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2)
- 2023(9688)
- 2022(8698)
- 2021(8313)
- 2020(7045)
- 2019(16241)
- 2018(16455)
- 2017(31260)
- 2016(17533)
- 2015(19831)
- 2014(19870)
- 2013(19546)
- 2012(17928)
- 2011(15919)
- 2010(15724)
- 2009(14137)
- 2008(13741)
- 2007(11685)
- 2006(9955)
- 2005(8435)
- 学科
- 济(62951)
- 经济(62879)
- 管理(48601)
- 业(44807)
- 企(37744)
- 企业(37744)
- 方法(31366)
- 数学(27037)
- 数学方法(26691)
- 农(16638)
- 学(16558)
- 中国(15833)
- 财(15616)
- 业经(14076)
- 地方(12881)
- 理论(11832)
- 和(11138)
- 农业(11090)
- 贸(10541)
- 贸易(10536)
- 技术(10515)
- 务(10387)
- 环境(10367)
- 财务(10324)
- 财务管理(10308)
- 制(10293)
- 易(10211)
- 企业财务(9668)
- 教育(9476)
- 划(9213)
- 机构
- 大学(242328)
- 学院(241068)
- 管理(95938)
- 济(85805)
- 理学(83744)
- 经济(83673)
- 理学院(82767)
- 管理学(81174)
- 管理学院(80773)
- 研究(80402)
- 中国(57232)
- 科学(55375)
- 京(52367)
- 农(45156)
- 所(41739)
- 业大(41441)
- 研究所(38629)
- 财(38502)
- 中心(36133)
- 农业(36052)
- 江(33944)
- 北京(32790)
- 范(31835)
- 师范(31460)
- 财经(31447)
- 院(29300)
- 技术(28559)
- 经(28513)
- 州(28100)
- 师范大学(25386)
- 基金
- 项目(173713)
- 科学(134612)
- 基金(124203)
- 研究(123784)
- 家(109977)
- 国家(109061)
- 科学基金(92327)
- 社会(73549)
- 省(69816)
- 社会科(69496)
- 社会科学(69477)
- 基金项目(67020)
- 自然(63178)
- 自然科(61654)
- 自然科学(61636)
- 自然科学基金(60485)
- 划(59014)
- 教育(56585)
- 编号(51001)
- 资助(50752)
- 成果(41083)
- 重点(38788)
- 部(36954)
- 创(36461)
- 发(36390)
- 课题(35354)
- 创新(33961)
- 科研(33853)
- 计划(33773)
- 大学(31834)
共检索到33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北海 张艳敏 李洪杰 王子宁 石云素 张忠廷 李松涛 王斌 杜立群 朱至清
采用RAPD技术 ,以 4个小麦株高基因近等基因系 (分别含有rht、Rht1、Rht2、Rht3)为材料 ,对 2 96个单一随机引物 (10个核苷酸 )进行了筛选。发现 2 5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在 6次重复试验中 ,有 18个引物的特异扩增片段不能重复 ,6个引物可以重复 2~ 3次 ,唯有OPAM 0 1在全部试验中均能稳定重复 ,其特异扩增片段OPAM 0 1186 0 可以作为 rht基因的RAPD标记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标记 rht基因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中良 郑钦玉
利用4个普通小麦品种与13个不同显性矮源杂交回交数代以上产生的4套近等基因系,于2006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二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株高株粒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3个显性矮源在本试验统一遗传背景条件下株高为38.3~73.2 cm,显性矮源株高与株粒重呈高度正相关(r=0.868 9)。显性矮源株高提高到62.4 cm以上时,既可达到或超过轮回父本单株生产力,从而作为新型矮源应用于小麦矮化育种。其中,具有SWO7,RHT21,SWO5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矮源近等基因系的株高,使轮回父本株高(92.6 cm)分别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进 王永刚 卯昇涛 袁远
【目的】为了研究小麦灌浆初期不同光强对近等基因系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引进的糯小麦与宁麦14杂交并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创制的8个Wx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结果】8种近等基因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系数比较好,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变化趋势一致,而胞间CO_2浓度(C_i)与之相反。8种近等基因型小麦光补偿点wxAB>wxA>wxABD>Wildtype>wxD>wxB>wxAD=wxBD。8种近等基因型小麦表观量子效率wxB>wxD>wxAD>Wildt
关键词:
小麦 光强 光合特性 Wx近等基因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桂平 齐志广 黄占景 何聪芬 沈银柱
比较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小麦在盐胁迫 (1%NaCl)条件下 ,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这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表明 ,盐胁迫条件下 ,耐盐性强的RH870 6 - 49材料SOD活性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H870 6 - 34,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叶片质膜透性也显著低于耐盐性差的H870 6 - 3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西贞 张卫东 田纪春
小麦品种百农3217感白粉病,它的一个近等基因系(Xbd/百农3217(BC7F6))含抗病基因xbd,具有抗白粉病功能。以这两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接种白粉菌,分析了0~6 d两个品系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7种代谢酶的活性,这些代谢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目的是探讨在白粉菌和小麦植物的互作过程中,感病、抗病植物生理指标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后,H2O2含量在感病品系中显著下降,在抗病品系中显著上升...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互作 生理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成生 李爱丽 张俊红 马峙英 贾继增
采用cDNA-AFLP(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Mardler/7*百农3217和百农3217材料的不同处理,于接菌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进行了表达分析。Mardler/7*百农3217及其感病轮回亲本百农3217在表达上存在差异;利用46对引物在抗/感近等基因系和感病轮回亲本DCINA处理发现283条差异带,对其中42条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发现包括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片段、与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相关的基因片段和与过敏性反应相关的基因片段。此研究结果发现其中的一些差异显示片段对小麦的抗白粉病机理的...
