空间尺度,从代表性旅游资源、旅游网络、旅游发展轴、旅游中心地体系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同时提出四个方面的优化思路,包括:培育类型多样的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八大特色旅游文化板块、加快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促进区域旅游流空间流动的相对均衡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宏山  
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外资的加速流入,数百万外来劳动力开始涌入珠江三角洲。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珠江三角洲至少有236.4万外来劳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不断上升。据估计,1994年,外省和广东其它地区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以民主为主体)总数为600万左右。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数量众多的农民工的涌入,一方面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市政管理面临压力:首先,人口急剧膨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晓云  
本文提出了产业关联系数测算方法,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机制的阐述,在Porter的菱形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螺旋晶体模型。由于提出的是量化的计算方法,使得对专业镇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群的定量分析与测算成为可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进而提出深圳加强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多中心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判断是制定适宜区域空间政策、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其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珠三角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地区2000,2005,2010年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进行研究。珠三角地区经历了从"核心—边缘"特征明显的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结构特征显著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模式总体上符合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理论。但在城市区域的空间尺度,钱皮恩的"离心模式、组合模式和融合模式"对其空间结构演变具有更好的解释力。现阶段,珠三角地区基本实现了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的空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江  俞佳敏  黄璐  陈璐怡  
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3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新飞  郑华懋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9市的制造业为例,通过衡量行业空间集中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指标,发现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已进入聚集与扩散并存的新阶段,各城市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增强,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但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岸、西岸内部各城市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同构性。同时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城市1993-2007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确实存在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珍花  刘安琪  
根据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探讨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运用岭回归方法分别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构建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对造成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对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经济差异现状的分析和对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