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0)
- 2023(14225)
- 2022(11482)
- 2021(10737)
- 2020(8555)
- 2019(19649)
- 2018(19781)
- 2017(36111)
- 2016(19633)
- 2015(22602)
- 2014(22883)
- 2013(22355)
- 2012(20923)
- 2011(19322)
- 2010(19613)
- 2009(18282)
- 2008(18143)
- 2007(16238)
- 2006(15045)
- 2005(14253)
- 学科
- 济(103831)
- 经济(103733)
- 业(52439)
- 农(47589)
- 管理(46738)
- 方法(32346)
- 农业(31579)
- 中国(30877)
- 企(30873)
- 企业(30873)
- 数学(27617)
- 数学方法(27421)
- 业经(24721)
- 地方(24407)
- 制(18902)
- 学(18590)
- 财(17833)
- 贸(17369)
- 贸易(17353)
- 易(16857)
- 发(16253)
- 银(15472)
- 银行(15462)
- 行(14986)
- 融(14965)
- 金融(14964)
- 理论(14699)
- 体(14151)
- 地方经济(13606)
- 环境(13345)
- 机构
- 学院(286943)
- 大学(285168)
- 济(134663)
- 经济(132186)
- 研究(106710)
- 管理(103324)
- 理学(87025)
- 理学院(86020)
- 中国(85338)
- 管理学(84777)
- 管理学院(84229)
- 京(61362)
- 科学(59013)
- 财(58849)
- 农(57728)
- 所(53373)
- 中心(48738)
- 研究所(47640)
- 财经(45650)
- 江(45202)
- 农业(43667)
- 经济学(43026)
- 经(41531)
- 业大(40739)
- 范(40209)
- 师范(39926)
- 北京(39349)
- 经济学院(38497)
- 院(36864)
- 州(35608)
- 基金
- 项目(177028)
- 科学(139770)
- 研究(138658)
- 基金(128043)
- 家(109777)
- 国家(108742)
- 科学基金(92599)
- 社会(90946)
- 社会科(85781)
- 社会科学(85764)
- 省(67332)
- 基金项目(66337)
- 教育(63030)
- 编号(58445)
- 划(55530)
- 自然(53096)
- 自然科(51812)
- 自然科学(51802)
- 资助(51275)
- 自然科学基金(50895)
- 成果(48935)
- 发(41156)
- 部(40919)
- 课题(40141)
- 重点(40101)
- 国家社会(39255)
- 性(36095)
- 创(35967)
- 教育部(35464)
- 中国(35357)
- 期刊
- 济(166203)
- 经济(166203)
- 研究(96777)
- 中国(67800)
- 农(60659)
- 财(44149)
- 农业(40973)
- 学报(40627)
- 科学(39136)
- 管理(37582)
- 教育(37322)
- 融(32936)
- 金融(32936)
- 大学(32667)
- 学学(29859)
- 业经(28571)
- 技术(27079)
- 经济研究(25790)
- 财经(23925)
- 问题(22610)
- 经(20989)
- 业(20642)
- 世界(19371)
- 贸(17780)
- 图书(16533)
- 国际(16119)
- 技术经济(15596)
- 农村(15385)
- 村(15385)
- 经济问题(15247)
共检索到47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范博
近百年以来,就中国反复推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最为成功的一次无疑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这一次改革,使传统小农户实际上重新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并逐渐发展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进而带动了农村经济及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也是在这近百年间,历经千年沧桑而生生不息的小农户经济,却长期被"静止"并被贬斥为没有分工与不需科学技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认定为排斥市场与商品经济,只具生存理性,偏好或立于平均主义追求,导致了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和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展进涛 朱菊隐 纪月清
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余永和 邹新平
2013年5月17—20日,由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省现代中国研究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小农·农户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名专家及该校硕、博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按照小型化、专题化、对话式的新型会议模式,就相关专题展开理性而热烈的研讨。一、小农理论的重新检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敬忠 张明皓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变迁经历了从"去小农化"到"再小农化"的政策演进过程。农业转型的五大经典理论已蕴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关系结合的可能性线索,这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已有研究中,"现代农业主位论"认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性,但却是建立在现代农业与小农户家庭经营存在优劣高下之分的认知误区中。"平行主体论"则建立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主体地位平等基础上,认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呈现出现代农业带动小农户型和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型的双维驱动路径。总体而言,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型明显呈现研究弱势局面。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案例指出,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包含内化小农户生产特性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小农户分散经营基础上的组织统筹以及差异化农产品的地方市场对接三个核心方面,是兼具内生性、组织性和差异性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平行主体 路径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小
