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0)
2023(4234)
2022(3343)
2021(3264)
2020(2594)
2019(5617)
2018(5541)
2017(9765)
2016(5273)
2015(5674)
2014(5493)
2013(5051)
2012(4871)
2011(4404)
2010(4661)
2009(4404)
2008(4641)
2007(4396)
2006(3830)
2005(3505)
作者
(15870)
(13435)
(13039)
(12749)
(8518)
(6353)
(5964)
(5224)
(5004)
(4913)
(4606)
(4582)
(4312)
(4274)
(4264)
(4238)
(3826)
(3811)
(3752)
(3744)
(3330)
(3207)
(3144)
(3027)
(2964)
(2914)
(2891)
(2805)
(2771)
(2622)
学科
(21472)
经济(21451)
管理(14316)
(11277)
(9990)
企业(9990)
方法(8632)
(8102)
理论(6608)
数学(6372)
数学方法(6161)
中国(5375)
业经(5221)
(4991)
(4514)
(4074)
教育(3574)
(3539)
银行(3534)
农业(3501)
(3445)
金融(3444)
(3433)
(3381)
环境(3372)
教学(3361)
(3146)
(3122)
贸易(3122)
(3001)
机构
学院(77716)
大学(77293)
(29464)
经济(28763)
研究(27802)
管理(27122)
理学(22960)
理学院(22685)
管理学(22024)
管理学院(21889)
中国(21085)
(18661)
科学(18066)
(14165)
(13862)
研究所(12985)
北京(12632)
业大(12612)
中心(12170)
(11819)
(11709)
(11352)
(11302)
师范(11217)
财经(10885)
(9834)
(9468)
经济学(9086)
师范大学(9041)
研究院(8701)
基金
项目(50345)
科学(38644)
研究(37140)
基金(34887)
(31483)
国家(31220)
科学基金(25876)
社会(21945)
社会科(20615)
社会科学(20611)
(19787)
基金项目(17689)
教育(17245)
自然(17135)
自然科(16502)
自然科学(16492)
(16473)
自然科学基金(16181)
编号(15399)
资助(14962)
成果(12242)
重点(11901)
课题(11103)
(10688)
(10178)
科研(9783)
(9765)
大学(9489)
(9408)
(9179)
期刊
(36620)
经济(36620)
研究(22942)
学报(14202)
中国(14157)
科学(12741)
教育(11737)
大学(11152)
(11090)
学学(10601)
管理(9977)
(9763)
林业(8675)
业经(7472)
技术(7137)
农业(6491)
经济研究(5844)
(5646)
金融(5646)
财经(5587)
问题(5099)
(4890)
科技(4125)
(4072)
资源(3878)
业大(3790)
图书(3744)
职业(3664)
经济问题(3611)
技术经济(3431)
共检索到118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霞  叶旭英  徐红霞  方文飞  
以恢复和重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景观为目的,应用近自然林业理论,遵循森林原生植被自然分布和天然演替规律,依据人工促进措施的差异,采取具有"野性,粗放,低耗,高效"经营特点的"近自然封育,近自然补植,近自然改造,近自然营造"等4种营建技术方法,于2005-2007年在05省道、杭千高速公路淳安段两侧森林生态退化区域进行了景观林营建试验,面积为1 721.2 hm2。结果表明:与传统经营方法相比较,节省用工135~165个.hm-2,节省苗木900~1 200株.hm-2,营建成本降低53.2%~67.7%,林地土壤侵蚀减少83.6%,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是未改造杉木Cun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喆  郑曦  
【目的】现有近自然森林景观营造手段缺乏在设计阶段对群落空间结构的控制,制约了城市森林的营造效益。可以利用邻体相互作用的群落空间结构生成机制建立设计算法,实现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树冠竞争指数构建设计竞争指数(DCI)作为近自然森林空间结构的优化规则,利用该规则开发包含植株生境适宜性预分布、空间结构迭代优化两个模块的设计算法。并参照北京市浅山地区天然森林群落特征,采用该算法对北京市青龙湖公园内的一处场地进行应用,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在应用情景中,该算法能够通过优化规则降低植株间的DCI,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根据预设的树种类型、适宜性和比例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景观特征的植株分布平面图。【结论】该算法能够生成符合近自然森林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设计群落,可以作为一种近自然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生成的辅助设计方法,但需要根据近自然指标进一步优化算法,积累近自然森林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和适宜性的特征参数,完善该算法对近自然森林群落的仿真程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琴  宫庆华  王峰  
梅园属特殊的植物专类园。本文以南京梅花山景区的营建为例,梳理其发展历程,着重对现有的景观系统进行分析,从而结合时代背景与发展契机提出景观优化措施,同时展望景区的未来,以期为梅花山景区的景观完善提供依据,也能为其他梅园的景观营造所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新桥  
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其遵循的原则:珍惜立地潜力、因地适树、针阔混交、复层异龄经营等。从生态学角度,指出近自然林业批判人工纯林思想,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其追求目标是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上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追求森林健康和森林安全。从哲学角度,认为近自然林业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的管理应纳入生态系统整体中把握。尽管先进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欧洲发达国家普遍接受,但从生产的实际出发,其还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如对技术依赖度高,经营成本高,周期性长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军  李际平  颜立红  赵春燕  向光锋  
为了构建长沙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岳麓山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沙市自然林景观的基底特征与水平垂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自然林景观中植物种类丰富,调查区域内植物种类达60多种,且乔木与灌木植物种类远多于草本植物种类;乔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马尾松、香樟、樟树、山矾、枫香和栾树,灌木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构骨和毛萼乌口树,草本层出现频度较大物种为蕨、青苔和竹叶草;乔木层频度大的物种密度较大,草本层频度大的物种其盖度较大;长沙自然林景观存现比较明显的垂直结构,植物园乔木∶灌木∶草本物种比例为19∶1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甲荣  
荒溪系统是流域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元.该文基于欧洲近20a来关于近自然治理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近自然治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阿尔卑斯山区国家的应用情况.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传统荒溪治理工程对荒溪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荒溪治理工程的规划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龙如  贺红士  周宇飞  布仁仓  孙克萍  
