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6)
- 2023(15938)
- 2022(13789)
- 2021(12922)
- 2020(10651)
- 2019(24655)
- 2018(24548)
- 2017(46716)
- 2016(25466)
- 2015(28612)
- 2014(28601)
- 2013(28169)
- 2012(26232)
- 2011(23617)
- 2010(23816)
- 2009(21597)
- 2008(20864)
- 2007(18145)
- 2006(16004)
- 2005(14232)
- 学科
- 济(108079)
- 经济(107975)
- 管理(68697)
- 业(64459)
- 企(51563)
- 企业(51563)
- 方法(44975)
- 数学(39100)
- 数学方法(38516)
- 中国(32109)
- 地方(29671)
- 农(28861)
- 业经(23818)
- 学(22826)
- 财(21568)
- 农业(19728)
- 贸(18567)
- 贸易(18549)
- 易(17861)
- 环境(17665)
- 理论(17368)
- 制(17074)
- 和(16659)
- 技术(16129)
- 银(15736)
- 银行(15697)
- 融(15551)
- 金融(15548)
- 地方经济(15285)
- 发(15229)
- 机构
- 学院(353829)
- 大学(353471)
- 管理(138747)
- 济(137464)
- 经济(134233)
- 研究(123131)
- 理学(119589)
- 理学院(118115)
- 管理学(115749)
- 管理学院(115096)
- 中国(91371)
- 京(78805)
- 科学(78238)
- 所(62130)
- 财(60581)
- 农(58253)
- 研究所(56590)
- 中心(55386)
- 业大(53877)
- 江(52258)
- 北京(50729)
- 范(50047)
- 师范(49605)
- 财经(48201)
- 院(45507)
- 农业(45285)
- 经(43685)
- 州(43398)
- 师范大学(40138)
- 经济学(39695)
- 基金
- 项目(243846)
- 科学(191039)
- 研究(178150)
- 基金(174135)
- 家(151940)
- 国家(150628)
- 科学基金(129180)
- 社会(110338)
- 社会科(104416)
- 社会科学(104390)
- 省(96239)
- 基金项目(92900)
- 自然(84704)
- 自然科(82693)
- 自然科学(82676)
- 教育(81622)
- 划(81427)
- 自然科学基金(81072)
- 编号(73718)
- 资助(71707)
- 成果(59298)
- 发(55469)
- 重点(54639)
- 部(52172)
- 课题(51541)
- 创(50231)
- 创新(46808)
- 科研(45991)
- 大学(44586)
- 项目编号(44458)
- 期刊
- 济(155455)
- 经济(155455)
- 研究(105806)
- 中国(72228)
- 学报(55341)
- 农(53319)
- 科学(52185)
- 管理(50828)
- 教育(44036)
- 财(43457)
- 大学(41658)
- 学学(38816)
- 农业(37336)
- 技术(32067)
- 融(30294)
- 金融(30294)
- 业经(26826)
- 经济研究(24205)
- 财经(21967)
- 问题(21586)
- 图书(20579)
- 业(19431)
- 经(18712)
- 资源(17911)
- 科技(17834)
- 技术经济(17042)
- 理论(16629)
- 现代(16455)
- 发(16386)
- 版(15702)
共检索到529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彬 董杰 杨达源 涂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受到城市化的威胁和蚕食。但是,近些年来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导致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在初步探讨近郊型风景区资源保护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辨正关系基础上,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培学 朱知沛 张捷 张晓婉 曾湛荆
波动是旅游流的重要特征和研究重点,为探索日际时间尺度下景区客流与在线信息流的波动差异和关联性,文章利用手机大数据长期监测的南京钟山景区游客量与两种客户端搜索量的3种旅游流数据,使用GARCH族方法测算不同旅游流的年内波动性,采用时差相关系数法和滚动相关系数的协动性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旅游流之间的整体和动态相关性,并基于VAR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游前搜索对景区客流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日际尺度的波动上,电脑客户端(PC端)上的旅游景区搜索量序列较为平稳,移动客户端的搜索量与游客量序列具有尖峰厚尾分布和波动丛集性特征;景区客流量和移动搜索量波动均不具有长记忆性,移动搜索指数的高波动影响略长于客流量,两种波动的假日经济现象明显,均具有正向非对称性,节假日冲击促进短时集中出游,但不会带来长期客流或搜索量的显著增长;旅游搜索与客流波动在不同滞后/领先时差上具有交叉相关性,PC端搜索的波动冲击会引起游客量在滞后5期达到响应峰值,响应时序动态与移动端相反;法定节假和高温等季节性因素会引起搜索与客流相关程度在年内的动态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杰 杨达源 王鹏 蒋晓伟
近城风景名胜区与所依托的城市关系密切,其保护对于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近城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及其功能变化,认为钟山风景名胜区逐渐由城郊、城缘走进了城内,其功能除了原来单纯的风景区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等内容外,尚具有“南京市区维护生态平衡基地、国际旅游圣地、全市主要文化娱乐园地、古都风貌维护核心”的独特功能。因此,钟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古城的象征、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基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岚