随着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注日益增多,各地产生很多对接小农户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来提升小农户的现代化水平。但对于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小农户的现代化,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是关键。依据D村小农户的现代化发展路径表明,多元化的市场拓展与专业化生产能够促使小农户迭代升级,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倒逼市场交易服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小农户的市场对接。从市场交易服务的供给和运行来看,不仅市场交易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与专业化分工使得小农户市场交易便利和低成本,实现高效市场对接;而且熟面交易与规范服务在乡村产地农产品市场交易中最大化地保证交易双方遵循熟人社会的市场道德,公平与诚信,促其市场交易稳定有序。这使得小农户能相对稳定地分享农业发展收益,实现现代化升级。
关键词:
小农户 专业化生产 市场交易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竞争推动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个体化小生产必然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淘汰,小农变成无产者。当今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农业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小农家庭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消失,但小农户已经被整合进高度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从属和依附于大资本,处在半无产化状态。个体小农分散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农民组织化重构食物生产与流通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编者按: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本期约请罗必良教授主持的专栏选用了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理论维度讨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内在机理及其实现路径。《小农经营、功能转换与策略选择》一文认为,由二元结构理论所界定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代表了两种不同生产率与收入水平的农业。因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雪霏 卢博宇 徐子荐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把脉农业大省黑龙江小农户生产融入现代农业的实践样态,探索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转型路径,对破解小农户生产力"上限",担纲乡村振兴新时代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农户 融入现代农业 实践样态 转型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靖 刘洁
农业发展中"产业兴旺"的目标实现,需要建立在小农户深度参与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由传统粮棉生产转向农特产品生产的"新农业"转型中,小农户是最基本的生产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本位的现代农业发展对公共物品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由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承担农业治理的任务,农业治理实践将会影响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效果。本文基于某"新农业"产业示范村的案例,分析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的治理行为对小农户参与"新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并探讨"搭对"、经纪人等村庄社会关系对小农户经营的支持。研究发现,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基于地方政府与村社组织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治理实践,为农特产品的规模集聚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事同类产品经营的小农户借助村庄社会关系形成了经营的自我组织,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社会联结机制。在农业治理的分析框架下,地方政府、村社组织以及小农户间社会关联成为营造治理体制机制的基础构成要素。有效的农业治理实践,可以推动小农户充分参与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的农业经营,并分享农业发展收益。因此,建立并完善以回应小农户需求为落脚点的农业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必要支持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宇鹏 武舜臣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要实现有机衔接,关键在于探索一种使农户受益和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激励相容的合约方式。本文分析了土地密集型种植业(粮食生产)、资本密集型养殖业和劳动密集型农业特色产业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实践。研究表明,土地托管模式实现了粮食生产由土地规模经营到服务规模经营的转变,使农民能分享经营收入;"四位一体"的"正大模式"推动现代养殖项目"农民所有,企业经营",使农民能分享资产收入;产销直通的电商模式促进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使农民能直接获得消费者价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实践还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农业现代化能否走出大农场模式和小农场模式之外的新路,还需做出更多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强 金剑琳 姜研
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是俄罗斯3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小农户经济是游离于俄罗斯土地制度体系之外的经济体系,在苏联时代的国有农场与集体农庄的夹缝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俄罗斯时期已经与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经济体系三足鼎立。小农户经济具有稳定的私有土地产权,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逆市场性,受制于家庭消费规模决定了其发展的下限,同时又存在着劳动时间的分配决定着其发展的上限。上下限之间是在一个防止衰退和阻碍高速增长的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小农户经济是一种半商品化的农业组织,具有私有产权属性,但又有悖于私有产权激励的特质,同时劳动时间分配与家庭消费规模决定了其发展空间,在农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俄罗斯,小农户经济的存在有着合理性和特殊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