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0)
- 2023(14140)
- 2022(11805)
- 2021(11005)
- 2020(9029)
- 2019(20670)
- 2018(20497)
- 2017(39519)
- 2016(21561)
- 2015(23919)
- 2014(23878)
- 2013(23270)
- 2012(21134)
- 2011(18720)
- 2010(18693)
- 2009(16856)
- 2008(16304)
- 2007(14246)
- 2006(12439)
- 2005(10996)
- 学科
- 济(85922)
- 经济(85838)
- 管理(59344)
- 业(55431)
- 企(45739)
- 企业(45739)
- 方法(37481)
- 数学(32276)
- 数学方法(31869)
- 中国(23674)
- 农(23470)
- 学(20701)
- 业经(20031)
- 财(19652)
- 地方(18402)
- 农业(15668)
- 制(15135)
- 理论(14804)
- 贸(13891)
- 贸易(13882)
- 和(13701)
- 环境(13537)
- 易(13420)
- 务(12591)
- 技术(12569)
- 财务(12519)
- 财务管理(12497)
- 银(12105)
- 银行(12060)
- 产业(11937)
- 机构
- 大学(302495)
- 学院(300698)
- 管理(117904)
- 济(115553)
- 经济(112927)
- 理学(102766)
- 研究(101880)
- 理学院(101556)
- 管理学(99477)
- 管理学院(98951)
- 中国(73319)
- 科学(65768)
- 京(65760)
- 财(50825)
- 所(50805)
- 农(48443)
- 业大(47294)
- 研究所(46770)
- 中心(45241)
- 江(42947)
- 范(41729)
- 北京(41677)
- 财经(41558)
- 师范(41288)
- 院(38363)
- 经(37849)
- 农业(37522)
- 州(35048)
- 经济学(34148)
- 师范大学(33535)
- 基金
- 项目(213379)
- 科学(167405)
- 研究(154350)
- 基金(154089)
- 家(135351)
- 国家(134275)
- 科学基金(115202)
- 社会(95861)
- 社会科(90789)
- 社会科学(90766)
- 省(83379)
- 基金项目(82785)
- 自然(76405)
- 自然科(74501)
- 自然科学(74481)
- 自然科学基金(73129)
- 教育(70684)
- 划(70162)
- 资助(62894)
- 编号(62642)
- 成果(49998)
- 重点(48010)
- 部(45764)
- 发(45340)
- 课题(43538)
- 创(43483)
- 科研(40925)
- 创新(40587)
- 大学(39606)
- 国家社会(39134)
- 期刊
- 济(126091)
- 经济(126091)
- 研究(87654)
- 中国(52449)
- 学报(50665)
- 科学(46396)
- 农(43719)
- 管理(43187)
- 大学(38453)
- 财(36679)
- 学学(36165)
- 教育(34857)
- 农业(30472)
- 技术(26486)
- 融(22545)
- 金融(22545)
- 业经(21853)
- 经济研究(20319)
- 财经(19629)
- 问题(17204)
- 经(16701)
- 图书(16663)
- 科技(15793)
- 业(15122)
- 林业(14805)
- 理论(14362)
- 版(14190)
- 资源(13943)
- 技术经济(13930)
- 现代(13845)
共检索到427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喆 郑曦
【目的】现有近自然森林景观营造手段缺乏在设计阶段对群落空间结构的控制,制约了城市森林的营造效益。可以利用邻体相互作用的群落空间结构生成机制建立设计算法,实现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树冠竞争指数构建设计竞争指数(DCI)作为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优化规则,利用该规则开发包含植株生境适宜性预分布、空间结构迭代优化两个模块的设计算法。并参照北京市浅山地区天然森林群落特征,采用该算法对北京市青龙湖公园内的一处场地进行应用,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在应用情景中,该算法能够通过优化规则降低植株间的DCI,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根据预设的树种类型、适宜性和比例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景观特征的植株分布平面图。【结论】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设计群落,可以作为一种近自然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生成的辅助设计方法,但需要根据近自然指标进一步优化算法,积累近自然森林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和适宜性的特征参数,完善该算法对近自然森林群落的仿真程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张慕博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明长城沿线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状况,基于分形理论,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两侧3 000 m范围内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的基础上,又对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频度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分维数以及稳定性指数对各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形状指数以及周长-面积的标度和频度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周长和面积统计表明,研究区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二者面积比重之和达83.38%,而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景观面积比重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艾婧文 刘健 余坤勇 张今朝 曾琪 郑文英
植物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组成及评价是森林公园景观的关键,对森林公园景观优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为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方,从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2个层面选择24个景观影响因子,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得出各个样方景观得分值,进而构建美景度和各个影响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与预测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并分析群落特征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森林公园景观美学质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景观中,主要影响美景度的景观因子有凋落物、林下层统一度、乔木丰富度、郁闭度、胸径变异系数、竞争指数、枝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端吕 李际平
针对景观类型的关联属性,从核心层次的森林景观类型现实空间关系、高一层次的环境耦合度和干扰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景观类型"约束包络面"结构作用机制。景观类型的空间关系是对一定时期内景观类型相关的现状描述,隐含了景观类型中林分结构作用机制。环境耦合度反映了森林景观类型两两之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共生稳定的状态,衡量的是经营区域系统对森林景观类型格局正向的环境约束。人类干扰通过景观类型斑块动态改变景观类型,是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的负向约束。在森林景观类型的"约束包络面"中,环境、景观类型与人类干扰共同筑构了高一层次的制控关系、低一层次的递进建构关系和同一层次的演化重构关系。
关键词:
约束包络面 森林景观 结构 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东 于大炮 邓红兵 代力民
合理的森林采伐方式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提出"生态采伐",对于合理采伐、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守正,2005;张会儒等,2007;2008)。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森林景观研究为合理采伐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间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伟伟 韩海荣 刘宏文 李雪梅
