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6)
2023(9401)
2022(8069)
2021(7525)
2020(6105)
2019(14097)
2018(13729)
2017(24639)
2016(13374)
2015(15173)
2014(14965)
2013(15064)
2012(14384)
2011(13391)
2010(13385)
2009(12201)
2008(11575)
2007(9894)
2006(9136)
2005(8298)
作者
(40092)
(34076)
(33513)
(32041)
(21522)
(16277)
(15336)
(13026)
(12911)
(11999)
(11711)
(11427)
(11111)
(10579)
(10564)
(10402)
(9818)
(9784)
(9731)
(9621)
(8542)
(8238)
(7994)
(7826)
(7615)
(7577)
(7304)
(7277)
(6907)
(6599)
学科
(77784)
经济(77736)
管理(32736)
(26546)
地方(24663)
方法(23644)
数学(21137)
数学方法(20966)
(18918)
企业(18918)
(18006)
中国(17198)
(16440)
地方经济(14721)
业经(14487)
环境(14424)
农业(12569)
(10149)
(9611)
(9546)
(9335)
贸易(9324)
(9260)
资源(8982)
(8833)
金融(8830)
(8808)
生态(8602)
经济学(8583)
(8471)
机构
学院(191725)
大学(191151)
(85976)
经济(84339)
研究(76046)
管理(68004)
理学(57942)
理学院(57039)
中国(56564)
管理学(55981)
管理学院(55608)
科学(47444)
(41772)
(39018)
研究所(35688)
(35348)
(35079)
中心(34363)
(30096)
业大(29488)
(28428)
师范(28173)
(27457)
农业(27382)
财经(27255)
经济学(26833)
北京(26475)
(25788)
(24568)
科学院(23956)
基金
项目(129801)
科学(101938)
研究(93309)
基金(93202)
(82259)
国家(81563)
科学基金(68969)
社会(60779)
社会科(57429)
社会科学(57412)
(51731)
基金项目(50307)
自然(43876)
(43583)
自然科(42661)
自然科学(42650)
自然科学基金(41863)
教育(41106)
资助(36731)
编号(36096)
(30868)
重点(30425)
成果(28533)
(27558)
课题(26441)
(26440)
国家社会(25298)
发展(24907)
创新(24807)
(24541)
期刊
(107465)
经济(107465)
研究(62108)
中国(43364)
学报(31801)
(31770)
科学(30056)
(26136)
管理(24810)
大学(23546)
学学(22150)
农业(21821)
教育(18809)
经济研究(17210)
(16969)
金融(16969)
技术(16752)
业经(15568)
财经(13877)
问题(13768)
资源(13749)
(12215)
(12201)
技术经济(10400)
(10254)
世界(9923)
国际(9495)
(9221)
(9093)
现代(8985)
共检索到308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刘贤赵  王渊  
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日益凸显。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探讨近10年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生态要素的时空演变,并运用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两市经济实力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两市经济与生态要素相互作用整体趋好,大部分区县处于中级协调发展型水平,但区县间也存在经济与生态要素及相互作用时空演变复杂的特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磊  黄秉杰  
文章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两个主要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集成的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量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两市2005—2009年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计算了两市各子系统与其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结果发现,不仅两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也不同。经济发展是拉动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发展是推动滨州市可持续发展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琦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人们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尝试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之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秀芳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黄金期,促进洲内中心城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但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还是略显动力不足。文章以滨州市为例,分析黄河三角洲开发给新农村带来的环境变化,结合经典的SWOT环境分析工具,对影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多角度透析,梳理得出黄河三角洲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优势农产品等;同时也面临单品贡献率低、投入不够和扶持不足等劣势,以及受价格波动和白色污染的威胁。文章提出协同战略、整合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等六条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发挥党员服务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滨州土地资源利用面临何种形势?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此,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鲁北平原,北临渤海湾,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接合部,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金杰   周山  
本文梳理了滨州市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财政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参考滨州市县和城乡水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预算、决算资料,分析了滨州市县财政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审计视角下优化财政供给质量、推动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期助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学军  
基于生态学经济理论,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揭示了常见灾害发生的规律;结合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要求,探讨了滨州市有关防灾模式,包括"上农下渔"、"暗管改碱"、"枣粮间作"、"生物发酵床养殖"及"工业生态链"等模式,并提出了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开发耐盐药用植物、利用天敌防虫害、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灌区改造、新能源开发等防灾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美田  
油气资源税由从量定额改为从价定率征收,引起油气资源税额大幅度增长。为了分析资源税改革对油气资源地方经济的实际影响,以油气资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即以东营市为例分析资源税改革对油气资源地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资源税分配关系影响了资源税积极作用的发挥,未完全发挥资源税对油气资源地财政收支、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生态保护、替代能源开发等应有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厘清各级政府之间资源税收入分配关系;明确资源税功能定位;资源税款专款专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崔静艺   张金涛  
近年来随着油气开采、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活动的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碳汇功能受损等问题。为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有效利用其碳储功能,研究突破了碳储生态补偿价值静态核算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时空异质性影响,运用ArcGIS及InVEST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变化,探究如何对碳储量损失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并提升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功能。研究表明:(1)201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累计总损失6.36×10~(6)吨碳;(2)碳储总值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13—2020年8年间碳储经济损失价值为164.92×10~(6)美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慧   崔静艺   张金涛  
近年来随着油气开采、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活动的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碳汇功能受损等问题。为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及有效利用其碳储功能,研究突破了碳储生态补偿价值静态核算的局限性,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时空异质性影响,运用ArcGIS及InVEST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变化,探究如何对碳储量损失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并提升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功能。研究表明:(1)201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8年间累计总损失6.36×10~(6)吨碳;(2)碳储总值的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2013—2020年8年间碳储经济损失价值为164.92×10~(6)美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