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5)
2023(9811)
2022(8303)
2021(7777)
2020(6207)
2019(14440)
2018(14099)
2017(25398)
2016(13582)
2015(15672)
2014(15488)
2013(15657)
2012(15243)
2011(14362)
2010(14255)
2009(13294)
2008(13254)
2007(11431)
2006(10499)
2005(10072)
作者
(40529)
(33788)
(33684)
(32014)
(21742)
(16354)
(15349)
(13229)
(13209)
(12032)
(11740)
(11433)
(11009)
(10994)
(10889)
(10513)
(10039)
(9832)
(9732)
(9490)
(8869)
(8246)
(8108)
(7904)
(7707)
(7626)
(7484)
(7378)
(6945)
(6834)
学科
(70407)
经济(70340)
管理(31772)
(31369)
中国(26785)
方法(24343)
(22086)
企业(22086)
数学(21432)
数学方法(21156)
地方(19015)
(18169)
(15540)
(14767)
贸易(14752)
(14315)
业经(13815)
农业(12428)
(12255)
金融(12255)
(12084)
(12049)
银行(12033)
(11847)
(11503)
(11403)
地方经济(10852)
环境(10581)
(9596)
发展(9102)
机构
大学(203326)
学院(200165)
(94076)
经济(92476)
研究(84143)
管理(70434)
中国(65900)
理学(58795)
理学院(57967)
管理学(56935)
管理学院(56537)
科学(48472)
(46484)
(43843)
(40866)
研究所(39532)
中心(36515)
(33114)
财经(31650)
北京(31238)
经济学(30603)
(29885)
(29639)
(29532)
师范(29282)
(28951)
经济学院(27285)
业大(25830)
科学院(25786)
农业(25718)
基金
项目(126256)
科学(100096)
研究(93388)
基金(92704)
(81463)
国家(80814)
科学基金(67887)
社会(61596)
社会科(58440)
社会科学(58431)
基金项目(46795)
(45743)
教育(41838)
自然(41167)
(40273)
自然科(40210)
自然科学(40201)
资助(39495)
自然科学基金(39492)
编号(35913)
(33310)
成果(30675)
重点(29317)
(29119)
发展(27341)
(26896)
国家社会(26857)
中国(26836)
课题(26328)
(25479)
期刊
(110853)
经济(110853)
研究(71458)
中国(49398)
(31659)
学报(30761)
科学(30557)
(28836)
管理(28676)
教育(24748)
大学(23455)
(22688)
金融(22688)
农业(22435)
学学(21526)
经济研究(19446)
技术(17277)
业经(16458)
财经(16250)
问题(14403)
(14263)
(14244)
世界(13702)
国际(13563)
(12859)
统计(11527)
图书(11165)
技术经济(10585)
资源(9709)
(9573)
共检索到336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发现2008年时呈现的三大特点目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和多元、作为研究基础的人口数据更加丰富和开放,人口学方法发展特点也因此有所演变,特别体现为大数据条件下人口学方法在时空维度的拓展。与10年前相比,人口学方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数据收集方式滞后与开放性不足,忽视方法论研究和对方法系统性和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本土性方法欠缺且推广不利,与理论的相互支撑长期阙如等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彻底解决。在新形势下,人口学方法的未来发展应首先针对现有问题,加强数据的整合、方法的融合和推动学术创新需要遵循独立性、包容性和原创性原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人口学方法是注重量化研究的人口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3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指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催生了人口学方法的发展,但方法的系统性不够;人口数据资料的日益丰富推动了人口学方法的运用,但数据的开放性和准确性制约着方法的发展;在对国外人口学的借鉴学习中带动了中国人口学方法的本土化,但目前本土化方法仍显不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肖周燕  薛伟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肖周燕  顾林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1990年夏季人口专家研讨会的第二项议题是进行关于人口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对90年代人口学研究展望的讨论。讨论的目的一是如何使人口科学工作更好地为控制人口增长服务,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服务;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人口学会和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在协调、推动人口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便于大家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楚珠,梁巧转  
1 从人口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 女性研究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女性,能揭示不同的矛盾,深化和解释不同的问题,对女性人口的研究都是有益的说明和补充。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女性,是将女性人口看作一个整体,以人口学特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去讨论女性人口的状况。它所要回答的不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位女性个人的情况如何,而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女性总体的状况及其与女性人口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出解释女性人口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参见文献[1])。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新兴领域,但民族和边疆领域略显弱势;(5)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图书出版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基于以上脉络文章讨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认为:(1)中国人文地理学体现了地理学的跨学科特征,不同分支领域具有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不同的交叉倾向,与这些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贡献;(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应用研究倾向明显,由此也导致部分领域被弱化及分支领域内研究主题失衡的问题,未来研究在注重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当考虑学科内领域间的平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兴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大致可分为大力发展、基本停滞、恢复建设、充实提高、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六个阶段。70年来,北京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就,呈现出资源从总量不足到结构性缺失、重点投放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引进国际先进资源的突出特点,形成了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改革需要强有力和可持续的领导力量作为基本保障、高标准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并加以工程项目制管理的基本经验。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战略,努力形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格局;优化发展方式,组合好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和专业活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胡晋芳  
该文首先回顾我国票据市场所经历的推广使用、制度建设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以及1994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还存在信用基础薄弱、市场主体缺位、品种单一、法规滞后、市场分割明显等问题;进而指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可借鉴英国、日本的市场模式,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各自优势,逐步形成一个稳健有序的票据市场,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志宝  孙铁山  李国平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