以2004年SPOT5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形状指数、分维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离度、优势度、团聚度等多种指标,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和云杉林景观占总面积的50.35%,结构紧实,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阔叶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总体的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较丰富。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GIS 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张养贞 李颖 侯伟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遥感影像(TM、MSS)与地形图在专家知识的参与下重建吉林省东部山区1954、1976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研究区森林景观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从森林变化的自然因素、空间区位作用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分析森林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变化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形趋势.由于1976年前的毁林开荒与1976年后“封山育林”的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研究区以林地—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转换类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集中变化区域;林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缓、高程较小、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低山或...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生态学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张华英 魏安世 丁胜 陈鑫 彭展花
运用3S技术和景观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从景观面积、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平均大小、斑块均方差等5个方面对广东省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区次之,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要组成部分。景观内部斑块面积变化程度与景观面积关系密切,基本呈正相关。(2)疏林地等景观面积较小的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大,而针叶林、阔叶林等主要森林类型破碎度较小;粤西森林景观破碎度较大,粤北及粤东较小。(3)针对现有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提出了合理配置森林结构、减少人为干扰、加大保护力度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空间格局 3S技术 广东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飞 贺红士 金龙如 布仁仓 李秀珍
理解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和恢复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小兴安岭友好林业局在当前天保工程方案下(P1)、自然演替方案下(P2)以及采伐后完全依赖天然更新方案下(P3)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管理方案对树种分布面积百分比、空间格局和年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与其他两个方案比较,当前天保工程方案(P1)可以显著增加造林树种(红松、落叶松和蒙古栎)面积,提高树种的聚集程度,减小白桦所占面积,但是在模拟的前50年,人工更新造林措施使得幼龄林所占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而成过熟林的增加以及建立合理的林龄结构仍需很长的时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陆元昌 洪玲霞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景观要素分类方法。选取优势树种 (组 )、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强度作为分类因子 ,在GIS技术支持下 ,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 975 7个空间基本单元 ,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 7种景观要素类型 ,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 ,中、小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 90 %。针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丽玉 陈崇成 权兵
从单棵树的建模、森林场景的绘制技术、森林生长模型分类与特点以及典型的虚拟森林景观系统等几个方面,对森林景观生态的计算机建模和图形可视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就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
森林景观 虚拟现实 几何建模 绘制 综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霞 冯仲科
针对森林分布广阔、林木生长周期长、调查费时费力、更新困难的特点,作者设计了基于组件GIS的森林景观四维可视化系统(FLFVS).该文首先介绍了FLFVS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然后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集成框架和关键实现技术,及其在北京市房山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初步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结合树木生长模型,三维动态地表示林分生长过程,而且可以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模拟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措施,包括抚育间伐、更新造林等,动态直观地表示森林经营的结果,为森林经营决策服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伟1 吴荣良2 赖日文1 谢雪莉1 汪琴1 陈思雨1(1.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2. 晋江市农业局 福建
摘 要: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 3S 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分析软件 Fragstats4.1, 计算不同水平上不同景观要素的特征值,对永安市现有城市景观和城市森林景观在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明显的优势主体;城市森林整体分布不够均衡,研究区还未形成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城市森林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伟 吴荣良 赖日文 谢雪莉 汪琴 陈思雨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手段,运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4.1,计算不同水平上不同景观要素的特征值,对永安市现有城市景观和城市森林景观在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景观类型分布较为均匀,不存在明显的优势主体;城市森林整体分布不够均衡,研究区还未形成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城市森林结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森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3S技术 景观格局 森林结构 城市森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