关键词:
小麦 cDNA-AFLP 差异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钢 张庆勤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糖蛋白互作诱导远缘杂种育性假说。
关键词:
小麦 外源基因导入 远缘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莉丽 张延滨 宋庆杰 赵海滨 于海洋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目的】确定Glu-A1位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Null和1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的方法将1亚基转移到了黑龙江省小麦品种龙辐麦3号中,获得了龙辐麦3号的N亚基和1亚基的HMW-GS近等基因系。2004和2005年这2个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的实验地里,田间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4次重复。【结果】两年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亚基龙辐麦3号与N亚基龙辐麦3号两年平均数相比,其面粉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和吸水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面筋指数、沉降值、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分别提高5.8%、9.3%、8.6%、127.3%、79....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麦谷蛋白 近等基因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雅辉 闫红飞 杨文香 李星 李亚宁 孟庆芳 张立荣 刘大群 张汀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
关键词: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近等基因系 SRA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文霞 褚栋 高士刚 闫红飞 缑丽倩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分析经叶锈菌诱导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基因表达情况,寻找与抗病基因表达相关的片段。【方法】应用cDNA-AFLP技术从mRNA表达水平研究TcLr38和感病对照Thatcher与小麦叶锈菌05-22-65(THTS)互作时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76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约3800条条带,平均每一对选择性引物可以获得50条条带,其中28对能够在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38和感病对照Thatcher之间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划分为8种类型,其中3种类型可能与抗病基因相关。最终得到95条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38的特异性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其中19条差异TDFs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YuriyVLobachev ElenaAVertikova AnatolyIZavarzin OlgaVKrupnova
对小麦品系Saratovskaya 2 9的不同Rht等位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田间试验 ,以测定 6个矮秆基因的育种值。在不灌溉、灌溉并施用不同剂量的肥料 (N12 0 ,P10 0 ,K60 和N180 ,P160 ,K10 0 )三种条件下测定Rht基因对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ht基因可以用于伏尔加河地区条件下矮杆小麦品系的选育
关键词:
春小麦 Rht基因效应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朴春根 唐文华 曾士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星 李亚宁 刘大群 杨文香
为了研究与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明小麦的抗病机制。以Thatcher和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开展了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共选用180对引物组合对Lr41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61对能够在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41和感病对照Thatcher之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多态性引物。获得5对能够扩增出5条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具有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分别是P-AC/M-CAA、P-AG/M-CAT、P-AG/M-CCC、P-CC/M-CCA、P-GA/M-CA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荣 王轶 刘晓颖 王振英 彭永康 解超杰 杨作民
【目的】通过对2对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ILs)Brock/015//京4117、Brock×京4117的遗传背景进行分子检测,使其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机理的研究和辅助选择育种。【方法】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检测NILs、Brock、京411遗传背景。同时,对Brock×京4117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抗白粉病连锁性分析。【结果】在NILs中发现有"亲二型"、"偏抗病供体亲本Brock型"、"偏轮回亲本京411型"和"交换型"4种AFLP带型。在Brock、NILs和Brock×京411F2分离抗、感单株中,筛选到P15/M14-160AFLP分子标记,这个标记在轮...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白粉病 AFL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