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26)
- 2023(2761)
- 2022(2447)
- 2021(2203)
- 2020(1966)
- 2019(4731)
- 2018(4688)
- 2017(9095)
- 2016(5201)
- 2015(5520)
- 2014(5527)
- 2013(5504)
- 2012(5494)
- 2011(4613)
- 2010(4734)
- 2009(4287)
- 2008(4361)
- 2007(3813)
- 2006(3388)
- 2005(3079)
- 学科
- 济(22372)
- 经济(22354)
- 业(12501)
- 管理(10825)
- 企(9824)
- 企业(9824)
- 方法(8821)
- 数学(7841)
- 地方(7787)
- 数学方法(7764)
- 学(7287)
- 农(5909)
- 财(5542)
- 中国(5410)
- 结构(5087)
- 制(4641)
- 产业(4437)
- 地方经济(4229)
- 业经(4202)
- 农业(3886)
- 贸(3803)
- 贸易(3800)
- 体(3775)
- 融(3716)
- 金融(3716)
- 易(3653)
- 务(3172)
- 财务(3172)
- 财务管理(3167)
- 环境(3082)
- 机构
- 大学(72777)
- 学院(71624)
- 济(29440)
- 经济(28962)
- 研究(28504)
- 管理(24774)
- 理学(21605)
- 理学院(21266)
- 管理学(20810)
- 管理学院(20674)
- 中国(20107)
- 科学(19065)
- 江(18226)
- 京(16429)
- 所(15394)
- 农(15326)
- 研究所(14364)
- 财(13159)
- 中心(12616)
- 业大(12614)
- 农业(12218)
- 院(10707)
- 财经(10556)
- 范(10469)
- 师范(10236)
- 省(9931)
- 经济学(9636)
- 经(9515)
- 北京(9059)
- 州(9037)
- 基金
- 项目(51416)
- 科学(40255)
- 基金(37323)
- 研究(35263)
- 家(33720)
- 国家(33478)
- 科学基金(27932)
- 社会(22523)
- 省(21381)
- 社会科(21365)
- 社会科学(21361)
- 基金项目(19824)
- 自然(18787)
- 自然科(18291)
- 自然科学(18282)
- 自然科学基金(17973)
- 划(17399)
- 资助(15838)
- 教育(15752)
- 编号(13254)
- 重点(12553)
- 发(12043)
- 江(11913)
- 部(11503)
- 成果(10823)
- 创(10432)
- 计划(10094)
- 科研(10064)
- 课题(10046)
- 创新(9924)
共检索到106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瑞 黄标武 李林春 张云飞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近江蛏和缢蛏成熟精子的超微形态结构。发现近江蛏精子与缢蛏精子在超微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近江蛏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包括顶体和细胞核。近江蛏精子与缢蛏精子顶体均为保龄球状,但近江蛏精子顶体全长比缢蛏短。近江蛏精子细胞核略扁圆形,外缘具8~9个圆弧形凸起;缢蛏精子细胞核则呈圆球状。近江蛏精子中段由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构成,线粒体一般5个,个别4~6个;缢蛏线粒体5个或6个。近江蛏精子尾部为细长的鞭毛,轴丝为"9+2"结构,与缢蛏的相同。从近江蛏与缢蛏的精子形态差异看,两者应属于种间差异。
关键词:
近江蛏 缢蛏 精子 超微形态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家锐 郭青松 但小琴 罗福广 黄杰 王卫民
为了探究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和中华圆田螺(C.cathay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差异以及活力,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光镜和电镜技术对两种圆田螺的精子活力和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圆田螺成熟典型精子和非典型精子均由头部、中段和尾段组成,典型精子头部呈螺旋形,由螺旋形细胞核组成,中段呈螺旋形,由螺旋形线粒体组成,尾部光滑;非典型精子呈马蹄形,由少量细胞核组成,中段呈棒状由线粒体和囊泡组成,尾部分叉,由9~16根鞭毛组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均不存在顶体和中心粒结构,轴丝均从核基部延伸至尾部,是典型的"9+2"结构。两种圆田螺典型精子形态仅在体宽存在显著差异,非典型精子形态仅在体宽和头宽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性状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圆田螺的典型精子运动能力较弱,非典型精子运动能力强,中华圆田螺非典型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FET)显著大于中国圆田螺;在快速运动时间上,中国圆田螺非典型精子的平均路径速度(VAP)、平均曲线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显著高于中华圆田螺。统计各类型精子的比例;典型精子、非典型小精子、非典型大精子比例,中国圆田螺为1∶1.39∶1.66,中华圆田螺为1∶1.39∶1.3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星鸿 郑家声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
关键词:
缢蛏 肠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世奎 刘海金 侯吉伦 王玉芬
用透射扫描电镜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及其核前区特殊结构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依据牙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细胞器的变化特点,将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5个时期:鞭毛生成期,核隐窝形成期,袖套形成期,核前凹陷形成期和变态完成期。精子形成过程中,核前未生成顶体,但出现一个特殊的区域为核前凹陷区域。电镜观察显示,成熟牙鲆精子的核前凹陷结构是细胞核胞吐囊泡形成的;精子细胞核染色质的凝集由核隐窝处向前进行,核内不参与浓缩的低电子密度物质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单层界膜囊泡,以致核前出现大块低电子密度区域。此区域在胞吐单层界膜的囊泡后,形成核前凹陷。但透射电镜切片核前凹陷区域内常存在未被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姚韩韩 张佩云 沈庞幼 刘浩明 林志华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
关键词:
缢蛏 受精 早期卵裂 多精受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陈文列 林岗 钟秀容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西施舌精子的发生和结构 ,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为精子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精细胞的分化分为 6期 ,主要包括 :核形态由扁圆到圆再到椭圆形 ;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 ;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聚合发育为前顶体囊 ,参与顶体的形成 ;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 ;中心体的移动及鞭毛的形成 ;胞质的逐步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 ,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顶体圆锥状 ,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 ,呈灯罩状 ;亚顶体腔呈尖锥状 ,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细胞核近椭圆形。中段由 4个椭圆形的线粒体和 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为典型的“9+2”型结构。
关键词:
西施舌 精子发生 精子 超微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闫文罡 庄平 黄晓荣 江琪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自然成熟的褐牙鲆精子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褐牙鲆精子的头部近似圆形,直径1.49±0.17μm,尾部鞭毛较长,达40.17±0.65μm。褐牙鲆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构成。头部的顶端无顶体,细胞核为圆形,染色质致密。核膜分由内核膜和外核膜构成,其间有核周腔。核膜与质膜间有较大间隙,其间分布有许多细胞质、囊泡和溶酶体,在细胞核后端,核膜与质膜之间除细胞质外,还分布有5~6个呈环形单层排列的线粒体。植入窝位于细胞核后端的凹陷处,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基体的头端由电子致密物质构成,基体的末端与鞭毛起始端相连,鞭毛从袖套腔中伸出。鞭毛中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9+2"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贾瑞锦 李炎璐 吴雷明 宋振鑫 赵从明 吴坚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构成,无顶体结构;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在卵壳的动物极精孔区的中央有一个受精孔。在授精后10 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 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
关键词:
条纹锯 精子 卵子 精子入卵 电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敏 解崇友 金丽 王志坚
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四川华鳊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嗜碱性逐渐增强,细胞体积渐小;精原细胞可分为两种,二者在显微及超微结构上均有明显区别;从精原细胞分裂开始就出现胞质不完全分裂,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质桥连接,并在精子细胞变态中后期消失;初级精母细胞核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后会逐渐消失;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可观察到互相垂直的基体和近端中心粒,晚期出现中心粒附属物并在精子成熟前逐渐萎缩至消失,近端中心粒也在精子成熟时消失;四川华鳊精子头部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无顶体,核空泡小,核凹窝不发达,尾部具两侧对称的侧鳍,轴丝为"9+2"双联体微管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长琳 庄志猛 陈四清 邹健 李学文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星突江鲽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主要结构为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浅,凹入深度约为细胞核直径的1/4。核中染色质致密,但存在染色质较浅的头部凹陷和核泡。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长轴相互垂直,呈"T"字型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的长轴平行。袖套很浅,其最深处只达到线粒体下端的1/3处。在袖套线粒体的外面,具有大量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鞭毛较粗,长有两排侧鳍,侧鳍不对称。鞭毛细胞质中可见大小不...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精子 超微结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利平 王武 赵雷蕾 张克俭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江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精巢的精细胞结构。未成熟精巢中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大,核物质染色浅;次级精母细胞的线粒体向细胞的一侧集中,有囊泡从细胞膜排出;精子细胞的核物质染色深,有明显的外排作用;精子分头部、中段和鞭毛三部分。头部长约1.8μm,有马鞍形的细胞核及不规则的核泡。中段有袖套、核小窝及中心粒复合体;核小窝非常发达,长度约为细胞核长轴的一半;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核小窝内。鞭毛长约15μm,其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江黄颡鱼的精子不具顶体。
关键词:
江黄颡鱼 精子 超微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涛 邹桂伟 梁宏伟 李忠
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和吉富罗非鱼(GIFT Strain in Nile Tilapia,O.nilotic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罗非鱼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尼罗罗非鱼精子植入窝陷入核深度最浅,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5~9个、(0.36±0.10)μm,鞭毛侧鳍平均翼长为(0.29±0.11)μm;奥利亚罗非鱼精子核内染色质着色程度最深,植入窝陷入核深度约1/3,线粒体个数和平均直径分别...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达博 牛东红 姜志勇 李家乐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庄河、汉沽、海阳、盐城、崇明、宁波、漳州7个地理群体缢蛏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汉沽群体和海阳群体首先与庄河群体聚类,之后依次与崇明群体和盐城群体聚类,最后与宁波和漳州群体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6.28%,主成分2为22.23%,主成分3为12.72%,累积贡献率为71.23%。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7群体缢蛏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6.67%~86.67%,P2为68.96%~100%。7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77.93%。
关键词:
缢蛏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龙珍 刘鹏 庄平 王斌 闫文罡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比值及中段宽与鲜精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段长度、后外侧延伸物长度比鲜精显著变短(P<0.05)。精子经过冷冻后有30.5%的精子在形态、结构上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受损精子显微结构表现为顶体后外侧延伸物与核糅合,顶体内容物丢失;核膜囊泡化、核膜断裂,核内出现空泡;线粒体内嵴弥散,线粒体脱落;鞭毛外膜松弛与鞭毛脱离等。部分受损伤精子出现顶体丢失,中段脱落,鞭毛自中段基部断裂...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精子超微结构 冷冻损伤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培民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超低温冷冻保存前后虾夷扇贝精子超微结构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虾夷扇贝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外被光滑质膜;顶体位于头部最前端,呈倒"v"形,细胞核近似圆柱状,电子密度较高;4个线粒体和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了精子的中段;鞭毛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冷冻损伤的精子表现为:精子被膜肿胀、被膜与核膜分离、丢失;顶体破裂、内容物流出;线粒体解体、线粒体嵴变形;鞭毛被膜肿胀、部分精子鞭毛脱落。可以推测,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精子膜、顶体、线粒体和鞭毛的损伤可导致冻精活力和受精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精子 冷冻损伤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