Knowledge about cumulativ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on forest landscape is required to make forest management decision. In this paper,a spatially explicit landscape model,LANDIS,was applied to simulate forest landscape changes in 200 years under four management alternatives (no cutt...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晓青  赵淑红  王竹  
街道景观是城市意象体验的基本载体,也是规划和建设多种要素的结构体现。通过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系统的构成特点,在空间导控和营建工作两个方面提出思路策略和技术原则,探索适宜的街路界面塑造模式与特色。针对空间、要素两个方面的组成关系进行街路景观的系统解析;同时结合当前的工程实践操作,提出有效的控制与引导方法,建立街道景观建设的内部秩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孝祥   苏逸轩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朝时期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变迁展开研究,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城市景观营建的多尺度多维度因素。借鉴审美适应性理论从山水演变、形胜认识、空间布局等方面阐释基于营建主体的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文章对解读和传承中华城市景观营建传统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胜  冯仲科  王汉斌  
森林可持续经营不仅包括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还应包括很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森林生态景观的变化情况。为了研究天然林森林资源的景观变化,该文使用了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主要计算了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分维度、面积加权斑块平均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均匀度指数、修正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面积加权斑块平均形状指数、双对数破碎度、斑块平均破碎度略有下降,即斑块(小班)形状变化不大;森林景观的变化要滞后资源的变化;各种斑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奚为民  戴尔阜  贺红士  
森林景观模型(forest landscape models)是基于森林动态机制和干扰作用在景观尺度上模拟和预测森林时空变化特征的计算机模型。该类模型越来越多地用于森林规划、经营管理、生态资源保护与恢复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森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尺度、类型、方法、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森林景观模型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地理信息系统、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等紧密结合,未来将向服务性决策模型方向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乡楠  杨华  李世明  张恒  尚旭阳  张永福  
道路的不断扩张对所在区域周边景观的干扰效应日趋明显。在森林功能区划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干扰因素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景观破碎化风险。本研究从景观层面切入,在对研究区道路系统进行属性分级后,利用空间道路干扰指数作为定量化手段评价道路对森林景观的潜在影响;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的森林经理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对该指数进行测试应用并探讨十三陵风景区潜在道路干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道路干扰指数能够反映研究区内的道路干扰情况,针叶林地区受潜在干扰威胁最为严重(归一化指数平均值为41.87);主要优势树种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润强   彭威浩   陈娟   唐雪琼   严兴佩   薛高洁   赵辉   汪琦  
【目的】通过解析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傣族与布朗族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生态智慧,提出景迈山村落景观的营建模式,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景观营建提供借鉴参考,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支持与研究案例。【方法】选取景迈山傣族与布朗族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法、图解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案例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景迈山民族村寨三生空间整体景观构成特点为平面景观由外而内“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嵌套模式与立面景观“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垂直模式交互耦合,形成高度复合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系统。生态空间独特的“万物有灵”宗教信仰,生活空间民族村寨建造技术与民风民俗,生产空间土地垂直利用方式以及林间、林下种植技术,凸显了千百年来当地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卓越生态智慧。基于生态智慧的研究,提出宏观生态本底、中观总体布局、微观节点设计的景观营建模式,打造“乐居”美丽乡村景观环境。【结论】景迈山村落景观营建模式体现当地居民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生态伦理,实现人地和谐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自然—生态—人文”高度复合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招英  张建和  
五泄风景名胜区是以瀑峰林著称的天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植被状况良好 ,但季相变化不甚明显。结合景区内植物景观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植物景观特色、绿化方式和绿化树种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立地环境植物景观营建的措施和对策。参 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伟伟  韩海荣  刘宏文  李雪梅  
以2004年SPOT5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资料,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形状指数、分维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离度、优势度、团聚度等多种指标,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和云杉林景观占总面积的50.35%,结构紧实,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阔叶林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总体的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较丰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