在对南京钟山风景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变化、提高风景区的旅游供给能力以及如何实现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容量的调控策略与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钟山风景区 旅游容量 调控措施 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淑芳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然而在风景名胜区迅猛发展的同时,景区与原居民和谐问题日趋突出,给风景名胜区的社会稳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原居民现状,解析了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之间存在的三种类型关系:共生型、共存型和冲突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外迁型、内聚型和控制型,从而为风景名胜区社会调控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原居民 协调发展 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艳 张子昂 胡小海 黄震方 吕龙
基于微观尺度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对旅游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旅游风景名胜区钟山作为微观尺度景区内部旅游流研究代表,从信息时代下的虚拟网络视角入手,借用新浪微博平台,抓取相关微博大数据,结合时间分层法、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对旅游区内部客流波动特征进行探索,并通过剥离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方式,对不同属性的游客进行节日与节事效应差异的研究。发现钟山风景区不同类型游客均具有"M"型签到时间规律,但性别、地域属性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签到周期波动差异。此外,节假日效应对不同属性游客的影响各不相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艳 张子昂 黄震方
本研究基于微观尺度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对旅游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旅游风景名胜区作为微观尺度景区内部旅游流研究代表,从信息时代下的虚拟网络视角入手,借用新浪微博平台,抓取相关微博大数据,结合时间分层法、经验模态法(EMD)对旅游区内部客流波动特征进行探索,此外还通过剥离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方式,对不同属性的游客进行了节日与节事效应差异的研究。发现钟山风景区不同类型游客均具有“M”型签到时间规律,但性别、地域属性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签到周期波动差异。此外,节假日效应对不同属性游客的影响各不相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依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是世界级名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宇恒 郑斐
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营造活动具有特殊性,深刻影响着景区的保护和发展。通过调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近年来的建筑营造,评价其对风景资源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探索了当下城市型风景区的设计与营造方法,以更好地使建筑营造活动与风景环境相适应。
关键词: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 建筑营造 西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梅一峰 汪诚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具有突出美学、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以自然景观为主,融人文景观为一体,有国家典型性、代表性的特殊地域。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不仅是风景名胜资源和环境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与其所支撑的地上附着物一起构成极为珍贵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千姿百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仰麟 杨新军
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理想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界定,它将有关协调和管理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思路———追求发展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结合在一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则是人们对旅游开发领域中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积极响应和深刻理解。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旅游规划中必须导入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旅游持续规划中。论证了在其总体规划中,必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应遵从两大基本思路:一是景观生态整体性的保证,二是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结构图式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耀华 李斐然
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主要从城市型风景区的特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两方面入手,研究城市型风景区的风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东湖风景区本地游客所占比例较大,但景中村的发展面临困境。风景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简单,景区内主要是以餐饮、住宿和旅游商品销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布局上,经济活动呈现出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扩散的趋势,但景区与城市的联动性不强。最后总结了城市型风景区经济发展的圈层模式,并对东湖风景区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